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假新闻
icon
搜索文档
“这有点疯狂”!特朗普回应健康状况传闻
第一财经· 2025-09-03 07:36
特朗普健康状况与公众活动 - 特朗普在连续一周未公开露面后于9月2日重返公众视野 回应社交媒体关于其"去世"的传闻并批评相关报道为假新闻 [3] - 特朗普称劳动节周末期间保持活跃 包括接受媒体深度采访 参加电视节目 访问高尔夫球俱乐部并在社交媒体发文 [3] - 特朗普上任225天内有66天前往高尔夫球场 其中弗吉尼亚州斯特林的特朗普国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到访21次 [5] 特朗普对媒体的批评 - 特朗普指责美国媒体对拜登数月未举行记者会却无健康质疑 同时强调自身活动频繁且健康状况良好 [6] - 特朗普称媒体报道缺乏公信力 并以"假新闻"形容关于其健康问题的猜测 [7] 健康问题相关解释 - 特朗普右手背瘀伤被白宫医生归因于频繁握手及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的软组织刺激 属心血管预防方案的一部分 [9] - 医学专家提出瘀伤可能与老年性紫癜 抗凝药物使用或高尔夫运动时球杆摩擦有关 [9] - 白宫发言人6月披露特朗普被诊断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称此为70岁以上人群常见疾病 [10]
“这有点疯狂”!特朗普回应健康状况传闻
第一财经· 2025-09-03 05:48
特朗普健康状况相关报道 - 特朗普右手手背持续存在瘀青引发外界对其健康状况的猜测 医学专家称瘀伤可能是老年性紫癜或预示更严重疾病[4] - 白宫医生备忘录显示手部瘀伤与频繁握手和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软组织刺激相符 阿司匹林是标准心血管预防方案的一部分[4] - 克利夫兰诊所专家指出瘀伤可能与打高尔夫球习惯和服用阿司匹林有关 拔球杆时碰撞手部易导致擦伤[4] 官方健康说明 - 白宫发言人6月宣读医生备忘录 称特朗普被诊断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该疾病在70岁以上人群中常见[5] - 特朗普本人曾表示手部瘀青是由于与成千上万人握手造成[1][5] 公开活动情况 - 特朗普在劳动节周末活跃 参加电视节目并拜访高尔夫球俱乐部 称其状况前所未有地好[1][2] - 上任225天有66天前往高尔夫球场 其中斯特林高尔夫球场去了21次[2] 对媒体报道的回应 - 特朗普批评美国媒体关于其健康状况的报道是假新闻 称这些消息证明媒体缺乏公信力[1][3] - 特朗普对比拜登数月不开记者会却未被质疑身体状况 副总统万斯和参议员布里特在场发笑[2]
特朗普离世?特朗普现身回应:fake news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03 01:03
虚假信息传播事件 - 社交媒体平台X(推特)上出现关于特朗普去世的虚假传闻 据称有130万用户参与传播该消息[1] - 平台搜索框显示"Trump is dead"成为热搜关键词 表明该话题受到高度关注[1] 虚假信息传播动机 - 大量加密货币相关账号利用该虚假消息蹭流量进行营销活动[2] - 部分用户通过承诺金钱奖励来吸引互动 如有账号声称"如果特朗普去世将向点赞者支付20美元"并获得41.1万次展示[4] - 另有账号承诺支付1,000美元吸引点赞和转发[7] - 还有账号承诺支付100美元并获得85.9万次展示[9] 平台反应与用户行为 - 部分用户呼吁保持冷静 指出特朗普实际上没有问题[12] - 有用户调侃称推特平台认为特朗普已经去世[15] 事实澄清与媒体报道 - 路透社发布特朗普9月2日接受采访的视频 特朗普表示传闻不实 自己只是劳工节假期休息几天未发声[18] - 特朗普在采访中批评媒体和自媒体信用度堪忧 并间接提及马斯克的X平台[18] - 凤凰卫视后续评论该采访视频 进一步证实采访真实性[20]
爱上保洁的特朗普,把全网媒体忽悠瘸了
36氪· 2025-07-31 13:08
核心观点 - 一部虚构的短剧《特朗普爱上白宫干保洁的我》被全球媒体广泛报道,但实际上该剧根本不存在 [22][25] - 该假新闻源于一张无来源的聊天截图和一篇擦边网文的结合体,经过半年发酵后形成大规模传播 [46] - 媒体报道称该剧三个月在美国狂赚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但业内人士表示头部公司爆款短剧最多赚几百万人民币 [5][27] - 报道中使用的"剧照"实际来自美国电视节目《周六夜现场》的恶搞短片,部分配图为AI生成 [31][33] 传播路径 - 源头可能是一部名为《特朗普爱上干保洁的我》的网文小说 [37] - 2024年底一则演员招聘截图在微信群传播,但未引起关注 [39][40] - 2024年7月留学生日报发布文章明确提及多个虚构短剧名称 [43] - 营销号开始编造段子和视频,最终联合早报等主流媒体跟进导致事件爆发 [45] 行业现象 - 短视频时代新闻生产流程被极致压缩,某卫视新媒体部由一名实习生负责多个平台内容发布且不做二次核查 [51][52] - 此类新闻本质是娱乐产品,提供乐子和情绪而非深度观点,平台、媒体和观众形成"奶头乐"的供需平衡 [57][58][73] - 短剧、网文、出海等领域成为抽象新闻重灾区,媒体集中报道形成刻板印象 [60][63] - 典型传播模式:中国土味反向收割老外+降维打击+暴利数据,构成完美"爽文新闻"模板 [69][70]
狂赚1.5亿美元的《特朗普爱上白宫保洁》是假新闻,谁在炮制?
