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
icon
搜索文档
光大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低至0% 预计将有更多银行跟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20:52
信用卡透支利息通常产生于两种场景,一是透支消费后未按时全额还款,二是透支取现。 在政策层面,监管部门正放开对信用卡透支利率的管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早在2020年出台的《中 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提出,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 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 本报记者李静 近日,光大银行(601818)发布公告称,自9月29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 五至万分之五(年利率12.7750%至18.2500%)"调整为"日利率0%至0.05%,按照单利算法近似折算年利率 为0%至18.25%"。该行将根据持卡人的资信状况、用卡情况等动态调整日利率水平,调整后日利率不超 过0.05%。 这意味着部分优质客户将有机会享受到0%的信用卡透支利率。 此举被视作对监管部门推动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响应,业内人士认为,透支利率差异化定价 有助于增强客户黏性,吸引优质客户,预计未来会有更多银行跟进调整。 推动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定价 预计将有更多银行跟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信用卡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透支利率差异化 ...
光大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低至0%预计将有更多银行跟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20:45
● 本报记者 李静 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作出修 改,并公开征求意见,包括删除"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和下限管理,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 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的表述。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产品的定价上 可以更加灵活,既能实现与其他银行的差异化,又能实现对不同客户的差异化。这为加快推动信用卡产 品和服务创新创造了条件。 透支利率调整步伐缓慢 尽管政策持续鼓励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定价,但目前银行业的整体调整节奏较为缓慢。记者查阅多家 银行相关信息发现,多数银行仍"一视同仁"地执行0.05%的日利率,并未因客户资质不同而区分。 少数银行的信用卡透支日利率可低于0.05%。例如,广发银行6月20日更新的信用卡透支提现日利率为 0%至0.05%;昆仑银行信用卡透支日利率为0.04%。 近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自9月29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 五(年利率12.7750%至18.2500%)"调整为"日利率0%至0.05%,按照单利算法 ...
下限低至0%!部分股份行信用卡透支利率大调整
华夏时报· 2025-09-29 09:4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明会 北京报道 信用卡用户精细化运营时代要来了。 某股份行日前发布公告称,拟对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调整 为"日利率0%-0.05%,按照单利算法近似折算年利率为0%-18.25%",该调整将于9月29日起生效。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这也是业内第一次有银行公开发布声明,打破"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 之五"这一上下限范围,并且下限在被打破的同时,日利率更是低至0,这或意味着优质信用卡客户无需 为透支利息买单。 9月28日,该行客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具体透支利率如何定价由系统根据客户情况综合评 定。"如果您希望降低透支利率,建议您多使用我行信用卡并按时还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探索差异化市场定价 "信用卡透支利率可以出现完全的差异化市场定价,成为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三十多年来对透支利率市 场化的一次重大变革,一定程度上为信用卡业务实现了松绑。"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在接受《华夏时 报》采访时表示,不过,在随后的业务实践中,落实这一政策的发卡银行并不多,并没有在业内形成热 潮。 直至今年8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拟对《电子支 ...
