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卡境外盗刷
icon
搜索文档
身在新西兰却收到巴西消费入账提醒,浦发信用卡遭境外集中盗刷
第一财经· 2025-09-14 11:29
事件概述 - 浦发银行万事达"无价世界卡"近期发生集中境外盗刷事件 涉及尊享版和之极版高端信用卡产品 盗刷金额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最高单笔接近2万元[2][4] - 盗刷交易发生在持卡人无境外交易行为的情况下 以境外货币计价 包括巴西币等货币[2][4] - 浦发银行与万事网联已启动应急机制 承诺承担客户损失并追溯风险源[2][4] 行业风险特征 - 境外交易环节风险较高 国际卡组织覆盖面广导致国内风控模型难以实时拦截 部分境外商户验证方式相对宽松[7] - 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模式存在天然风险敞口 银行需依赖风控系统实时监测和快速赔付机制[7] - 同类盗刷事件在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均有发生 例如招商银行全币种卡被盗刷24万印度卢布 工商银行信用卡在巴黎被盗刷2000多欧元[7] 风险防控措施 - 多家银行推出跨境支付风险管控新举措:湖南省农信联社暂时关闭部分借记卡跨境交易功能 上海银行关闭部分境外业务 民生银行设置跨境无卡交易单日限额1000元人民币[10] - 行业普遍采用境外交易一键关闭和可疑交易自动拦截功能 但难以完全杜绝风险[10] - 专家建议用户关闭境外交易功能或设置刷卡限额 采用短信和手机银行APP双重通知机制[8] 监管要求 - 央行2016年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交易风险监控模型和紧急止付机制 2022年进一步要求提升跨境支付风险防控能力[10] - 境外盗刷治理需要卡组织、收单方、清算网络协同 用户及时上报异常也是风控关键环节[10] 责任承担机制 - 根据国际信用卡清算规则 非持卡人管理不善导致的盗刷损失通常由发卡行或卡组织承担[5] - 银行普遍先行垫付损失 再通过卡组织或保险渠道追偿[5]
半夜,信用卡在境外被盗刷!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7:30
信用卡境外盗刷现状 - 信用卡境外盗刷案例频发,涉及CVV2码泄露、磁条卡静态数据易被复制等技术漏洞 [1][2] - 盗刷交易多发生在凌晨时段,持卡人不在境外且信用卡随身携带的情况下仍可能发生 [2] - 国外信用卡支付大多无需密码,仅需卡号、有效期、CVV安全码等信息即可完成支付 [2] 盗刷原因分析 - 支付安全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磁条卡静态数据易被复制,部分境外商户仍使用老旧POS终端 [3] - CVV2码作为无卡支付唯一验证要素,常因持卡人保管不善或遭遇钓鱼攻击而泄露 [3] - 跨境支付清算时差效应与境外商户快速发货机制压缩了银行拦截异常交易的响应时间 [3] 银行应对措施 - 银行可对确认的盗刷交易进行追踪拦截,并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启动追赔 [1][4] - 银行建议客户升级磁条卡至芯片卡,设置密码消费,保护CVV2码,警惕假POS终端 [4] - 银行部署智能风控系统实时核验交易地理位置与消费特征 [3] 持卡人应对建议 - 发现盗刷后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前往ATM机操作留存不在场证据 [6] - 系统保存交易提醒短信、银行流水等电子证据,要求银行出具书面交易争议声明 [6] - 妥善保管密码及CVV2码,避免在不安全环境用卡,及时挂失止损 [8] 责任划分原则 - 遵循"过错责任原则",持卡人需履行信息保管、风险规避和减损三大义务 [7][8] - 银行负有更严格的安全保障义务,包括采用芯片卡动态加密技术、建立异常交易监控系统等 [7][8] - 银行若未能识别伪卡交易或未及时拦截异常消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8] 技术升级与防护机制 - 强制推行芯片卡替代磁条卡,采用动态验证码技术 [3] - 持卡人对CVV2码采取物理遮蔽措施 [3] - 建立"预防—拦截—救助"三位一体防护机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