36氪· 2025-07-31 03:12
假新闻事件 - 网络流传《特朗普爱上白宫保洁》短剧爆火的消息被证实为虚假新闻 该剧不存在且无实际画面 仅通过AI生成海报和字幕传播[1][3] - 虚假新闻声称该剧3个月收入达1.5亿美元 吸引50岁女性观众 并使好莱坞三线演员收入增长7倍[1][5] - 点众CEO公开辟谣 指出新闻为捏造 并警告公众避免受误导[5] 虚假内容来源 - 虚假新闻源于微信公众号"北美留学生观察"(现改名"留学生日报")2025年7月1日的文章 错误将网友恶搞短剧名当作真实剧集[8][11] - 国内媒体如中国新闻网、大象新闻等未经核实引用新加坡《联合早报》和《新明日报》的报道 进一步传播不实信息[14] - 部分元素基于真实数据:好莱坞罢工期间中国短剧吸引美国演员 演员日薪涨7倍 美国50岁以上女性付费率50%(为中国五倍)[5] 真实行业数据 - 截至2024年8月 中国头部海外短剧APP在美国收入1.51亿美元 占全球海外总收入64.8%[5] - 真实存在与"总统"相关的海外短剧共4部 包括《The Double Life Mr President》《Sleeping with the President》《HOMELESS TO FIRST LADY》《President's Daughter Breaks the Casting Couch!》 投放时间为2024年至2025年[16] - 《HOMELESS TO FIRST LADY》投放周期为2025年1月24日至5月23日 素材量16条 《President's Daughter Breaks the Casting Couch!》投放周期为2025年6月25日至30日 素材量133条[20][22] 行业内容特征 - 欧美微短剧中"总统"形象偏向年轻帅气的"霸总"内核 而非现实政治人物 以避免争议[22] - 都市情感题材占主流 剧情多聚焦逆袭、浪漫等元素 如流浪妇女成为第一夫人或总统女儿进军娱乐圈[18][22] - 短剧名称和内容常采用夸张设定 如《和特朗普离婚后 我分了半个美国》《穿越到南北战争成林肯谋士》 但实际剧情仍符合传统霸总模式[11][22]
爱上保洁的特朗普,把全网媒体忽悠瘸了
36氪· 2025-07-31 00:30
虚假新闻传播事件 - 关于中国短剧《特朗普爱上白宫干保洁的我》在美国市场三个月收入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的报道被证实为完全虚假[1][7][9] - 该剧实际不存在 所有所谓剧照均源自美国电视节目《周六夜现场》的恶搞短片[11][14] - 付费用户数据(如92.3%为特朗普支持者)及观众案例(如玛莎老太太追剧)均属虚构[13] 虚假内容产生路径 - 源头为网文小说《特朗普爱上干保洁的我》及未经核实的演员招聘聊天截图(2024年底在微信群传播)[16][18] - 2024年7月留学生日报发布文章首次提及《总统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等剧名[19] - 联合早报等媒体跟进报道后 事件在国内外广泛传播[21] 媒体生产机制问题 - 部分媒体每日内容产出KPI压力大(微博6-8条/日 公众号3-5条/日 短视频平台1-2条/日)[23] - 内容多由实习生从素材库直接提取 无二次核查 仅一名正职员工进行最终审核[23] - 新闻生产流程存在事实核查漏洞 批量搬运模式取代传统新闻披露[23][25] 抽象新闻传播动因 - 此类内容被定位为娱乐产品 主打情绪价值而非真实性 符合"奶头乐"传播特性[26] - 短剧/网文/出海等领域易形成刻板印象标签(如出海=降维打击 短剧=霸道总裁题材)[27] - 观众对荒诞内容容忍度高 形成"只求乐子不问真假"的消费习惯[26][31] 行业认知偏差案例 - 咪蒙转行短剧赚上亿的报道同样为假新闻 但辟谣信息被淹没在短剧暴利话题中[29] - 头部短剧公司实际最高收益仅数百万元级别 与虚假报道的10亿元规模存在巨大差距[9]
菲前总统发言人:美国“老大哥”怎么对我们的,再看看中国,马科斯糊涂啊
搜狐财经· 2025-07-25 06:55
