Workflow
天文科普
icon
搜索文档
探索宇宙奥秘:“益”起看星空公益研学活动在京启动
新京报· 2025-09-27 02:05
活动概况 - 伊利集团资助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益"起看星空公益研学活动 于9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1] - 活动吸引来自四川西昌礼州小学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附属小学的20名师生参与 每校各9名学生和1名带队老师[1] - 师生参观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北京古观象台等地 通过沉浸式体验增进天文知识[1] 活动内容 - 9月24日师生参观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让美好发声"伊利公益美好周互动体验展 展览呈现伊利六大长线公益项目温暖瞬间[2] - 学生分组制作"月球基地"并参与互动盖章活动 表达对岁月与健康的祝福[5][7] - 来自内蒙古大学附属小学的9名五年级学生通过暑期天文主题直播课表现优异和积极参与科普资源捐赠活动获得选拔[5] - 四川西昌礼州小学团队由3名四年级和6名六年级学生组成 选拔注重天文兴趣和家庭需要[5] 项目成效 - 截至2024年底项目已深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11所学校 捐赠2000套教具课程 带动98名师生参与研学[10] - 2025年合作版图扩大 12000套"天文探索教具包及在线动画视频课程"已送达呼和浩特 西昌两地30余所学校[10] - 项目主要面向科普资源匮乏地区中小学生 通过天文科普教育和研学活动鼓励师生走出家乡亲近天文[10]
天文观测、夜间观星,延庆天文科普发展大会吸引近万人参与
新京报· 2025-09-21 23:04
与大会同期开展的天文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延庆区一中、四中、三小、旧县学校、十一学校等多所 中小学校,为学生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天文科普课程和互动体验。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9月15日至20日,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延庆第九届天文科 普发展大会在华海田园天文科普基地举行。作为延庆区全国科普月重要组成部分,大会期间开展"天文 科普进校园"、天文观测、夜间观星等系列活动,吸引近万名专家、师生及天文爱好者参与。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等众多科研院校的权威专家,以及一线天文科普 工作者,围绕天文科普资源整合、青少年天文科普教育创新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现场互动体验区,摆 放着各类先进天文观测仪器与科普展品,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天文魅力。 ...
在德令哈,与星空对话(足迹)
人民日报· 2025-07-29 23:03
德令哈观星资源 - 德令哈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拥有纯净夜空和极低光污染,是天文观测的理想地点[2] - 柏树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设有观星台,陈列公元8世纪的敦煌星图,记录1350多颗星星[2] - 当地融合古今天文文化,现代天文望远镜与古代星图形成对话[3] 天文观测设施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坐落于德令哈,配备大型望远镜捕捉遥远星光[3] - 德令哈天文科普馆提供专业观测设备、VR宇宙漫游和互动展项,开展科普教育[5] - 当地观星点配备专业人员指导星座辨识和星轨拍摄,吸引天文爱好者及学生研学[4][5] 观星装备与活动 - 初学者推荐使用7×50毫米或10×50毫米双筒望远镜,进阶爱好者可选择80毫米以上天文望远镜[5] - 三脚架、红光手电筒为观星必备装备[5] - 德令哈依托柏树山、托素湖等观星点,形成特色星空文化旅游[5]
公益助力星空梦:“益起看星空”行动为青少年打开宇宙视窗
华夏时报· 2025-07-13 23:59
天文科普教育现状 - 天文学作为"母学科"具有文理兼修特性,能激发青少年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对科技强国建设有重大意义 [2] - 中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25)》明确提出要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建立个性化培养机制 [2] - 当前面临三大困境:科学课师资短缺(非专职教师占比高)、基础教具匮乏(如望远镜)、优质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 [5][6] 公益项目执行细节 - "益起看星空"项目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伊利集团资助,已向内蒙古15所学校捐赠6000套"天文探索盒"教具包 [3] - 项目采用"城市师生志愿者+本地教师研讨会"双线模式,中关村二小师生现场开展互动科普教学 [3][9] - 分两期实施:首期向乌兰察布11校捐赠2000套教具,二期组织98名内蒙古师生赴北京天文馆及兴隆观测基地研学 [6] 行业需求与未来规划 - 光污染导致暗夜观测条件恶化,专家呼吁建立城市周边暗夜保护区(肉眼可见银河概率较20年前大幅下降) [9][10] - 2025年计划扩展至四川省西昌市,目标捐赠量提升至12000份教具,并增加线上/线下教师培训模块 [10] - 项目创新采用"学生教学生"模式,通过同龄人视角提升科普效果,激发跨地域天文学习热情 [9] 教育资源配置差异 - 县域以下学校天文教具覆盖率不足,乡村学生望远镜使用率显著低于城市 [5] - 教师结构问题突出:边远地区科学教师多由地理/物理教师兼任,缺乏系统天文知识培训 [5][6] - 内蒙古受益学校反馈:现有课本天文内容浅显,文科背景教师讲授深度科学知识存在困难 [5]
北京科技周期间,市科研院多家实验室将向公众开放
新京报· 2025-05-20 13:25
北京科技周活动内容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下属4家单位将面向公众开放科技创新平台,包括理化中心西三环场所实验室、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天文馆宇宙实验站、北京市系统营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 理化中心西三环场所实验室计划于5月27日面向大学生开放,拥有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飞行时间质谱等国内领先分析仪器,支撑航空航天材料测试等研究工作 [1] - 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普基地,设置20项科普展项,公众可体验家庭养老床、健康营养配餐等 [1] 实验室具体功能 - 北京天文馆宇宙实验站是集观察、讲座、实验为一体的天文科普平台,将抽象天文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探索体验 [2] - 北京市系统营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实验室参观、营养科普长廊讲解等形式,向公众传递膳食营养搭配方案、健康体重管理等科学知识 [2] 配套科普活动 - 市科研院将举行"科启万象·博物馆巡游"活动,包括国家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特色活动 [2] - 特色活动包括"跃动自然——标本零距离活动"、"夜探麋鹿苑"、"月球历法征名活动启动仪式"、"宇宙少年团"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