多家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低至0%
财联社· 2025-09-27 09:54
信用卡透支利率调整 - 多家银行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 打破原有0.05%的日利率下限[1] - 光大银行将日利率从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年利率12.775%-18.25%)调整为0%-0.05%(年利率0%-18.25%)[1] - 调整将于9月29日正式生效 优质客户有望获得最低0%的透支利率[1][2] 行业竞争与经营策略 - 至少6家银行通过公开渠道优化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2] - 利率市场化使银行能针对优质客群提供更低定价 应对消费贷低利率竞争[2] - 差异化经营策略有助于银行在资金良性周转前提下获取利息收益[2]
多家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低至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1:14
信用卡透支利率调整 - 光大银行将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年利率12.7750%-18.2500%)调整为日利率0%-0.05%(年利率0%-18.25%)[2] - 至少6家银行已对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进行优化 优质用户有望获得最低0%透支利率[4] - 利率市场化改革允许银行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透支利率 取消原日利率万分之五的上下限管理[5]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 - 央行拟删除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表述 政策信号进一步明确[5] - 消费贷利率降至3%甚至2%水平 信用卡透支年化利率18%的竞争优势减弱[6] - 信用卡规模连续11个季度下滑 行业进入存量时代 银行需通过利率精细化运营留住客户[5][11] 行业规模变化 - 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已连续11个季度持续下滑 2025年二季度末数量为7.15亿张[11] - 16家全国性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较年初减少1945亿元 多家银行交易金额同比下降超10%[8][11] - 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较上年末减少1.03% 招商银行减少2.46% 中国银行减少13.89%[12] 银行应对策略 - 银行通过提额、降费、减免年费等措施进行差异化运营 推动客户价值转化[10] - 中信银行优质客群占比达55.48% 同比增长超10个百分点 强化优质生息资产投放[10] - 招商银行表示信用卡利率定价总体稳定 因分期业务已形成成熟风险定价机制和规范体系[8][9] 改革影响 - 利率市场化改革利好资金周转压力大、还款意愿强的优质客群 可激活信用卡信贷业务活力[7] - 银行信用卡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出现下滑 面临手续费和利息收入减少困境[6][8] - 市场化定价使银行能为优质客群提供较低定价 实现差异化经营和利息收益平衡[4][5]
利率下限低至0%,银行打响信用卡透支利率之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0:22
近日,多家银行对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进行调整,打破0.05%的透支利率标准。光大银行(601818)近期发布的公告显示,该行 将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年利率12.7750%-18.2500%)"调整为"日利率0%-0.05%,按照单 利算法近似折算年利率为0%-18.25%"。这一优化调整将于9月29日起正式生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当信用卡行业进入存量甚至"减量"阶段,用户精细化运营终于来到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方面。 有资深信用卡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在本轮调整中目前已有至少6家银行在公开信披渠道或信用卡领用协议中,对信 用卡透支利率标准进行优化。 "面对消费贷低利率优势的冲击,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可以针对一部分优质客群提供比现行标准较低的定价,在考虑资金良性 周转前提下透支信用卡支付,为银行获得相应的利息收益,这是信用卡业务差异化经营的一种体现。"他表示。信用卡利率市场 化更进一步 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信号,并非是从今年开始的。 8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拟对《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及删 除 ...
信用卡透支利率下限低至0% 光大银行率先“吃螃蟹”谁将受益,有何信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3:16
光大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调整 - 光大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29日起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 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年利率12.7750%~18.2500%)调整为日利率0%~0.05%(年利率0%~18.25%) 客户可通过官方App查询具体标准 [1][2] - 调整后透支利率将根据客户资信状况和用卡情况动态调整 可能出现低于日利率0.05%的情况 打破此前行业普遍维持的0.05%下限 [1][2] 行业现行透支利率执行情况 - 多数银行信用卡领用合约中透支利率表述分为两种版本:日利率0.035%~0.05%或固定0.05% 但实际执行均按0.05%日利率标准 [3] - 广发银行曾在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对部分产品提供限时优惠利率(日利率0.035%或0.04%) 昆仑银行是业内少数全面采用市场化定价的银行 固定执行0.04%日利率 [3] 利率市场化政策背景 - 央行于2017年1月实施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至万分之五) 2021年1月取消区间限制 允许银行与持卡人自主协商定价 [5] - 2025年8月央行进一步推进政策调整 拟删除2016年文件中关于利率上下限管理的表述 与2021年市场化改革政策保持一致 [5] 调整动因与行业影响 - 信用卡行业进入存量时代 银行需通过个性化定价策略维护客户基础并提高黏性 透支利率下调可减轻无法全额还款客户的还款压力 [1][6] - 光大银行此次调整被视为利率市场化定价的"关键信号" 打破自2021年政策松绑后行业长期维持的0.05%利率下限 [1][4]
