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竞争

搜索文档
月内两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证券日报· 2025-09-25 23:31
券商信用业务扩张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调增至500亿元以把握市场机遇[1] - 华林证券年内两次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 从原有水平调至62亿元后又提升至80亿元[3] - 行业两融余额从6月末1.85万亿元增长至9月24日2.4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期间增幅达31%[2] 业务发展驱动因素 - 上半年证券行业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4% 两融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比重达12.25%[2] - 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直接驱动融资需求激增 头部券商凭借规模优势占据主导地位[4] - 中小券商通过上调规模释放资金额度 可吸引高净值客户和活跃交易者抢占市场份额[4] 业务现状与竞争格局 - 浙商证券上半年两融余额237.85亿元 较2024年末下降0.2%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2] - 国泰君安以31.87亿元利息净收入居行业首位 华泰证券以20.37亿元紧随其后[5] - 上市券商中仍有4家公司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处于亏损状态[5] 风险管控措施 - 浙商证券实施事前准入管理 运用黑名单及内评等工具 差异化投后管理[3] - 两融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达280.87% 业务整体风险可控[3]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部分中小券商将两融利率压降至4%以下 挤压信用业务盈利空间[5] - 东方证券深耕高净值客户完善定价机制 国联民生通过分层定价策略拓展应用场景[6] - 行业需避免价格战 通过科技赋能构建"融资+投研+资产配置"的综合服务生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