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炒信

搜索文档
警惕“好评”陷阱
新浪财经· 2025-09-25 17:16
这起案件,印证一个道理:买来的"好评"再光鲜,也成不了真正的口碑;唯有铁腕治理与诚信经营,才 能守住市场的公平底线。 近年来,此类案件并不鲜见。打开电商平台、外卖软件,消费者以为的"好评如潮",可能藏着各 种"坑"。有人因餐厅全是"五星好评"去打卡,结果吃到变质食材;有人被电商"万条好评"吸引下单,收 到的商品却与描述差之千里。这些"货不对板"的体验,不仅让消费者白花钱,也在一点点透支网络消费 的信任根基。 (来源:中工网) 网上购物,消费者看到的"好评",可能并非真实好评,而是靠"刷单"刷出来的。据《法治日报》报道, 近日,组织者彭某被河南太康县人民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625万元。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彭某先后注册成立多家公司,主要从事为电商提供"刷单炒信"业务,后因业务拓 展需要,又先后招募2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刷单团队,为网店提供虚假销量和虚假好评。整个网络购物过 程没有进行实物交易,是以虚假交易的方式提高商铺的交易量和好评度,以虚假宣传的方式提升店铺信 誉。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提出,不得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利诱用户作出指定好评、点 赞、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当" ...
刷单炒信?警惕流量驱动下的数字陷阱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01:08
电商平台虚假评价现象 - 消费者反映电商平台存在"刷单炒信"现象,收到商品后发现质量与模板化好评不符,评价体系存在数字陷阱 [2] - 商家通过"会员福利"等隐蔽形式组织虚假评价,如要求消费者完成购物后返还本金及佣金,形成虚假刷单闭环 [3] - 部分商家利用"用户体验官"模式规避监管,要求刷单人员浏览商品5至7分钟后下单,增加虚假评价识别难度 [3] 刷单炒信的违法性与技术挑战 - "刷单炒信"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并破坏行业公平竞争 [4] - 刷单产业链通过社交平台、群控软件及境外服务器逃避追踪,传统执法手段难以有效渗透,平台算法对隐蔽化刷单缺乏动态监测能力 [4] - 民事维权困难,消费者因实际损失难以量化导致个体维权动力不足 [4] 刷单炒信的规模化与技术化趋势 - 犯罪团伙开发刷单软件(如"云创助手")为全国20个省5000余家商户刷单2000万条,虚假评论及点赞达4000万条 [6] - 刷单行为衍生多重犯罪链条,包括非法购买公民信息注册"小号"、实施刷单类诈骗及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 [6] - 部分平台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勾结外部团伙,通过规则漏洞骗取平台补贴款,如某案例涉案金额达150万元人民币 [7] 治理措施与行业建议 - 电商平台需强化动态监测技术,规范交易结算流程并封禁违规返现通道,引入第三方机构抽检商品质量 [9] - 政府部门与司法机关联合执法,如四川省消委会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判令涉事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承担公益责任 [8] - 建议对网络水军等行为进行刑事打击,切断资金流与信息流,遏制黑灰产业链扩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