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优化整合

搜索文档
筹划两年,红塔证券股份转让突然终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13:58
股份转让终止事件 - 云投集团与云投资本终止红塔证券8.17亿股(占总股本17.33%)的股份转让协议 该转让筹划两年后于2025年9月23日协商终止 [2][4][6] - 股份转让未获证监会审核且未办理过户 终止不影响公司控制权、治理结构及经营业绩 [4] - 云投集团为云南省最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持股云南能投、富滇银行等重要企业 本次转让原因为推进国有资本优化整合 [6] 公司治理动态 - 红塔证券于2025年9月22日公开选聘4名高管 包括副总裁、首席信息官及董事会秘书 要求年龄50岁以下并具备相关业务经验 [8] - 2025年6月已任命黄苍梧为首席信息官、翟栩为董事会秘书 此次选聘预示管理层将再次调整 [9]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0.22亿元(同比增长68.36%) 净利润7.64亿元(同比增长144.66%) [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15.69%) 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9.25%) [9] - 业务结构依赖自营业务 资管与投行业务呈下滑态势 [9] 舆情与风险事件 - 2025年9月初因资管业务违约 公司及总裁沈春晖被限制高消费 涉及红塔证券红鑫2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9] - 公司澄清付款义务人为资管计划非上市公司 限制消费令已被撤销 经营及高管出行恢复正常 [9]
红塔证券股份转让终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13:12
股份转让终止 - 云投集团与云投资本协商一致终止股份转让协议 该协议涉及8.17亿股(占总股本17.33%)[2][7] - 股份转让未获证监会审核且未办理过户 未发生实质转让[6] - 终止转让不影响公司控制权、治理结构及经营业绩[6] 股东背景与改革动向 - 云投集团为云南省最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持股云南能投、富滇银行等重要企业[7] - 2023年8月拟转让股份至下属云投资本 系国有资本优化整合的一部分[7] - 同期云投集团曾将丽江股份9.2%股权(作价6.11亿元)成功划转至云投资本[7] 管理层变动 - 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公开选聘4名高管 包括副总裁、首席信息官及董事会秘书[8] - 选聘要求年龄50岁以下 副总裁需3年以上业务经历及2年证券部门负责人经验[8] - 首席信息官需10年信息技术经历 董事会秘书需财务/管理/法律专业知识[8] - 2024年6月已任命黄苍梧为首席信息官、翟栩为董事会秘书[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0.22亿元(同比增长68.36%) 净利润7.64亿元(同比增长144.66%)[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15.69%) 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9.25%)[9][10] 业务结构及风险事件 - 主营业务高度依赖自营业务 资管与投行业务呈下滑态势[10] - 2025年9月初因资管业务违约被限高 后澄清付款义务人为红鑫2号资管计划非公司本身[10] - 限制消费令已撤销 公司经营及总裁出行恢复正常[10]
筹划两年,红塔证券股份转让突然终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13:08
股权转让终止 - 云投集团终止将持有的红塔证券8.17亿股(占总股本17.33%)转让给云投资本 双方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协议 [1][3][4] - 股份转让协议于2023年8月9日签署 但未经过证监会审核且未办理过户手续 未发生实质转让 [3][4] - 终止转让不会影响公司控制权、治理结构及日常经营 亦不对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3] 国有资本整合背景 - 云投集团为云南省最大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持股云南能投、贵研铂业等重要企业 系富滇银行和红塔证券重要股东 [4] - 股权划转原因为配合云南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要求 推进国有资本优化整合 [4] - 2023年8月云投集团曾成功将持有的丽江股份9.2%股权(作价6.11亿元)转让至云投资本并完成过户 [4] 管理层变动 - 公司于9月22日公开选聘4名高级管理人员 包括副总裁、首席信息官及董事会秘书职位 [5][6] - 选聘要求年龄50岁以下 副总裁需3年以上相关业务经历及2年证券基金部门负责人经验 CIO需10年以上信息技术经验 [6] - 今年6月已新任CIO黄苍梧及董秘翟栩 此次选聘预示管理层进一步调整 [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0.22亿元(同比增长68.36%) 净利润7.64亿元(同比增长144.66%)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15.69%) 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9.25%) [8] 业务结构风险 - 主营业务高度依赖自营业务 资管与投行业务呈现下滑趋势 [8] - 9月初因资管业务违约引发公司及总裁被"限高"舆情 后澄清付款义务人为特定资管计划非公司主体 限制消费令已撤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