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车型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谁弯腰了?奔驰宝马还是丰田大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13 23:25
奔驰的研发策略与市场定位 - 奔驰强调数字化仿真工具的先进性,但选择放慢开发速度以确保车型质量,体现对品牌口碑的重视 [4] - 奔驰高管认为中国造车技术(包括智能驾驶)并未超越德国,但承认中国在该领域表现良好 [6] - 奔驰坚持传统研发流程,拒绝缩短周期或降低安全标准以迎合中国市场低价高配趋势 [6] - 奔驰CLA作为首款智驾与座舱交互标杆车型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测试中国市场反应 [37] - 奔驰计划2030年前推出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纯电车型,保持技术领先性 [32] 德系车企与中国市场的分歧 - 分歧1:德系车企与中国市场对"好车标准"存在根本差异,涉及需求定义与行业转型方向 [6] - 分歧2:中国新能源车的研发流程、质量标准及定价体系挑战德系车企底线,部分车型在德国未达标却在中国上市 [6] - 分歧3:技术路线节奏不同,中国车企快速推进新能源而德企基于全球评估纯电/混动投入 [8] - 分歧导致合资车企在华份额下滑,但部分品牌在全球其他市场表现强劲 [8] 丰田在中国的研发布局 - 丰田中国研发中心(IEM)整合三家合资公司资源,形成"一个研发中心"架构,下设广州、天津等分公司 [13] - 当前在华5款纯电车型中,bZ3、bZ5等4款为与比亚迪/广汽联合开发,仅bZ4X为丰田自主开发 [16] - 引入"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由本土工程师主导开发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17] - IEM定位为全球核心研发平台之一,协调中国与日本、北美及东南亚市场研发 [15] 大众中国的本地化突破 - 大众中国科技公司(VCTC)拥有本地决策权,可直接拍板项目无需德国总部审批,属历史性突破 [19] - 目标通过CMP平台+CEA架构将开发周期缩短30%、成本降40%,2026年推出特供中国车型 [22] - 研发资源集中于合肥,联合CARIAD中国、国轩高科等供应链企业形成协同效应 [21] - 董事长贝瑞德任期延至2028年,体现对中国市场转型的决心 [19] 宝马的软件战略 - 宝马通过三家软件公司(宝马诚迈、领悦数字、领悦南京)强化中国技术优势,部分服务全球车型 [29] - 领悦南京升级为全球IT研发中心,聚焦AI、数字孪生等领域,拥有独立决策权 [30] - 新世代车型iX3L基于全球战略但融入中国需求定义,具体量化影响尚不明确 [26] 豪华品牌的市场挑战 - 奔驰与宝马认为自身豪华定位和全球话语权使其无需完全跟随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 [34] - 中国自主品牌通过"冰箱彩电大沙发"等新豪华定义可能重塑消费者偏好,威胁传统豪华车企 [36] - 奔驰在华设北京(工程开发)与上海(智能互联)两大研发中心,加速本土化但未降低标准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