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夜间高温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研究显示夜间高温或致死亡率上升
新华社· 2025-09-04 07:08
研究核心观点 - 夜间高温可能导致全球死亡率上升 与除北欧外所有地区死亡率上升呈正相关 且健康风险与白天气温无关 [1] - 夜间高温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健康风险因素 会妨碍人体从白天热应激中恢复 影响睡眠质量 并可能加重心血管 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 [1] - 研究覆盖44个国家178座城市 分析1990年至2018年间超过1400万例死亡数据 由40多家科研机构参与完成 [1] 受影响群体与地区特征 - 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以及通风不良或缺乏空调的城市居民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 [1] - 热岛效应较强城市中心温度高于郊区 暴露在城市夜间高温风险更大 [1] - 西班牙巴塞罗那和瓦伦西亚等地中海城市出现夜间高温频率更高 [1] 应对措施建议 - 研究人员呼吁将夜间高温纳入早期预警系统 [1] - 建议开发城市气候庇护场所和增加绿地 [1] - 需要确保家庭 医院和养老院有足够的降温条件 [1]
明明太阳已经落山 为何体感更热?
新华网· 2025-07-30 03:40
气象现象分析 - 夜间高温现象主要由云层阻挡地面散热导致热量滞留引起,云层像"被子"一样减缓夜间降温速度[1] - 地表通过长波辐射向大气释放热量,不同大气条件导致热量释放速度差异是影响夜间温度的关键因素[3] - 城市建筑密集区域形成"储热池"效应,混凝土、沥青等材料增强夜间长波热量释放[3] 城市热环境 - 城市建筑密集和植被减少加剧热岛效应,夜间交通和空调散热等人类活动持续推高城市夜间温度[3] - 全球气候变化因素如温室气体增加和水汽增多进一步抑制夜间地表散热能力[3] 健康影响 - 夜间高温高湿环境易诱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并加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症状[4] - 老年人群体因体温调节功能衰退成为夜间高温不适的高发人群,需特别注意饮水量控制和衣物调节[6] 应对措施 - 居家需通过空调或电风扇促进空气流动,高温时段可关闭窗户阻隔热空气[4] - 建议高温天气主动补充水分,体力活动后需补充电解质饮料预防紊乱[4] - 需警惕室内中暑风险,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并就医[4]
唠“科”话|明明太阳已经落山 为何体感更热?
新华社· 2025-07-30 02:39
当夜幕降临,阳光辐射"断供",地表大气会逐渐降温,但降温的程度取决于大气状况,不同的大气条 件,使累积在地表的热量释放速度出现差异。这是影响大气夜间温度的重要因素。 人类活动也是"夜间高温"的原因之一。许小峰说,城市建筑密集、植被较少,密集的混凝土、沥青道 路、砖石建筑等材料就像巨大的"储热池",不仅增加了白天的热量储存,还增强了夜间的长波热量释 放。夜间交通、空调散热等人类活动持续产热,使得城市夜间温度明显高于郊区,暖夜更频繁。 此外,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同样会加剧夜间增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水汽增多,也不利于夜间地 表散热。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侠克、田晨旭、李佳巍)高温高湿的"蒸煮"下,许多人发现:明明太阳已 经落山为何体感却更热?夜晚不应该更凉快吗? "如果白天辐射很强,夜晚又遇云量增多的情况,云层就会像'被子'一样阻挡地面散热,导致热量滞 留,夜间降温缓慢,从而产生'夜间高温'。"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说。 这是7月11日拍摄的位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的"民园1920街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 子硕 摄 许小峰介绍,白天的炎炎烈日以短波辐射的方式穿透大气,将热量传递至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