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向游戏

搜索文档
米哈游跌出收入TOP20:内容向游戏遇冷,玩法向游戏升温?
36氪· 2025-09-22 00:58
前不久,Sensor Tower发布了国内市场8月手游收入排行榜。观察下来发现,TOP20中却没有了"米家"产品。 这两件事的发生,不得不让行业重视——内容向游戏的发展情况似乎变得非常严峻,头部产品逐渐失去竞争力,而一些中腰部厂商产品甚至"活"不到一 年。 与之对应的是,市场上以"玩法"驱动的产品不断有新品冒出,新兴玩法正不断创造出亮眼的成绩。 整体市场表现来看,内容向游戏"遇冷",玩法向游戏续升温。基于此,今天DataEye研究院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玩法向游戏持续升温 对比内容向游戏,今年以来玩法驱动的游戏产品正不断创造出亮眼的市场成绩,而玩法向游戏的持续升温,主要原因还是当下创新玩法品类激增。 其一,以小游戏为代表的"玩法融合"成为创新主流。近些年小程序游戏市场发展迅速,2024年市场规模接近400亿,高增速的情况下,小游戏赛道的内卷 加剧,导致一些想要在小游戏市场上有所突破的游戏厂商,必然需要在玩法创新上持续深耕。 DataEye研究院观察发现,"玩法融合"俨然成为目前玩法创新的主流,大量"玩法融合"类型产品进入市场,以量变形成质变。而且玩法融合都要还是将得 到过市场验证的玩法进行合理化融合,不仅是 ...
在流行文化里捞内容的人
36氪· 2025-09-10 12:31
内容向游戏行业现状 - 内容向游戏通过高质量、新鲜和加量不加价的长期内容更新留住玩家 玩家付费重点围绕内容而非数值 [1] - 行业面临核心困境:无法预测受众需求 流行文化趋势捕捉困难 导致内容生产与市场脱节 [1][4] 流行文化捕捉机制 - 传统用户研究方法(AB测试/买量数据)存在滞后性 难以指导前瞻性创作 [2] - 大型厂商转向直接借鉴热门网络小说概念 通过"就做这个感觉"简化决策流程 [4] - 创作者需捕捉玩家对未来内容的倾向性 而非依赖历史验证模式 [2] 市场碎片化趋势 - 用户群体细分化程度极高 缺乏坚硬共识 形成无数重叠的亚文化圈子 [5][20] - 二次元领域出现大量以圈子边界划分的Only展 取代传统大型聚会 [20] - 创作者需将碎片化叙事缝合为通用概念 但审美偏好主观性导致难以统一意见 [5] 生产流程变革 - 世界观和概念设定重要性提升 叙事能力要求降低 [10][13] - 内容型游戏中文案岗位逐渐减少 视觉演出和快节奏打斗成为市场选择 [12] - 生产流程出现割裂:上游侧重世界设定 下游叙事空间被压缩 [13] 高概念内容崛起 - 高概念作品以设定见长 可简化为简洁易懂的创意进行推广 [13] - 信息流玩法成为主流:通过持续输出世界观信息满足玩家 剧情深度被弱化 [14] - 新怪谈题材代表转变:从聚焦个体故事转向描述环境规则 实体角色成为填充物 [16][17] 内容评估体系失衡 - 行业陷入"0.8与0.11"认知误区:部分从业者认为数值11大于8 忽略小数点前的0(新内容)[21] - 世界观概念(11)权重被高估 叙事(8)价值被低估 导致评估标准扭曲 [21] - 内容成功存在赌性 依赖资深策划方向指导 但领头羊同样面临决策困境 [7][8] 用户行为变化影响 - 视频时代重塑用户审美习惯:倾向接收信息后处理 而非边获取边想象 [9] - 网文趋向短视频化:高信息密度冲击眼球 叙事简化为即时情绪表达 [9] - 年轻用户孤独叙事碎片化(如出租屋蟑螂梗)难以还原为完整内容 [9] 内容产出模式调整 - 版本压力下采用"尝试性"产出:即使现代风格效果不佳仍快速推出 [7] - 内容结构重组:复杂世界观解释占2/3(历史/规则/构成) 角色与冲突削减至1/3 [18] - 同人二创促进体系化内容:明确边界限定反而激发用户创作积极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