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跟着外媒嘉宾打卡北京大吉巷,见证“人民城市为人民”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3 07:31
9月20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团来到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北京中海大 吉巷采访调研。 视频制作:姚雅男、韩汝鑫、崔世伟、苑美鑫 项目建设"像修文物一样织补城市",避免"大拆大建",采取局部"针灸式"的修复手法,为城市文化 遗产保护提供实践范本。 出镜:武佳琦 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大吉巷采用合院式街区形态,融合城市文化会客 厅、市民休闲广场、商业综合体、生态楼宇集群,通过廊架、庭院与口袋公园的穿插设计重构邻里社交 空间,成为北京中轴线上一处"可漫步、可休憩、可呼吸"的绿色地标。 ...
城市文脉 隽永长存
人民日报· 2025-07-11 22:21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遗产保护需避免过度修缮和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1]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进行,目标是全面摸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并建立国家总目录[1] - 依法认定和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是确保其在城市更新和商业开发中不受损的基础[1] 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模式 - 合理利用文化遗产需确保核心价值不受损,通过创造性保护使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2] - 修缮后的老建筑转型为高品质空间,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打卡地[2] - 社交媒体推动公众对老建筑的关注,激发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2] 系统性保护与文化传承 - 文化遗产保护从重点保护转向全面保护,涵盖山水格局、街巷肌理等整体空间[3] - 历史街区更新需坚持"人与房子共同保护",保留屋檐下的生活场景[3] - 文物主题游径串联古迹,促进文旅融合并增强城市文化吸引力[3] 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发展 - 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能提升城市烟火气,焕发新活力[3] - 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使古城焕发光彩,形成可持续的文化展示体系[3]
今日亮相,北京西城南部地区新增一商业综合体
新京报· 2025-05-25 05:56
项目概况 - 北京中海大吉巷商业综合体于5月25日正式亮相 总体量达36万平方米 融合城市文化会客厅 市民休闲广场 商业综合体 生态楼宇集群 填补城南商业综合体空白 成为西城区最大经济增量体 [1] 商业业态与品牌 - 采用合院式街区形态 入驻超150家品牌 其中超50%为首店及定制店 [2] - 全国首店包括东方美学零售集合店东方境 先锋买手店Double boo MUJI 止痒商店 gaga等 [2] - 餐饮版图涵盖北京首店赏味贵州酸汤牛肉火锅山夏间 黑珍珠川味文化会客厅有雲 全国首店非遗艺术品零售空间诸如是 胶东风物食鲜之道瑅瑚小馆 米其林二星俏东北等 [2] - 商务精致餐饮包括杏花堂 环球美食如俄士厨房 佩斯汀 克芮旺斯 京味儿文化代表有羲和·京致 阳坊涮肉 方砖厂69号等 [2] 建筑设计与空间规划 - 通过廊架 庭院与口袋公园的穿插设计重构邻里社交空间 打造"可漫步 可休憩 可呼吸"的绿色地标 [2] 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 - 项目地处宣南文化核心承载地 区域内保存大量明清至近代历史建筑群 包括康有为故居 米市胡同29号院楼房 《每周评论》旧址等文保建筑 [3] - 陶然亭街道联合项目方建立"评估建档-分类修复-活化利用"全链条机制 挖掘48处有保护价值院落 61处一般传统院落 9处珍贵历史构筑物 5条传统胡同 [3] - 修复康有为故居时采用"原形制 原材料 原工艺"原则 系统性修复木构 墙体 地面 运用墩接 嵌补和"一麻五灰"等传统工艺 [3] 文化展示与旅游线路 - 以康有为故居 《每周评论》旧址历史讲述博物馆开放为契机 推出文化探访线路 展示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奋斗历程 [4] 交通与运营信息 - 地址位于西城区陶然亭街道骡马市大街264号 展览区开放时间10:00-18:00 商业营业时间10:00-22:00 [5] - 地铁4/7号线菜市口站C口直达 公交南横街路口北站 果子巷站可抵达 [5] - 停车场东入口位于米市东胡同路西侧 南入口位于后兵马街路北侧 开放B3 B4车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