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挤压

搜索文档
破局供应链挤压 制造业链主应发挥引领作用
经济观察网· 2025-06-17 07:28
供应链挤压现象 - 主流汽车企业集体宣布缩短供应商账期至60天,揭开了供应链挤压现象的冰山一角 [1] - 供应链挤压在制造业领域由来已久,表现为整车厂对零部件企业施行超长账期、家电企业借助供应链金融对供应商"一鱼两吃"、消费电子巨头转嫁成本压薄代工企业利润等 [1] - 2020年以来政府部门出台多项政策,试图破解供应链挤压这一阻碍高质量发展的顽疾,长远需从产业链主导企业入手建立更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分配结构 [1] 汽车行业账期问题 - 汽车行业基于"整车厂-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的链式结构中,头部车企掌握绝对话语权,对供应商货款设置较长账期 [2]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施行前,主流车企平均账期达170天,部分企业甚至超过240天,远超国际通行的60-90天标准 [2] - 江阴华新精密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49%,但应收款项余额从3.22亿元增加到5.73亿元,增幅约78%,其中30%的应收账款(1.7亿元)来自行业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 [2] 家电行业账期问题 - 宏海科技应收账款余额为1.46亿元,是公司货币资金的8.5倍,兢强科技应收款项为5.33亿元,相当于货币资金的7倍多 [3] - 这两家零部件企业的大客户(广东某大型民营家电企业)到2024年底应付款余额已增加到近1200亿元 [3] 降价压力传导 - 某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求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 [5] - 博世中国区总裁透露2023年收到的平均降价要求是15%,2024年初大多数客户要求降价20% [6] - 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中占比达30%-40%,降价压力传导导致上游材料供应商净利润率持续下滑 [6] 供应商财务表现 - 万润新能2021-2024年净利润率分别为15.84%、7.72%、-12.71%、-12.04% [7] - 恩捷股份2021-2024年净利润率分别为36.17%、33.45%、22.01%、-6.49% [7] - 天际股份2021-2024年净利润率分别为33%、15.35%、1.69%、-70.17% [7] - 某动力电池头部企业近年来净利润率稳定在10%-14%左右 [7] 供应链金融问题 - 头部车企均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拥有各自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 [7] - 国内拥有各类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已超500家,年累计确权签发应收账款凭证规模为4-5万亿元 [7] - 广东某头部家电企业集团设立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供应商融资年化费用高达10%以上 [8] - 核心企业滥用供应链优势地位,使中小企业年化成本激增15%-30%,形成"大企业资金池、小企业高利贷"的畸形生态 [8]
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顽疾:供应链挤压和恶性价格战
经济观察网· 2025-06-13 10:17
汽车行业反内卷行动 - 5月底以来汽车产业界掀起"反内卷"浪潮,6月10日一汽、东风等央企及吉利、比亚迪等民企集体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缩短至60天 [1] - 不合理的中小供应商账期是汽车行业长期存在的"陋规",背后潜藏着"供应链挤压"和"恶性价格战"两大系统性问题 [1] - 6月1日国务院新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施行,明确规定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应在交付后60天内完成付款 [6] 供应链挤压现象演变 - 2000年前后欧美零售巨头首创"挤压供应商"模式,在消费者购买后才向供应商付款 [2] - 2002年广东某家电企业推行"零库存"运动,将库存成本转嫁给供应商,零部件库存从5-7天降至3天且由供应商承担成本 [2] - VMI模式实现供应链高效运转的同时,使供应商承担了链主部分成本,挤压其利润空间 [3] - 2011年国美电器向家电厂商收取十多种费用包括新店装修费、促销费等,将成本转嫁给供应商 [3] 汽车行业现状数据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3%,低于下游工业平均水平 [5] - 2024年汽车零部件企业息税前利润率5.7%,较三年前毛利率缩水2.8个百分点 [5] - 2024年汽车供应链百强前十企业平均利润率13.78%,但有10家企业利润率为负 [5] - 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3.9%,显著低于下游工业5.6%的平均水平 [5] 供应链挤压与价格战关系 - 新能源车企通过供应链挤压降低产品成本,为价格战预留空间 [4] - 供应链挤压和恶性价格战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导致零部件供应商毛利率持续降低 [4] - 截至4月末全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70.3天(同比+4天),汽车行业情况尤为严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