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保险

搜索文档
多地密集警示车辆统筹风险,告别“伪保险”靠什么
北京商报· 2025-08-06 13:30
监管整治动态 - 吉林和天津金融监管局近期密集发布风险提示 直指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业务存在非法经营风险 [1] - 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于7月28日联合发布通知 明确不得将机动车统筹、安全互助、交通安全统筹等宣传为保险业务 [3] -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保险业务应由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经营 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 [3] 业务性质与风险 - 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业务经营主体未依法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 不是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 也不是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对象 [3] - 消费者签订的统筹合同不是保险合同 相关权益无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得到保障 [3] - 统筹业务最初是交通运输行业内部互助机制 但被社会资本异化为变相保险产品对外销售 引发大量消费纠纷 [4] 市场乱象与投诉 - 车辆统筹纠纷近年位列投诉热点 主要涉及虚假宣传、理赔难、退保难等问题 [4] - 统筹平台数量近年激增 资金规模庞大 社会风险持续累积 不少车辆统筹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或跑路无法赔付 [4] -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发布投诉情况显示 "车辆安全统筹"上榜投诉热点 存在机构冒充保险公司诱骗消费者付款的案例 [4] 消费者识别与应对 - 消费者应核验机构资质与合法性 凡名称含"统筹""互助""汽车服务"且无保险牌照的均属违规 [5] - 需警惕销售陷阱与低价诱导 统筹产品保费通常比正规保险低 但可能通过提高免赔额、缩小保障范围转嫁风险 [5] - 投保后应立即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或"金事通"App查询保单有效性 若发现统筹合同应保存证据并拨打12378或12315投诉 [5] 行业应对策略 - 保险公司短期内应排查和终止与任何统筹机构的业务往来 并配合监管承接因统筹业务清理导致的车辆投保需求 [5] - 中长期应针对运输企业风险特点 研究风险减量措施 为运输企业提供"保险+风险减量"打包服务 抢占政策红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