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板块估值
icon
搜索文档
逆势进场!资金涌入创新药板块
天天基金网· 2025-08-13 05:05
资金流向与ETF动态 - 7月30日至8月11日创新药主题ETF净申购额达100.09亿元,较7月1日至29日的9.09亿元显著增长 [3]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净申购28.94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24.78亿元,银华、华宝、景顺长城旗下相关ETF净申购均超6亿元 [3]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达72.47亿份,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11.83亿份,均创历史新高 [3] - 外资机构巴克莱银行持有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 2000万元,3月多只企业年金集中买入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4]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创新药产业长期向好,但板块将分化,基本面优质公司更具投资价值 [1][6] - 交银施罗德基金指出国内政策优化(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商业健康险目录制定)及全球化BD加速推动行业成长空间 [7] - 长城基金梁福睿认为行业处于爆发期,但需警惕估值泡沫化,应聚焦基本面支撑个股 [8] - 华富基金廖庆阳提到创新药估值依赖远期销售峰值模型,中国药企研发效率全球领先 [8] 产品动态与市场热度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年内收益超130%并暂停申购,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基金限购10万元 [4] - 交银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基金、嘉实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基金等多只被动产品正在发行 [7] - 长城港股医疗保健精选混合、建信医疗创新股票等主动管理型新品同步推出 [7]
逆势进场!资金涌入创新药板块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23:05
资金流向 - 自7月30日创新药板块调整以来 创新药主题ETF净申购额达100.09亿元 较7月1日至29日的9.09亿元大幅增长 [2]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净申购28.94亿元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24.78亿元 多只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超6亿元 [2]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达72.47亿份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达11.83亿份 均创历史新高 [2] 机构持仓动态 - 巴克莱银行持有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 2000万元 位列第一大持有人 [4] - 3月多只企业年金集中买入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4]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年内收益率超130% 目前已暂停申购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基金实施10万元限购 [4] 行业发展趋势 - 创新药产业处于爆发增长态势 行业迎来基本面拐点 正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7]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提升创新药准入效率和商业回报预期 商业健康险创新药目录制定打开市场空间天花板 [7] - 创新药企业全球化进程加速 通过BD带来可观收入增厚 国内政策红利释放与全球化突破构成核心驱动逻辑 [7] 估值与投资逻辑 - 创新药板块估值采用"远期产品销售峰值+现金流贴现"模型 当前估值反映首付款溢价 随全球研发推进和商业化落地仍有提升空间 [8] - 中国创新药企业每亿元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远超国际同行 成为全球产业链重要补充 [8] - 板块存在技术性调整压力 需警惕估值泡沫化风险 重点挖掘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 [7] 产品动态 - 交银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基金、嘉实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基金等多只创新药主题基金正在发行 [6] - 长城港股医疗保健精选混合基金、建信医疗创新股票基金等主动管理型医药基金同步推出 [6]
医药赛道迅速蹿红 主题基金迎上报高峰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7
创新药板块行情 -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行情向好,成为二级市场热点 [1] - 二季度公募机构上报医药主题基金约30只,与2024年全年成立数量相当 [1][2] - 部分重仓创新药个股的公募基金年内回报率超80% [2]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6.53亿元增至64.89亿元,净流入超44亿元 [2] - 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12.67亿元增至44.25亿元,净流入超20亿元 [2] 基金产品布局 - 华宝基金布局华宝中证制药ETF、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 [2] - 鹏华基金布局鹏华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ETF联接、鹏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2] - 华泰柏瑞基金布局华泰柏瑞港股通医疗精选混合、华泰柏瑞生物医药混合 [3] - 浦银安盛基金布局浦银安盛医药创新混合、浦银安盛医疗创新混合 [3] - 招商基金布局招商医药科技混合、招商医药精选混合、招商医药量化选股混合 [3] - 鑫元基金布局鑫元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鑫元医药睿选混合 [3] 行业估值与前景 - 创新药板块估值未进入泡沫化阶段,仍在可理解范围 [1][5][6] - 港股市场吸引创新药公司上市,为指数增添活力 [4] - 国内人口老龄化提升医药需求,中国创新药企业国际地位提高 [4] - 2023年创新药迎来收获期,未来2-3年更多公司可能贡献BD品种 [7] - 创新药行业需要持续研发投入和强大金融市场支持 [5] 投资策略 - 主动权益类基金在医药行业仍低配,未来可能回归标配 [1][7] - 临床数据向好将推动药品和公司价值提升 [7] - 主动产品在创新药等专业赛道可能更有超额收益机会 [7] - 被动产品强调基础工具属性,主动产品追求阿尔法收益 [8] - 部分公司采取"被动为主、主动为辅"策略完善医药投资工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