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与经济战

搜索文档
第四轮中美经贸会谈落幕后,一个事关“大国意志”的判断已然显现
搜狐财经· 2025-09-22 08:53
本文节选自《制裁与经济战》结语"构建中国范式的制裁与经济战知识体系" ▍制裁与经济战中意志与认知的较量 在探讨制裁与经济战的理论和思维过程中,商品贸易内含的权力关系无疑是最常讨论和最直观的一个概念。商品的独特性和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直接影响两 国在经济依赖关系中的权力地位,这解释了为何粮食和能源在经济安全议题中如此重要。虽然这种权力关系是制裁与经济战的核心,但与古代围城战术不 同,现代的经济斗争并不仅仅在于简单的封锁,而更多地在于削弱和瓦解对方的反抗意志。 实际上,在现代国际斗争中,制裁的施加往往标志着胁迫手段的失败。如果深入探索,会发现外围国家默默地顺从,主动与中心国家保持一致,才是经济不 对称依赖下的国际关系常态。制裁与经济战的爆发反映了双方决策者对经济权力关系的不同解读。仅当双方对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权力动态有根本性的分 歧时,制裁才会真正实施。同样,如果目标国认为任何制裁措施也会对发起国造成损害,并期望发起国只是进行口头上的威胁,这样的分歧也能促成制裁的 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分歧和对抗可能加剧,使得制裁从一种口头威胁转变为具体行动。 理解制裁与经济战中双方的意志和决心,不仅涉及对市场机制的认识,还 ...
大争之世中国如何把握主动
搜狐财经· 2025-08-17 20:52
全球化与制裁经济战 - 21世纪是研究和实践经济制裁与经济战的黄金时代,全球化纵深发展形成多元而不对称的复合相互依赖,为制裁提供条件 [2] - 制裁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发起国与目标国之间存在重要且不对称的经济相互依赖 [2] - 全球化进入下行周期,国际冲突矛盾上升但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仍高,将相互依赖转变为武器成为时代特征 [2] - 制裁与反制裁斗争持续破坏国家间相互依赖与分工,若依赖程度大幅下降则制裁适用空间缩小 [2] 中国研究制裁经济战的必要性 - 中美政治经济战略竞争加剧,局部制裁可能发展为全面制裁与经济战,应对升级成为紧迫议题 [2] - 中国需捍卫全球体系中的政治经济战略利益,开发适当对外政策工具,未来较长时期主要依赖经济手段而非战争或宣传 [2] - 过去40年中国国际经济学界对合作互利政策研究充分,但对制裁经济战研究不足,因跨学科难度及2017年前需求缺乏 [3] - 特朗普任内对华关税战与科技战迅速唤醒中国,创造巨大知识需求 [3] 中国范式制裁经济战理论的可行性 - 美国学界制裁知识体系存在缺陷,尤其对"有效性"的误解,陷入科学主义统计方法迷思,方法论错误 [4] - 美国学界受单纯经济学视角掣肘,关注经济福利而决策者关心政治利益,应主要从政治逻辑讨论经济战 [5] - 案例研究涵盖古今中外经典制裁经济战案例,检验理论猜想,包括汉代至现代多国案例及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对俄制裁 [5] 中国实践经验与理论构建 - 需依据中国实践经验构建理论体系,2008年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使中国被动卷入贸易争端,积累丰富反制裁经验 [6] - 中国制度优势与战略文化是发展理论的内在动力,和平发展承诺使经济反制裁成为回击挑衅首选手段 [6]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与各国建立复杂经济相互依赖,政府保留较强对外经贸管控能力,为应对制裁提供物质基础 [6] - 中国悠久文明史孕育独特对外经济战略智慧,西方制裁模式效力衰减时历史案例可提供参考 [6]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制裁与经济战?
36氪· 2025-08-17 00:07
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结构 - 全球化纵深发展形成多元而不对称的复合相互依赖关系 为制裁与经济战提供基础条件 [2] - 全球生产网络呈现中心与外围关系 中心国家比外围国家远为富有且稳定 外围国家经济结构单一 失去中心国家提供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可能迅速陷入经济萧条与高失业 [2] - 中心国家制裁能力来源于网络效应 不仅依靠自身能力和资源 还整合全世界许多国家甚至受制裁国自身的能力和资源 [3] 后全球化时代特征 - 全球化进入下行期 特征为脱钩断链和保护主义取代强化分工 公平安全与韧性优先取代效率优先 民粹浪潮和民族主义上升 [4] - 相互依赖关系被武器化 经济武器化成为后全球化时代重要特点 制裁和反制裁持续破坏国家间相互依赖与分工 [4] - 中美欧产业竞争加剧 欧洲和日韩经济命脉产业如汽车、半导体正被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中国产品替代 [12] 制裁理论与有效性 - 评估制裁有效性应包括已实施制裁、公开威胁未实施制裁及私下威胁 不能仅以目标国行为改变为评判标准 [7] - 制裁是经济棋盘上的政治游戏 政治权力是目的而非经济福利 政治逻辑应主导经济战讨论 [8] - 制裁与经济战兼具客观性与主观性 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具有反身性机制 研究对象认知会改变研究对象本身 [9] 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中国正遭受美国及其盟友猜忌、打压和围堵 局部制裁可能发展为全面制裁与经济战 应对升级制裁是对外经济政策紧迫议题 [5] - 中国需开发经济手段作为主要对外政策工具 因和平崛起承诺和话语权软实力相对缺失 [5] - 需构建中国范式制裁与经济战理论体系 美国学界构建的制裁知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 [6] 市场体系变革与案例研究 - 西方主导全球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正在分裂 区域化或半球化成为世界经济新特征 分别以中美为核心的两个市场体系将平行发展并碰撞竞争 [12] - 全球除中国和西方国家外剩余50多亿人口现代化进程将创造巨大市场 西方市场等同于世界市场的时代已结束 [12] - 俄乌冲突是观察现代大国经济战的宝贵窗口 美欧扣押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案例引发对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安全性的思考 [12] 历史案例与理论构建 - 案例研究涵盖汉代、宋代、明代经济方略 拿破仑战争大陆封锁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制裁 冷战美国对苏联经济战 中东制裁 俄乌冲突等 [10] - 涉及芯片和SWIFT系统等现代制裁重要问题论述 [10] - 中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积累丰富制裁与经济战实践经验 需依据中国实践经验构建理论体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