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

搜索文档
千万老漂族,困在带孙辈的义务中
虎嗅· 2025-09-13 09:44
文章核心观点 - 老漂族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家庭支持力量 在解决子女育儿与家务负担的同时 自身面临融入困难 代际冲突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 其存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必然性[3][4][23] 老漂族规模与特征 -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 2015年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7.2% 其中43%为照顾晚辈的老漂族 按2020年3.76亿流动人口测算 规模超1100万人[3] - 老漂族主要从农村或外地迁入子女所在城市 承担育儿 家务等家庭劳动 但多数缺乏城市生活适应能力与社交网络[3][12] 家庭角色与经济价值 - 老漂族通过承担育儿和家务 使年轻夫妻能维持双职工模式 间接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若雇佣育儿嫂 0-3岁阶段需花费约18万元[7][23][24] - 86.5%的二孩家庭将"没人照管"列为生育最大困难 老漂族成为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家庭支持方案[8][23] - 北京市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不足3% 超97%婴幼儿依赖家庭照料 凸显老漂族的制度性作用[22] 代际冲突与心理压力 - 育儿观念冲突是主要矛盾 老人侧重吃饱穿暖 年轻父母追求精细化育儿 但将执行压力转嫁老人[5][16] - 老人常因达不到子女要求而忍受批评 70%老漂族感到受拘束 部分出现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9][28] - 大润发报告显示 近70%老年顾客通过与店员唠家常满足社交需求 反映老漂族普遍存在孤独感[28] 城镇化与政策关联 - 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4年67%向2030年70%目标迈进 老漂族现象将长期存在[25][26] - 农村老漂族返乡养老意愿强烈 需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机制提供兜底保障[38] 解决方案与建议 - 经济条件允许家庭尝试在同小区为老人单独租房 提供独立生活空间 改善三代人居住压力[34][35] - 建议子女增加与老人情感沟通 老人需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如跳广场舞等 缓解心理压力[36][37]
FT中文网精选:展望未来,我们靠什么来养老?
日经中文网· 2025-08-28 03:05
编者荐语: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2015年11月合并为同一家媒体集团。同样于19世纪创刊的日本和英国的两家 报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质、最强大的经济新闻学"为旗帜,推进共同特辑等广泛领域的协作。此次, 作为其中的一环,两家报社的中文网之间实现文章互换。 以下文章来源于FT中文网 ,作者黄凡 文丨黄凡 近期,人社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引,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缴 纳和征收的监督和管理。结果引发了全社会对养老问题的热议。这场热议背后的主要动因是 什么?我们该如何解决未来必须面对的养老难题? 一、为何强化社保缴纳和征收举措出台? 这个话题要从我国当前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制度说起了。目前国际上按照收支方式的不 同,将养老金计划分为:现收现付制度、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三种形式。1997年之前, 我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主要以"给付确定型现收现付制"为主,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 覆盖国企、事业单位和集体企业人员,并由各个单位具体负责实施提取与发放,实际上整体 养老金管理与发放由政府承担 。 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本文由FT中文网提供) FT中文网 . 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唯 ...
凌晨四点的养老院不忍细看,人到晚年谁不是一场凄凉?
洞见· 2025-06-05 10:28
养老院生活现状 - 养老院环境压抑且孤独 老人每天有20小时在床上打发时间[3][6] - 夜间老人频繁因失眠 病痛和生理需求活动 如凌晨踱步 尿湿床铺 频繁洗漱等[7][8][10] - 老人失去自理能力 尊严受损 大小便失禁且缺乏关怀[12][13] 家庭养老困境 - 全家照顾84岁老人十年 父母生活完全围绕奶奶 导致旅游中断且抱怨增多[15][17] - 奶奶后期糊涂 独自睡觉 家人感到内疚但解脱[17][18][19] - 儿子因工作压力无法照顾受伤母亲 母亲需自请护工并道歉[24][25] 晚年挑战与应对 - 健康衰退是首要挑战 慢性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随年龄增长而出现[31] - 心灵孤独因社会身份丧失和子女忙碌而加剧 需通过爱好和社交缓解[31] - 经济压力是养老基础 存款可抵御风险并支持旅行或抱团养老等方式[31][33][34] - 家庭关系因果相连 年轻时承担责任决定晚年是否获得家人回馈[37][38][39] 养老核心结论 - 养老需靠自己 包括健康 内心充盈和经济储备[41] - 提前规划是避免无路可走的关键 子女无法完全依赖[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