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三个一体化”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与实践
中国青年报· 2025-09-23 23:04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 (2023-2025年)》,着重强调要将心理健康工作置于更为突出的位置,构建全方位心理育人体系,强 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与协同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确方向。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心理服 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进一步凸显心理健康工作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而在2025年的政府工 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行动指南。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发生率上升、类 型多元化、隐蔽性增强"的特征,学业压力引发的焦虑、就业不确定性带来的迷茫、社交适应障碍催生 的孤独等问题交织,传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全面育人需求与学生 多样化心理服务诉求,亟需以系统性思维和整体性布局推进改革。 【作者付建龙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谢鑫建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 ...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
新华日报· 2025-08-21 21:33
AI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观点 - 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工具与生态,通过智能筛查、信息整合、过程干预、效果评估与心理素养提升五大关键环节构建多维度系统化服务 [1][10] - 教育部于2025年3月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标志着我国教育体系迈入AI深度赋能新阶段 [1] - 当前高校普遍面临学生规模庞大、心理问题识别困难、专业师资不足等现实困境,传统心理服务模式难以应对大体量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1] AI赋能实践路径与创新模式 - 智能筛查与风险预警: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微表情分析等多模态技术实现无感知动态化数据采集,显著提高筛查时效性与覆盖面 [2] - 多源信息整合与个性画像:整合学习表现、出勤情况、社交活跃度、心理测评结果等数据建立动态心理画像,实现持续跟踪与精准分类 [2] - 过程干预与智能陪伴:通过在线心理辅导平台和校园智能聊天机器人提供24小时基础陪伴服务,结合VR/AR技术开展沉浸式训练课程 [3] - 动态评估与反馈评估:对干预前后学生状态进行数据追踪与指标监测,生成量化评估报告提升干预持续性与针对性 [3] - 心理素养个性化培育:借助AI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通过算法推送机制根据学生心理标签推荐个性化教育资源 [4] 面临的核心挑战 - 伦理与数据安全:需收集大量学生隐私数据包括心理测评结果和行为数据,存在泄露和滥用风险 [6] - 系统误判与技术偏差:个体情绪状态具有高度复杂性与主观性,算法可能产生误判且存在系统性误差 [6] - 技术工具泛用化倾向:过度依赖系统判断可能弱化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削弱面对面心理支持的深度与温度 [7] 发展建议与实施路径 - 完善技术数据伦理规制:制定AI心理服务制度框架,建立数据采集合规标准并实施严格伦理审查流程 [8] - 构建多维度协同响应机制:推动心理中心与信息化管理部门、保卫处、教务处等职能单位形成常态化合作 [8] - 强化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人文温度:将技术优势与人文关怀有机融合,防范技术过度依赖造成的去人性化倾向 [9] - 提升心理育人队伍数智素养:加强辅导员、专职心理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协同发展培养,提升数据素养与技术敏感性 [9]
大数据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实施
新华日报· 2025-06-13 00:0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 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识别滞后、干预粗放、服务被动等不足 [1] - 大数据技术可构建"预测—防范—处置—恢复"全周期管理体系 [1] - 需平衡数据驱动与人文关怀,避免算法偏见并坚守育人初心 [1] 预测阶段 - 通过校内数据、网络行为、环境变量构建全景式心理画像 [2] - 校内数据包括学习行为、生活轨迹、社交活跃度波动 [2] - 网络行为分析涵盖校园论坛和社交媒体发言情绪 [2] - 气象数据用于识别季节性情绪障碍,考试周/毕业季需重点监测群体压力 [2] - 建立四级动态分层预警机制(潜在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 [3] - 可视化平台标注高风险人群,辅助精准定位与实时干预 [3] 防范阶段 - 一级预防采用VR技术创设压力场景,定期心理普测覆盖全员 [4] - 二级干预针对低风险学生提供线上App与线下讲座结合方案 [4] - 中风险学生需增加心理咨询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4] - 通过校园宣传和毕业季专项活动缓解特定阶段压力 [5] 处置阶段 - 高风险学生启动"家校医"三方联动机制,必要时转介医院治疗 [7] - 数字疗法平台提供认知行为训练等个性化干预模块 [7] - 数据脱敏技术和伦理审查委员会保障隐私安全 [7] 恢复阶段 - 校内协同实现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与心理委员朋辈辅导联动 [8] - 家校医社四维网络包括云平台、远程诊疗和企业EPA资源 [8] - 全周期服务覆盖入学适应期心理体检至毕业过渡期VR职业模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