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宣发模式

搜索文档
今年暑期档,为何很反常?
36氪· 2025-09-03 13:35
暑期档票房表现 - 档期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微增2.8% 总观影人次3.21亿 较去年增长12.8% [5] - 票房过亿影片仅19部 占比约13% 两项数据均为近三年最低 [5] - 《南京照相馆》以28.9亿票房领跑 《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紧随其后 《捕风追影》8.79亿排名第三 [5] 市场结构特征 - 市场呈现"1超1强N片混战"局面 多部重点影片成绩未达预期 [5] - 6月票房19.1亿元为近四年最低 7月票房40.7亿元为近三年最低 [12] - 档期前后呈现强烈"冷热反差" 头部影片入场时间过晚导致前期大盘疲软 [12] 影片质量与票房脱钩 - 豆瓣评分8分以上作品达7部 但仅三部高分影片获得高票房 [8] - 《长安的荔枝》预期票房12亿+ 实际档期票房仅6.78亿 [11] - 好莱坞大片表现低迷 《F1:狂飙飞车》《碟中谍8》挣扎在4亿附近 《新·驯龙高手》勉强接近3亿 《坏蛋联盟2》不及2亿 [11] 题材分布失衡 - 暑期档TOP10影片无现实主义题材 [15] - 历史题材供给增加但社会话题度不足 限制破圈潜力 [17] - 二次元题材受众受限 《新·驯龙高手》《罗小黑战记2》《坏蛋联盟2》主要吸引IP粉丝和家庭观众 [21] 核心受众限制 - 《F1:狂飙飞车》男性想看用户占比超54% 《捕风追影》40岁以上用户占比25.9% 四线城市用户占比38.4% [20] - 男性和中老年观众非大盘主力 不擅长互联网造势 影响热度扩散 [20] 主创号召力下降 - 大鹏 陈思诚等票房保障导演集体"翻车" [23] - 全明星阵容影片《长安的荔枝》《酱园弄·悬案》表现未达预期 [23] - 大导演和顶流明星号召力持续下滑 多部作品出现票房口碑双滑坡 [25] 档期运营问题 - 头部影片频繁换档撤档 打乱影院排片和宣发节奏 [29] - 改档行为被观众解读为片方缺乏信心 影响购票意愿 [29] - 超前点映模式效果减退 仅《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借势成功 [31] 宣发模式同质化 - 主要依赖切片视频病毒传播和马拉松式路演 [33] - 路演活动同质化程式化明显 削弱流量转化效果 [35] - 传统宣发手段效果减退 新玩法尚未形成 [33] 行业深层反思 - 需要破除"档期迷信" 影片质量才是档期成功核心 [37] - 现象级影片成就档期而非档期拯救影片 [37] - 影片选择需与档期特性匹配 盲目挤占热门档期非上策 [37]
今年暑期档,为何很反常?
虎嗅· 2025-09-01 12:35
暑期档票房表现 - 档期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微增2.8% 总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增长12.8% [1] - 票房过亿影片仅19部 占比约13% 两项数据均为近三年最低 [1] - 《南京照相馆》以28.9亿票房领跑 《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居次 《捕风追影》8.79亿排名第三 [1] 影片质量与市场表现脱节 - 豆瓣评分8分以上影片达7部 包括《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F1:狂飙飞车》等 [3] - 但多部高分影片票房未达预期 如《长安的荔枝》预期12亿+ 实际仅6.78亿 [6] - 好莱坞大片表现疲软 《F1:狂飙飞车》《碟中谍8》挣扎在4亿附近 《新·驯龙高手》勉强接近3亿 《坏蛋联盟2》不及2亿 [6] 档期排布与市场热度失衡 - 6月票房19.1亿 7月40.7亿元 分别为近四年和三年最低 [7] - 头部影片入场时间过晚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7月下旬才上映 《捕风追影》近乎压哨入市 [9] - 对比2023年暑期档 《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掷》实现前中后期热度接力 [10] 题材供给与受众局限 - 暑期档TOP 10影片无现实主义题材 喜剧类型片供给意外减产 [11][13] - 历史题材影片供给增加 但题材自带"离场感" 限制话题破圈能力 [14][16][17] - 部分影片受核心受众限制 《F1:狂飙飞车》男性观众占比54% 《捕风追影》40岁以上观众占比25.9% 四线城市用户占比38.4% [18] 主创号召力下降 - 大鹏 陈思诚等票房保障导演集体翻车 陈可辛 姜文等老牌大导表现未达预期 [20] - 全明星阵容影片《长安的荔枝》《酱园弄·悬案》市场表现均不及预期 [20] - 多部大导执镜 顶流出演作品如《封神第二部》《射雕英雄传》等票房口碑双滑坡 [20] 行业运营模式问题 - 频繁换档撤档打乱市场节奏 《你行!你上!》《戏台》等头部影片上演极限换档 [24] - 超前点映策略效果减退 仅《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借势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25][26] - 传统宣发模式同质化严重 路演和切片视频转化效果减弱 [29][34] - 片方逐渐意识到需要破除"档期迷信" 合适的影片选合适的档期才是良策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