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儿防老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85岁同济阿姨戳破“养儿防老”困局:人生走到最后,到底能靠谁?
洞见· 2025-09-26 12:35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 延伸阅读。 没有谁能绕过衰老的重量,也没有谁的晚年是坦途。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云湾 朗读音频 前几天刷到一段视频,让人感慨良深。 博主 @魔都溜达 在上海街头采访了一位85岁的阿姨。 这位阿姨是上海本地人,年轻时在同济大学做老师,一辈子和学生打交道,也算意气风发。 可如今在被问及养老话题时,只剩一声叹息。 她有两个儿子,都混得挺不错,按理说她的晚年应该热热闹闹、安享天伦。 可如今老伴走得早,偌大的屋子里只剩她一个人。 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各自有了小家庭。 他们要忙工作,要照顾自己的小家,一年到头也就逢年过节,才会带着妻子孩子回来几天。 有时候她也会去儿子家住一阵子,孩子们想留她长住,可她总觉得浑身不自在,生怕给孩子们添麻烦。 所以到最后,她还是选择回上海独自生活。 现在大多数时间她都抱着手机,说不孤单都是假的,但好在她有退休金,有好朋友,大家时不时能一起聚会、打牌、聊天、旅游。 但有时候夜深人静,她也会忍不住会想:结婚到底 ...
养儿防老?噗嗤
虎嗅· 2025-05-31 02:09
由于提供的文本内容主要探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社会学和心理学话题,与公司或行业分析无关,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此处无法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总结。建议提供包含企业财务数据、行业动态或市场趋势的文本材料以供分析。
养老防儿,「有钱不能让儿子知道」
36氪· 2025-03-02 13:42
核心观点 - "养老防儿"现象逐渐取代传统"养儿防老"理念,父母通过隐匿存款、假装借贷等方式防范子女侵占养老资源 [3][6] - 代际财产认知错位导致家庭矛盾:老人视存款为救命钱,子女视为可继承财产 [21] - 孝道文化衰落叠加社会保障不足是现象主因,乡村地区矛盾更突出 [23][27][28] 现象表现 - 老人采取多样化财务隐匿手段:分散银行存款、现金交易、第三方哭穷、虚构借款等 [13][14][15] - 中老年群体自主购买理财健康险比例显著提升,增额寿险客户中老年人占比达80% [17][18] - 保险购买行为呈现隐蔽性特征,多数老人瞒着子女操作以避免资金被挪用 [5][18] 市场变化 - 县域保险市场出现结构性转变:银行降息推动理财健康险需求,3-5年内老年人保险接受度显著提升 [20] - 增额寿险成为主力产品,50-60岁群体构成核心客户群 [18] - 保险销售渠道下沉明显,县城及村镇地区中老年客户成为新增长点 [4][20] 社会动因 - 城镇化加速导致空巢老人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24] - 独生子女政策改变家庭结构,老年人家庭地位边缘化 [25] - 年轻一代面临房贷车贷压力,部分形成"啃老"现象 [5][21] 区域差异 - 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存在断层:城市可依托市场化养老机构,乡村缺乏可持续服务模式 [28][29] - 农村养老成本支付意愿低下,5元早餐(政府补贴2元)仍难普及 [29] - 农民收入水平制约养老服务购买力,形成"有钱不舍得花"的消费特征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