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学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微软用「光」跑AI登上Nature,100倍能效颠覆GPU,华人首席研究员扛鼎
36氪· 2025-09-15 03:41
核心技术突破 - 微软开发出模拟光学计算机(AOC) 利用光进行数学计算 通过市售部件(Micro LED、手机摄像头传感器、光学镜头)构建硬件原型 [1][4][6] - AOC采用固定点搜索运行机制 光学部分处理矩阵-向量乘法 电子部分处理非线性运算 每次循环仅需20纳秒 通过迭代收敛至问题答案 [6][8] - 技术解决光学计算长期难题:避免高成本数模转换降低能耗 天然抗噪声特性保障计算稳定性 [8][9] 应用场景验证 - 金融领域与巴克莱银行合作 解决46笔交易、37方参与的货银对付结算问题 将问题转化为41变量优化后 AOC仅7次迭代即获最优解 [14][16] - 医疗领域实现MRI图像重建 用64变量成功复原32×32脑部切片图像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处理20万变量真实脑部MRI数据集 [18][20] - 技术具备跨行业适用性 巴克莱工程师确认其在金融优化问题潜力 医疗总监设想未来通过Azure实现MRI数据流式传输 将扫描时间从30分钟缩至5分钟 [16][20] AI计算革新 - AOC固定点搜索机制天然适配平衡模型(如深度平衡网络) 在MNIST和Fashion-MNIST分类任务中与数字孪生结果99%对齐 非线性回归任务表现稳定 [21][22] - 通过时间复用技术扩展至等效4096权重规模 证明硬件可扩展性 研究人员认为其特别适合大语言模型推理中的状态跟踪任务 [22][23] - 能效潜力显著超越现有GPU 预估成熟版AOC达500 TOPS/W(2fJ/操作) 较NVIDIA H100的4.5 TOPS/W提升超100倍 [24][26] 技术发展路径 - 当前原型处理权重规模为数百级别 规划通过模块化扩展实现单模块400万权重 整体规模可达0.1–20亿权重 [24] - 研究团队强调AOC非通用计算机 而是面向关键场景的光学加速器 目标成为未来AI基础设施组成部分 [27][36] - 技术从实验室概念发展为实际硬件 历时四年研究 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获微软CEO公开认可 [10][11][14]
光学神经引擎高效求解偏微分方程 为下一代高性能计算技术发展开辟新方向
科技日报· 2025-06-16 23:44
光学计算技术突破 - 美国犹他大学工程学院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提出将偏微分方程信息编码到光波中,通过新型光学设备光学神经引擎(ONE)进行高效处理,标志着光学计算从理论探索向实际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1] - 偏微分方程用于描述多变量相互作用关系,在模拟复杂物理、工程和自然现象中具有强大预测能力,但传统求解方法需要大量时间和计算资源,限制实时或大规模应用 [1] - ONE系统结合衍射光学神经网络和光学矩阵乘法器技术优势,采用光学方法建模偏微分方程,利用光波特性表示方程变量,光信号通过光学元件演化最终呈现方程解 [1] 技术原理与性能 - ONE借鉴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在光学领域利用光子器件实现类似功能,相比传统电子神经网络速度更快、能耗更低 [2] - 团队测试了达西流方程、静磁泊松方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经典偏微分方程,结果显示ONE在复杂问题上表现出良好适应性和准确性 [2] 应用前景 - 该研究成果为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工程仿真提供多功能、高效率的全新平台 [2] - 技术有望在地质建模、芯片设计、气候模拟等多个关键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2]
中国半导体基础研究,超越美国
半导体芯闻· 2025-03-04 10:59
中国半导体基础研究领先优势 - 2018-2023年中国半导体相关论文数量达160,852篇,是美国的2.2倍(美国71,688篇),增长率41%显著高于美国的17% [1] - 中国在前10%高引用论文中占比近50%(23,520篇),远超美国的10,300篇 [2] - 全球半导体研究机构Top10中9家为中国机构,若计入中文论文中国领先优势或进一步扩大 [2] 技术能力国际比较 - 韩国专家评估显示,中国在高密度存储器(94.1% vs 韩国90.9%)、AI半导体(88.3% vs 84.1%)、功率半导体(79.8% vs 67.5%)等领域技术领先 [3] - 中国在下一代高性能传感技术(83.9%)略超韩国(81.3%) [3] 新兴技术突破方向 - 中国重点布局神经形态计算(模仿神经元结构提升AI效率)和光学计算(光信号传输技术),这些领域与传统半导体制造方法存在代际差异 [4] - 北京处理器研究所陈云霁团队的深度学习架构获美国学者41%引用量,商业化后可能突破美国技术封锁 [4] 技术商业化潜在影响 - 中国新型架构研究无需依赖美国现有制造技术,若实现商业化将导致美国出口管制失效 [4][5] - 乔治城大学预测中国可能通过下一代半导体技术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美国的转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