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

搜索文档
上线4年成效显著,加快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仍需完善机制
经济日报· 2025-08-26 05:46
全国碳市场发展成效 -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81亿吨 累计成交额达467.84亿元 成为全球碳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1]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零碳园区 推动碳市场建设 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 [1] - 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至钢铁 水泥 铝冶炼3个新行业 温室气体管控从单一二氧化碳扩展至二氧化碳 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 [1] 制度体系与减排效果 - 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辅以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支撑 [1] - 企业形成"配额分配—市场交易—清缴履约"的碳交易意识 减排效果逐步显现 [1] - 碳市场由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组成 成为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和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 [1] 国际比较与现存差距 - 欧盟碳市场推动覆盖行业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7% 通过配额拍卖筹集1750亿欧元用于绿色转型 [2] - 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以免费为主 行业覆盖范围需扩大 市场稳定机制存在提升空间 [2] - 碳市场存在交易产品和参与者类型有限 价格波动较大问题 部分企业面临数据质量管理薄弱 核算方法不统一等挑战 [2] 数字化与监管体系建设 - 需完善数字化体系和数据库统一 通过卫星遥感 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监测体系 [3] - 整合生态环境 金融监管等部门职能 建立机构监管 功能监管 行为监管三位一体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3] 碳金融创新与政策支持 - 需借鉴欧盟经验探索碳金融创新 支持地方设立碳市场发展专项资金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碳基础设施建设 [3] - 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 挖掘碳排放权价值 创新金融服务形式 [3] - 针对区域发展差异 可在配额分配 履约机制方面给予部分地区政策倾斜 形成多层次差异化政策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