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策略对冲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年薪给到“数千万美元”!华尔街为明星交易员“抢破头”
华尔街见闻· 2025-06-15 10:08
华尔街交易员争夺战 - 亿万富翁Steve Cohen以五年一亿美元合约签下30岁交易员Kevin Liu [1] - 交易员Kevin Liu因精准押注科技股被Citadel、Millennium、Balyasny等顶级对冲基金争抢 [1] - 行业对"顶级赚钱机器"的争夺激烈 稀缺资源从资金转向能持续盈利的人才 [1] 多策略对冲基金人才需求 - 多策略基金结构类似蜂巢 由多个半独立团队组成 对交易员要求远高于传统基金 [3] - 持仓周期仅几周或几个月 要求操盘手像"稳定输出的机器" 容错率极低 [3] - 理想交易员需具备管理团队能力 如Balyasny的Stephen Schurr团队2024年贡献2.5亿美元利润 [3][4] 顶级交易员薪酬与挖角条件 - 明星投资经理年薪可达数亿美元 薪酬水平与华尔街CEO比肩 [3] - Millennium为挖Schurr提供数千万美元跳槽保障金+20%-25%业绩分成+团队资源支持 [4] - 基金创始人亲自参与挖角 如Cohen破例请Liu吃饭并承诺担任导师 [5] 高压工作环境与考核机制 - Millennium交易员亏损超7.5%会被直接淘汰 团队年离职率15%-20% [7] - 财报季期间交易员常连续工作超14小时 需随时响应突发信息 [7] - 薪酬由客户买单 2024年转嫁成本占基金资产8% 远高于传统对冲基金的2% [9][10] 客户容忍度与业绩表现 - Citadel旗舰基金近三年年化回报22% Millennium约13% 新增数百亿美元管理规模 [11] - 客户更关注净回报 如德州理工大学系统投资官称"只要赚钱 贵也值" [12] - 市场行情不佳时部分基金出现亏损 高薪模式可持续性依赖长期业绩 [12] 平台化运作趋势 - 顶尖交易员倾向加入多策略基金平台 避免独立创业的募资、合规等繁琐事务 [13] - Balyasny为医疗股专家Peter Goodwin设立独立子基金Longaeva Partners 含杠杆规模可达150亿美元 [13][15] - 平台提供"创业式自由+大厂级资源"结合模式 如Goodwin同时进入股票投资委员会 [14]
年薪给到“数千万美元”!华尔街为明星交易员“抢破头”
华尔街见闻· 2025-06-14 11:14
华尔街交易员争夺战 - 亿万富翁Steve Cohen以五年一亿美元合约签下30岁交易员Kevin Liu,并承诺亲自指导 [1] - Kevin Liu因精准押注科技股在Marshall Wace脱颖而出,引发Citadel、Millennium等顶级对冲基金激烈争夺 [1] - 知情人士形容挖人大战"像拍卖会上竞价名画",反映华尔街对"顶级赚钱机器"的稀缺性需求 [1] 多策略对冲基金崛起与人才需求 - 多策略基金采用蜂巢结构,由多个半独立团队组成,要求交易员高频次、短周期稳定盈利,持仓周期仅几周至几个月 [2] - 理想交易员需具备"带兵打仗"能力,如Stephen Schurr曾管理Balyasny最大账户,2024年贡献2.5亿美元利润(较前一年1.5亿增长67%) [2][3] - Millennium为挖Schurr开出数千万美元跳槽保障金、20%~25%业绩分成及团队资源支持 [3] 顶级交易员的薪酬与压力 - 明星投资经理年薪可达数亿美元,薪酬水平与华尔街CEO相当 [2] - Millennium交易员亏损超7.5%即被淘汰,团队年离职率15%~20% [5] - 财报季期间交易员常连续工作超14小时,需精准预测企业财报结果并承担个股特异性风险 [5] 客户成本与业绩回报 - 多策略基金"转嫁成本"占资产8%(传统对冲基金仅2%),另加20%业绩提成 [6] - Citadel旗舰基金近三年年化回报22%,Millennium为13%,新增管理规模数百亿美元 [7] - 客户如德州理工大学系统投资官更关注净回报而非费用,但若业绩下滑恐难维持高薪模式 [7] 平台化趋势与人才留存 - 顶尖交易员倾向加入多策略基金平台以规避募资、合规等非投资事务 [8] - Balyasny为医疗股专家Peter Goodwin设立独立子基金Longaeva Partners,管理规模可达150亿美元,实现"创业自由+大厂资源"结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