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勾地制度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发展局:无意重推勾地制度 亦不打算卖地和勾地双轨并行 以防打乱推地策略及步伐
智通财经网· 2025-07-23 06:03
香港土地供应政策 - 香港政府重申无意重推勾地制度 认为现行制度能确保土地供应稳定且审慎 掌握推售土地主导权和节奏 [1] - 政府拒绝卖地与勾地双轨并行 避免打乱推地策略及步伐 防止市场混乱 [1] - 政府鼓励发展商通过其他渠道反映对个别用地兴趣 供香港发展局参考 [1] 土地市场策略 - 政府政策目标是维持持续稳定土地供应 促进香港社会和产业发展 [1] - 政府持续造地并审时度势 有节有度推出用地 密切留意市况及听取业界意见 [1] - 土地出价受经济环境和房地产市场影响 政府会提升用地吸引力 [1] 旧楼重建政策 - 强拍修订条例已于去年12月实施 降低强拍申请门槛 便利相连地段强拍申请 [2] - 条例生效后 香港土地审裁处已接获4宗强拍申请 [2] - 香港市建局展开深水埗和荃湾地区研究 探讨调整地积比率上限及提高旧楼重建地积比率可行性 [2] - 香港市建局将于下半年提出更新的大纲蓝图 [2]
香港楼市:对制度和历史的一些解析
2025-07-22 14:36
香港房地产市场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与公司概况** - 香港住房自有率仅50%,远低于海外60%-65%水平[1] - 住房结构中55%为私人永久性居住单位,45%为公营住房(公屋30%家庭户+居屋)[5] - 公屋租金仅为市场化租金的15%-20%,居屋需补地价才能买断产权[5] **核心问题与制度缺陷** - **住房阶梯体系失效**:公营→居屋→私人住宅的流转路径阻塞,补地价人数仅存量6%[8] - **供给严重不足**:2003-2010年勾地制度导致土地零供应,2010年后恢复拍卖但开发周期长达3-10年[16][17][19] - **居住质量恶化**:人均居住面积15.6平方米,二手房交易活跃度仅0.6套/百人年(健康经济体为1.5-2)[9][10] - **财政依赖土地**:税收高度依赖土地出让和印花税,政策顺周期性强(下行时缩供给托价格)[23][25] **历史政策演变** - **1997年前**:英国推行住房私有化,80年代公屋买断政策推高自有率至65%[12] - **1997-2003**:房价暴跌50%,"八万五计划"试图增供但因金融风险破产[13][14] - **2003年后**:曾荫权政府停居屋计划+勾地制度,导致房价2005-2018年持续上涨[16][18] - **林郑月娥时期**:恢复居屋建设+填海计划,但深层次改革仍缺位[20][28] **市场数据与趋势** - **房价波动**:2021年以来实际房价下跌28%,1997-2003年曾抹去全部历史超额收益[31][32] - **租售比**:从2003年6%降至2021年2.6%,当前回升至3.7%[4][34] - **库存周期**:预计2026-2027年库存回归合理水平,月供占比现处阶段性合理区间[29] **未来关键变量** - **通胀主导**:需通过长期通胀消化20年积累的超额收益,硬着陆风险取决于通胀水平[32][33] - **利率影响**:美国利率中枢变化可能冲击租售比,但香港楼市更依赖本土供需[34] - **区域对比**:与大陆楼市错位明显,可能更早企稳;新加坡模式(高自有率+低贫富差距)更优[26][35] **潜在风险点** - **体系僵化**:公营/私人住房界限固化导致基尼系数全球最高,公屋社区收入低于80年代[26][27] - **供给缺口**:2025年后土地规划仍存不足,城市更新效率低下加剧矛盾[22][28] - **金融风险**:首付比例从20%升至60%加剧贫富分化,金融体系未支持住房自由率提升[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