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协同共赢
icon
搜索文档
让公交“自带流量” 解码临沂公交的创新转型之道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13:42
核心观点 - 临沂公交通过重构线网、智慧赋能、绿色转型和场景拓展实现日均客流量从13.7万人次增至32.8万人次[1] - 公交转型从保障民生出行升级为引领消费潮流和创造城市价值的创新模式[1][8] 民生根基建设 - 购置新能源公交车900余辆并施划330公里公交专用道[2] - 优化调整61条公交线路并开通91条特色线路惠及45余万人[2] - 推行重污染天气及早晚高峰免费政策[2] - 骨干线路高峰班次间隔从10分钟缩短至8分钟内[2] 创新破圈策略 - 夜巴士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6000万次[4] - 社交媒体触达率提升40%且30岁以下用户占比从25%升至45%[4] - 抖音单条视频最高播放240万次[3] - APP推送打开率达65%[3] - 碳积分系统上线后累计产生190余万分[6] 智慧化与数字化 - NFC无感乘车技术实现手机一贴自动生成二维码[6] - DeepSeek AI大模型提供智能咨询和业务引导[6] - 诉求响应时间从8小时缩至2小时且问题解决率达95%[6] 场景拓展与联动 - 开通"公交+夜经济"线路衔接夜间经济集聚区[4] - 创新IP主题公交如"八楼的2路汽车"实行免费乘坐[5] - 联合商圈/景区/医院分摊专线成本[7] - 公交站点月均触达200万人次[7] - 碳积分可兑换免费乘车券/景区门票/优惠券[6] 协同发展机制 - 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的三方协同模式[7] - 构建"公交+生活"精准供给服务体系[7] - 通过四大转型举措实现五级线网重构与数字生态建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