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艺文北京》丛书:从传统文脉中读北京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9 00:51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山川悠远,文脉绵长。这丰 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那些优秀文学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构成 了我们的基因。由文津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艺文北京》丛书,立足古诗文经典,挖掘北京文化内涵,分 别从诗歌、散文、戏曲、楹联四种体裁,梳理古都北京的悠长历史文脉。前不久,书乡采访文津出版社 总编辑高立志,漫谈古代文艺中的北京。 《艺文北京》丛书 安平秋等 主编 文津出版社 元末明初画家王绂绘《北京八景图卷》之"蓟门烟树" 从边塞到中心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提到最早关于北京的诗歌,很多人脑中也许会浮现出刺秦壮士 荆轲的这首《易水歌》。然而,虽然燕国定都于蓟(今北京),但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易水,按照今日 行政规划乃是在河北易县。而据高立志爬梳,汉代《燕剌王旦歌》应是目前可见最早的确切书写北京的 诗篇之一。这首诗由汉武帝刘彻第三子刘旦所作,刘旦受封燕地为王,其诗曰:"归空城兮,狗不吠, 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可见当时城邑凋敝之状。在当时而言,燕地已属帝国的边 缘之地,无怪乎刘旦心存不 ...
从传统文脉中读北京
北京晚报· 2025-09-26 07:30
▌张玉瑶 北京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山川悠远,文脉绵长。这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既 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那些优秀文学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构成了我们的基因。由文津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艺 文北京》丛书,立足古诗文经典,挖掘北京文化内涵,分别从诗歌、散文、戏曲、楹联四种体裁,梳理古都北京的悠长历史文 脉。前不久,书乡采访文津出版社总编辑高立志,漫谈古代文艺中的北京。 《艺文北京》丛书 安平秋等 主编 文津出版社 元末明初画家王绂绘《北京八景图卷》之"蓟门烟树" 从边塞到中心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提到最早关于北京的诗歌,很多人脑中也许会浮现出刺秦壮士荆轲的这首《易水 歌》。然而,虽然燕国定都于蓟(今北京),但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易水,按照今日行政规划乃是在河北易县。而据高立志爬 梳,汉代《燕剌王旦歌》应是目前可见最早的确切书写北京的诗篇之一。这首诗由汉武帝刘彻第三子刘旦所作,刘旦受封燕地 为王,其诗曰:"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可见当时城邑凋敝之状。在当时而言,燕地 已属帝国的边缘之地,无怪乎刘旦心存不满,以致图谋帝位 ...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张颐武:北京的活力、魅力正在凸显出来
新京报· 2025-09-24 10:09
张颐武表示,北京也是当下中国创造的集聚和发散的地方,连接古今,今天在国子监这个历史文化积淀 非常深厚的空间进行讨论,是非常重要、有趣的事情。"观察北京、透视北京,老北京生活体现出的中 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对于中国形象和认知理解有重大的意义。由好奇到关注,好奇中国人是怎么回事, 北京是怎么回事,关注了以后就会把聚焦点留在这儿,让城市本身和自己发生某种联系,游客不仅仅是 来这儿打卡的旅游者,而是深度理解这个地方所具有的生命活力。" "100多年前,鲁迅对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化寄予深沉的希望,在文章里提出'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如今 重温这句话,能够感受到北京在今天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活力。"张颐武说。 "北京的传统生活具有无限魅力,元明清胡同文化、京味生活形态能够产生强烈吸引力。文化独特的展 现,戏曲、非遗具有的重要价值,这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性最集中的体现。我们经常讨论什么 是中国文化的文明标识,什么是中国的文明标识,什么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宏大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北京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的历史节点和文化节点。"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 张建林)9月24日上午,北京文化(000802)论坛"'深巷好酒'如何 ...
《舍不掉的予》:读一读老舍的书,走一走北京的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4 06:18
文章核心观点 - 孔庆东在《舍不掉的予:老舍与中国现代文化》中通过多维度视角分析老舍作品 认为老舍像"多功能相机"般呈现北京文化的贵族气、包容性和乐感文化等特征 并强调其作品蕴含爱国主义主旋律 [4][5][7][8][9][10] 老舍作品的文化视角 - 老舍作品具有鲜明北京地域特征 语言透京腔京韵 叙事背景常设北京 [5] - 孔庆东从阶级、种族、宗教、地域、性别等多视角解析老舍作品的文化内涵 [5] - 老舍被视作"多功能相机" 其作品对现实世界的观照具有丰富视角和意涵 [4] 北京文化的贵族气 - 北京文学除平民气外还有"贵族气" 体现于百姓日常生活的细致考究 [6] - 例证:《龙须沟》程疯子穷困仍热爱曲艺 《正红旗下》百姓"没钱穷讲究"的生活方式 [6] - 这种贵族气形成超越世俗的浪漫情怀和独特文学魅力 [6] 北京文化的包容性 - 北京文化海纳百川 混杂古今中外文化因子 呈现五方杂处形态 [7] - 旗人文化作为北京文化重要特性 体现多元文化融合 [7] - 《茶馆》中"旗人也是中国人"台词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爱国主义主旋律 [7] 乐感文化的美学呈现 - 北京文化属"乐感文化" 体现乐观眺望未来的民族性格 [8] - 例证:《二马》老马享受生活细节 《正红旗下》大姐夫养鸽观"满天飞元宝" [8] - 这种雍容大度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时代具有积极意义 [8] 地域文化研究方法 - 孔庆东提出"十面埋伏法":读史访古、观地研图、乘车行路、交人居屋、品食观俗 [9] - 强调将文献材料与实地考察结合 通过走街串巷深化文化理解 [9] - 认为北京文化处于流动变化中 需动态把握其赓续与流变 [9] 著作特点与风格 - 本书基于北大课堂记录 内容纵横古今且语言幽默 章节如单口相声 [10] - 采用开放式、启发性解读 部分观点可商榷 承认文学研究无标准答案 [10] - 虽以"现代文化"为名 实则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自由阐发 [10]
读一读老舍的书,走一走北京的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2 00:17
核心观点 - 孔庆东通过《舍不掉的予:老舍与中国现代文化》一书,从阶级、种族、宗教、地域、性别等多视角分析老舍作品,认为其文学创作像"一架多功能的相机",呈现了北京文化的独特风貌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多元性 [4][5][10] 老舍与北京文化 - 老舍作为"北京人"的身份被置于首位,其作品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叙事背景和语言均体现京腔京韵 [5] - 北京文化在平民气之外蕴含"贵族气",体现于百姓对生活细节的考究,如《龙须沟》程疯子坚持曲艺热爱、《正红旗下》描绘"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方式 [6] - 北京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融合古今中外文化因子,旗人文化作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在《茶馆》《正红旗下》中体现族群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 - 老舍作品呈现北京"乐感文化"的生活美学,如《二马》中老马欣赏雨雾风情趣、《正红旗下》大姐夫养鸽观天,展现雍容大度的生活态度 [8] 研究方法与视角 - 孔庆东提出地域文化研究需结合"死的材料与活的生活",采用"十面埋伏法":读史访古、观地研图、乘车行路、交人居屋、品食观俗 [9] - 解读方式为开放式、启发性,不拘泥于现代文化范畴,纵横古今且语言幽默,章节内容类似单口相声 [10] 作品与文化价值 - 老舍作品超越世俗浪漫情怀,焕发独特魅力,从文学视角呈现北京文化风貌 [6] - 作品中低徊爱国主义主旋律,如《茶馆》常四爷台词"旗人也是中国人"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 - 通过文学视角概括北京文化特征,但需注意其流动性与变化性,避免概括性结论丢失全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