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总部模式

搜索文档
湖南人「第二省会」
投资界· 2025-09-03 08:18
人口流动与地域关联 - 深圳人口中湖南籍占比高达11.8%,仅次于广东本省人口,超过广西的10.7% [6] - 湖南与广东接壤边界达630公里,湘南地区通过高铁2小时可达深圳,车程3小时可达广东地市 [20] - 20世纪90年代湖南近一半外贸商品经深圳出口,10万湖南劳动力每年从深圳赚回2亿元工资 [20] 湘菜行业在深圳的扩张 - 深圳湘菜门店数量突破7000家,超过长沙以外的任何湖南城市 [8] - 2023年深圳湘菜订单量同比增长65%,销量同比增长36%,增速居所有菜系首位 [8] - 头部品牌费大厨从2018年1家门店扩张至2025年4月的30余家直营门店,高峰时段需排队2小时 [9] - 深圳皇庭广场21家中式正餐门店中湘菜馆占8家,其中5家集中分布于同一楼层 [9] - 湘菜品牌覆盖多元消费层级,从人均30元亲民路线(如湘粉人家)到高端宴请(如湘园玖号) [9][10][11] 产业协同与商业模式 - 湖南省2020年出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推动交通、产业、科技协同 [24] - 比亚迪采用"深圳研发+长沙制造"模式,2024年长沙基地产量72.3万辆,占全国产量27.1%,占湖南新能源汽车产量近90% [25] - 三一重工深圳研发中心推动长沙工厂关键工序无人化率提升至66%,生产周期缩短12天 [25] - 万兴科技实行"深圳总部+长沙中心"模式,长沙团队贡献60%新功能开发,人力成本比深圳低30%,节省预算用于增聘50名算法工程师 [26] - 中车株洲所与华为联合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在长沙磁浮快线实现99.88%准点率,单程运行时间缩短2分钟,日均客流从5338人次增长至9102人次(增幅70.5%) [27] 农业与供应链升级 - 湖南岳阳建设5万亩辣椒种植基地,辣度误差控制在5%以内以满足深圳市场需求 [14] - 郴州腊味企业通过冷链技术将保质期从30天延长至180天,专供深圳商超 [15] - 大疆无人机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提升农业植保效率 [27] 企业与社会贡献 - 深圳市湖南商会会员企业达1100多家,含11家上市企业,覆盖制造、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 [21] - 湘籍企业家包括微信之父张小龙、华大基因汪健、汇川技术朱兴明、金蝶国际徐少春、朗科科技邓国顺等 [21]
深圳,为什么会成为是湖南人的“第二省会”?
36氪· 2025-09-01 07:54
人口流动与地域联系 - 深圳是湖南人重要的聚集地 湖南官媒提出"深圳是湖南人第二省会"概念 [1][3] - 深圳人口中湖南籍比例高达11.8% 超过广西的10.7% 在各省份中排名第一 [3] - 湖南与广东接壤边界长达630公里 湘南地区与珠三角地理联系紧密 郴州到深圳高铁仅需2小时 [19] 湘菜行业发展现状 - 深圳湘菜门店数量突破7000家 在外来菜系中排名第一 超过长沙以外的任何湖南城市 [6][7] - 湘菜订单量同比增长65% 销量同比增长36% 增速在所有菜系中领跑 [7] - 费大厨品牌从2018年1家门店扩张至2025年4月的30余家直营门店 [10] - 皇庭广场21家中式正餐门店中湘菜馆占8家 同一楼层集中5家湘菜品牌 [11] 湘菜品牌市场格局 - 高端湘菜品牌人均消费达300-5000元 包括墨泉峰味和湘园玖号等 [12] - 中端湘菜品牌人均60-160元 包括费大厨辣椒炒肉(25家门店)和农耕记(60家门店)等 [12] - 大众化湘菜品牌人均17-55元 包括品相木桶饭(200家门店)和湘当爱特色湘菜(32家门店)等 [12]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比亚迪采用"深圳研发+长沙制造"模式 长沙基地2024年产量72.3万辆 占全国产量27.1% [28] - 三一重工深圳研发中心推动长沙工厂关键工序无人化率提升至66% 生产周期缩短12天 [30] - 万兴科技"深圳总部+长沙中心"模式使长沙团队贡献60%新功能开发 人力成本比深圳低30% [35] - 中车株洲所与华为深圳团队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系统 使长沙磁浮快线准点率达99.88% [37] 农产品供应链升级 - 岳阳建设5万亩辣椒种植基地 通过标准化种植将辣度误差控制在5%以内 [16] - 郴州腊味企业引入冷链技术 将产品保质期从30天延长至180天 专供深圳商超 [16] 企业群体与经济贡献 - 深圳市湖南商会会员企业达1100多家 包括11家上市企业 覆盖制造、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 [23] - 湘籍科技领袖包括微信之父张小龙、华大基因汪健、汇川技术朱兴明、金蝶国际徐少春等 [25]
肖耿:中国企业需要继续走出去,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跨国公司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03:58
中美经贸关系与关税战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关税政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2] - 关税战本质是中美多维度竞争与再平衡 涉及贸易 宏观经济政策 科技创新与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博弈 [2] - 美国实行强美元 强宏观经济刺激政策 高资本市场回报率的"强势经济金融政策" 导致长期贸易赤字 [2] - 中国实行弱人民币 弱宏观经济刺激政策 低资本市场回报率的"弱势宏观经济金融政策" 导致长期贸易盈余 [2] - 特朗普政府"离谱关税"是对外收取关税 对内降低税收以应对美国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 [3] 中国供给能力与市场变现 - 中国在研发和制造方面展现出超强供给能力 但尚未成功转变为可在市场变现的财富 收入及消费 [1][3] - 中国企业需要探索如何成为真正可以触及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 [4] - "A+H"模式上市公司实体运作仍在内地 香港优势未被充分发挥 可尝试"双总部"模式 [4] 企业战略与政策调整 - 外贸企业需清醒意识到依赖美国市场不可靠 应开拓更多国内及非美市场 [3] - 地方政府和中央各部门需调动企业"走向全球"的积极性 完成系统性工程 [4] - 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度上进行创新探索 [4] 宏观经济政策与居民收入 - 宏观经济政策支持鼓励消费的方向正确 但需继续聚焦增加居民收入与财富 [5] - 自去年9月份开始宏观政策已调整改善 但企业与居民预期尚未根本性改变 [5] - 需要推动更大幅度的收入与财富增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