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第二增长曲线

搜索文档
从“主理人品牌”到“共创定制店”:商业创新的下一站?
36氪· 2025-06-10 06:21
商业项目竞争趋势 - 商业项目竞争从建筑空间、运营手法延伸至品牌内容、文化表达及消费者情感链接 [1] - 传统招商策略依赖头部品牌首店或小众主理人品牌,分别面临高门槛和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1] - 未来突破口在于与成熟品牌"共创定制",打造差异化门店版本 [1] 定制店的战略价值 - 定制店破解同质化,推动商业生态从单向管控转向双向共创 [2] - 品牌如lululemon、安踏、RE而意、观夏通过个性化门店进入集中商业,体现规则灵活性提升 [2] - 软实力成为竞争核心,定制店成为品牌文化载体,融入城市文脉并塑造情感共鸣 [3] - 案例:耐克上海001强调科技互动,安踏武康路店聚焦可持续议题,星巴克非遗门店结合本地文化 [3] 品牌增长策略 - 定制店助力品牌突破增长天花板,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4] - 通过细分人群内容挖掘(如安踏0碳店、FILA高尔夫生活馆)提升用户忠诚度与品牌溢价 [4] 项目方落地定制店的关键动作 - 从招商思维转向共创机制,项目方需参与品牌内容设计(如SKP-S与Gentle Monster合作) [5] - 空间规划需预留稀缺资源位(大挑高、独栋建筑等),天津劝业场项目以"独有、特有、少有"原则重构空间逻辑 [6][7] - 运营逻辑转向文化解码,需具备内容策划能力(如开心麻花定制演出、老字号重塑) [8] 行业变革方向 - 零售逻辑从"做品类"转向"做场景",从"上品牌"转为"建关系" [8] - 定制店本质是为品牌创造存在感与共鸣感,提供用户深耕路径和内容差异化动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