信用卡透支利率下限低至0%:光大银行率先调整这类人群将受益
新浪财经· 2025-09-25 04:38
核心观点 - 光大银行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 打破行业长期维持的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 被视为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定价的关键信号 [1][2][3] 利率调整细节 - 光大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调整为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的0.7倍 对应年利率从12.7750%-18.2500%调整为8.9425%-18.2500% [2] - 调整后日利率可能低于0.05% 将根据客户资信状况和用卡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2] - 调整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生效 目前仍按0.05%日利率执行 [2] 行业现状 - 多数银行长期维持0.05%的透支日利率 仅通过临时优惠活动提供较低利率 [3] - 广发银行曾在2021年提供首6个月透支日利率优惠 低至0.035%或0.04% 但优惠期已结束 [3] - 昆仑银行是业内较早全面采取市场化定价的银行 各产品透支利率均为0.04%/日 [3] 政策背景 - 央行2021年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 允许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 [3] - 2025年8月央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拟删除原规定中关于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的条款 [3] - 2017年起央行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和下限管理 日利率上限为万分之五 下限为上限的0.7倍 [3] 市场影响 - 利率下调对能够全额还款的客户影响有限 但可有效减轻无法一次性全额还款客户的还款压力 [1] - 随着信用卡行业进入存量时代 银行更加注重通过个性化定价策略维护现有客户基础 [3] - 个性化定价策略反映银行对价值客户定义的拓宽 认为没有能力全额还款但有还款意愿的客户也是好客户 [3]
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拟取消
南方都市报· 2025-08-31 23:15
电子支付规则修改 - 删除电子支付交易限额规定 包括个人客户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和每日累计金额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限制 以及单位客户向个人账户单笔支付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限制[2][3] - 完善交易纠纷处置规定 要求银行及时妥善处理争议并履行投诉处理主体责任 鼓励运用调解和仲裁等纠纷解决方式[3][4] - 修改背景是2005年发布的原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电子支付行业发展 新兴支付工具和产品形式不断涌现 交易规模和复杂性显著提升[4] 信用卡业务规则调整 - 删除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取消日利率万分之五的上限和日利率万分之五0.7倍的下限限制[5][7] - 删除信用卡业务信息披露规定 包括取消对申请条件、产品功能、收费标准的强制披露要求 以及利率调整需提前45天通知持卡人的规定[5][6] - 删除利率报送相关规定 但保留信用卡利率纳入人民银行利率监测报备系统按月填报的要求[6][7] 政策调整背景与影响 - 电子支付规则修改源于2005年规定已滞后20年 当时因技术安全体系不完善而设置限额 目前行业需更灵活的制度框架[4][9] - 信用卡利率市场化改革自2021年已实施 本次删除利率限制是延续市场化方向 赋予金融机构更多自主定价权[7][9] - 信用卡市场已进入饱和阶段 增速下滑 新规允许银行根据客户风险等级差异化定价 有助于促进消费信贷发展[10]
电子支付取消限额!央行征求意见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05:58
央行电子支付政策调整 - 删除电子支付交易限额相关规定 包括《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中关于互联网个人支付单笔限额1000元、日累计5000元的规定 [1][3][6] - 监管重心转向全流程风险防控和功能监管 采用穿透式监管和备付金管理等更灵活高效的监管框架 [8] - 银行可设计更高额度支付产品 例如单笔百万元级的企业级电子支付账户 并配套财务管理系统嵌入供应链金融场景 [8][9] 信用卡业务规则变更 - 删除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规定 取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通知》中关于统一固定利率的条款 [12][17] - 删除利率调整提前报告要求 减少行政干预以提高银行自主经营能力 [17] - 银行可根据客户风险等级差异化定价 为信用良好客户提供更低利率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17] 政策调整背景与影响 - 2005年出台的限额规定针对当时密码技术不足和盗刷风险高的情况 为保障资金安全设立基础防线 [4] - 移动支付普及使原有规定不符合业务实际 2015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已建立分类分级管理模式 Ⅲ类支付账户年累计限额达20万元 [8] - 消费升级推动大额支付需求激增 包括购房、教育、跨境交易等场景 电子支付从"小额便民"向"全场景覆盖"转型 [8] 行业应对措施 - 银行需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防 通过AI技术实时监测异常交易以应对大额交易欺诈风险上升 [10][11] - 多数银行手机银行大额转账限额已达数十万 且支持用户根据需求自主调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