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保理业务

搜索文档
因富国银行高管事件受关注,国际保理业务有哪些“玄机”?
第一财经· 2025-07-24 15:26
国际保理业务概述 - 国际保理业务主要功能为加速出口商资金回流并规避买方违约风险,因涉及跨境而操作更复杂[2] - 当前业务电子化程度较低,仍以传统应收账款融资为主,跨境数字平台应用存在法律和物流信息对接障碍[2][16][17] 出口保理业务模式 - 核心模式为出口商通过保理商获得应收账款融资(最高预付95%发票价值),缩短6个月账期至24-48小时[4][5] - 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后者占主流且实现账期与风险双重转移,保理商承担进口商违约风险[4][5][8] - 双保理模式通过境内外保理商联动(如外资银行+中资分支机构)分散风险,形成跨境资金链路[9] 风险转移机制 - 保理商通过引入保险公司(如中信保)或采用双保理模式转移坏账风险[9] - 无风险转移的无追索权保理对金融机构风险最高,需充分评估进口商信用及国别风险[9] - 虚假贸易将导致无追索条款失效,出口商仍面临债务追偿,但虚构交易需突破严格单据核查与尽调[11][12] 外汇管制与融资套利 - 正常出口保理不涉及外汇管制突破,回款需按监管申报,NRA+FT账户组合逃汇因KYC限制难以操作[16][18] - 国内低融资利率驱动出口商通过保理获取人民币资金,较进口商当地贷款成本更低[2][12] 法律与操作细节 - 《民法典》修订后债权转让"通知即生效",但国际业务中仍倾向获取进口商书面同意以避免纠纷[14] - 错币种保理(外币合同+人民币融资)增加外汇敞口风险,多数机构仅开展同币种业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