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债扩张
icon
搜索文档
稀释美元信用的风险因素正在累积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06:42
在欧盟、英国、日本以及韩国等主要经济体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定中,后者除了对前者进口商品收 取15%以上的关税外,还获得了前者数额不等的投资承诺。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最新估计,目前 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率已达到18.3%,为193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只是特朗普政府在酣畅淋漓地享受着贸 易谈判胜利果实的同时,美元也在静悄悄地承受着信用流失之痛。 美元之所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龙头货币,最为广泛的逻辑基础就是经济全球化,简言之,是全 球自由化贸易与多边交易安排,让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畅行无阻,并且商品与服务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越 高,交易的范围越广大,美元可流动与可触及的地域就越开阔,相反,关税政策就是提高贸易门槛,将 一些国家隔离与排除在美国的贸易体系之外,通俗地讲就是,贸易门槛高了,非美国家获得美元的难度 加大了,与美国做生意的国家少了,美元的需求量也就变小了,这种情况下美元自然就失去了传统影响 力。因此,关税政策破坏了全球贸易体系,也同时撕裂了国际货币体系,尤其是作为主流货币的美元信 用基础。 对于特朗普来说,在进口关税政策上大动干戈的目的要么是企图扭转美国贸易逆差,要么是提升企 业在非美国家与地区的投资经营成本,进而 ...
多重力量覆压,美元信用走入下坡路
第一财经· 2025-05-20 12:08
美元信用解构 - 美元作为全球核心货币的信用偏好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解构,主要因基本融资功能被反复错配以及沦为金融制裁工具 [1] - 美元通过一战突破英镑压制、二战后金本位制核心角色、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绑定石油资源等身份转换获得国际信用加持 [1] 关税政策冲击 - 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美元指数年内疲软,加征汽车、钢铁等产品关税及"对等关税"策略将大概率提升贸易壁垒,直接损害美元信用 [2] - 关税政策破坏全球贸易体系,减少美元需求量,因贸易自由化程度降低限制美元流动范围 [2] - 关税政策可能缩减美国贸易逆差,但贸易逆差是美元全球化的基础,转为顺差将导致美元流动性退缩至美国本土 [3] - 其他国家反制措施可能扩展至服务贸易(如减少知识产权购买)和资本项目(限制美企投资),进一步压制美元影响力 [3] 国债扩张与财政赤字 -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2024财年利息支出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30%),2025财年前5个月利息支出同比再增10% [7] - 美国政府陷入"财政赤字上升—增发国债—利息支出增加—赤字再上升"死循环,2025财年上半年财政赤字达1.307万亿美元 [6][7]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未来十年国债或激增20万亿美元,短期债务占比22%导致利息压力巨大(年超9000亿美元) [8] 去美元化趋势 - 多国建立替代性支付系统:俄罗斯SPFS、欧盟INSTEX、金砖国家BRICS Pay、东盟区域支付网络等 [10][11] - 货币创新加速:南方共同市场讨论"南方"共同货币,金砖国家考虑构建货币篮子储备体系 [11] - 技术赋能去美元:47国研发法定数字货币,SWIFT美元结算服务费或十年内缩水30% [11] - 美元信用受损后重塑困难,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转变趋势增强 [12] 历史与机制分析 - 美元取代英镑因美国战后经济持续增长及债权国地位,信用依托政府背书 [5] - 美元通过贸易逆差输出、资本项目顺差回流及国债发行实现流动性平衡,但此机制因信用滥用被打破 [6] - 美联储货币政策外溢效应显著,加息导致非美货币贬值及全球输入性通胀,加剧去美元需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