贸易协议内容 - 菲律宾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菲律宾输美商品关税从17%升至19%,而美国输菲商品将享受零关税[1][2] - 协议将于2025年8月1日生效,涵盖鞋类、椰干、食品、医疗及光学设备等商品,但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产品除外[1][4] - 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同期与美方达成协议获得15%的更低关税税率[4] 行业影响 - 菲律宾出口商需向美国政府多支付2%的关税,部分原本关税不足5%的商品将被纳入19%的关税范围[1] - 零关税制度可能导致美国商品大量涌入菲律宾市场,阻碍本土工业发展,重现历史上殖民地时期的经济结构[2] - 菲律宾98%的出口商品可免税进入中国,而中国对菲非农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分别征收5.5%和9.8%的关税[5] 协议谈判过程 -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与特朗普的会面仅持续约1小时,被质疑几乎没有实质性谈判[4] - 菲方政治学者和前任官员批评谈判缺乏强硬态度,未能争取到与日本同等的优惠条件[4] - 协议被菲前农业部长称为"严重失衡",完全偏向美国政府利益[5] 政治反应 - 菲前总统发言人蒂格劳指责小马科斯政府夸大19%关税为"重大成就",实际是关税增加[1] - 众议院议长罗穆亚尔德斯错误表述协议内容,混淆"进口"和"出口"概念[2] - 菲律宾政党团体批评此次访问是"灾难性的羞辱仪式",指责政府出卖国家利益[5]
争议升级!特朗普起诉《华尔街日报》,与爱泼斯坦关系引猜测
环球时报· 2025-07-20 23:11
特朗普起诉《华尔街日报》事件 - 特朗普向《华尔街日报》及其母公司道琼斯、新闻集团索赔至少100亿美元,指控其诽谤并造成经济和声誉损失 [1][3] - 诉讼焦点为《华尔街日报》报道中提及的特朗普致爱泼斯坦信件,特朗普坚称信件系伪造,但《华尔街日报》未提供完整信件照片及获取细节 [1][3][4] - 道琼斯公司声明对报道严谨性有信心,将坚决应诉 [3][6] 媒体行业动态 - 多家主流媒体(CNN、《纽约时报》、ABC等)跟进报道特朗普与爱泼斯坦关系史,CNN提出五大关键质疑 [1][6] - 特朗普曾多次起诉媒体(CNN、《纽约时报》等),2024年与ABC、CBS达成1600万美元庭外和解 [8] - 新闻集团所有者默多克被特朗普点名要求作证,特朗普称《华尔街日报》为"垃圾堆"报纸 [3] 商业人物关联 - 马斯克评论信件"听起来不像特朗普",显示其与特朗普关系恶化 [5] - 爱泼斯坦案涉及多名政商名流,其女伴麦克斯韦(持有争议信件)因协助性侵被判20年监禁 [3][6] - 特朗普与爱泼斯坦2004年因房产争夺决裂,此前两人交往密切(至少7次同乘私人飞机) [6][7] 政治影响 - MAGA阵营从批评特朗普转向支持,将矛头指向默多克 [8] - 特朗普要求司法部公开爱泼斯坦案陪审团记录,但ABC认为证词信息有限 [7] - 白宫试图转移舆论焦点,特朗普称要求公开档案者为"激进左翼疯子" [7][8]
特朗普称将就“假新闻”起诉《华尔街日报》
新华社· 2025-07-18 02:40
特朗普否认与爱泼斯坦案关联 - 特朗普否认与爱泼斯坦案有关联,称《华尔街日报》报道的"特朗普致爱泼斯坦信件"是伪造的假新闻 [1] - 特朗普表示将起诉《华尔街日报》、新闻集团及鲁伯特·默多克,指控其发表虚假、恶意且构成诽谤的报道 [1] - 特朗普称曾直接警告默多克此事,但默多克未能妥善处理 [1] 《华尔街日报》报道内容 -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2003年爱泼斯坦50岁生日时收到一封带有特朗普签名的贺信 [2] - 爱泼斯坦因涉嫌性犯罪被捕后于2019年8月死于狱中,被判定为自杀 [2] - 特朗普曾承诺公布爱泼斯坦"客户名单",但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认定不存在该名单且不会发布更多相关文件 [2]
拟向伊朗提供300亿美元造非军事核设施?特朗普:假新闻!
快讯· 2025-06-28 03:09
特朗普否认向伊朗提供资金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否认有关向伊朗提供300亿美元建设非军事核设施的报道,称其为"假新闻" [1] - 特朗普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个想法,并指责假新闻媒体制造骗局以贬低他 [1] - 该报道涉及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潜在资金往来,但被特朗普明确否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