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盈利兑现能力
icon
搜索文档
沪指创近4年新高,机构:A股处于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慢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2:46
市场表现 - 沪指盘中突破3674点创2021年12月17日以来新高 达3677点 [1] - 沪深两市开盘半小时成交额达6100亿元 较昨日放量超300亿元 预计全天成交约1.95万亿元 [1] - 全市场超1800只个股上涨 [1] - 军工板块多股涨幅超5% 长城军工实现10天7板 [1] - 算力硬件板块持续活跃 新易盛/中际旭创/工业富联/胜宏科技续创历史新高 光库科技20CM涨停 [1] 流动性驱动因素 - 流动性驱动下大盘上行趋势稳固 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行及海外美元流动性外溢推动增量资金入市 [2] - 居民增量资金入市成为慢牛行情重要驱动 看好A股冲击2024年高点 [2] - 本轮行情由散户情绪升温与外资回流主导 险资提供长期支撑 [2] 投资策略转变 - 行业轮动从低强度快速转向低强度低速度 个股α逻辑重于行业β逻辑 [3] - 科技成长板块迎估值修复机会 重点关注AI应用/算力链/光模块等TMT方向及创新药/CRO出海逻辑 [3] - 建议关注AI/算力/创新药/军工/有色等高景气板块 券商保险受益居民资金入市 红利板块具配置价值 [3] 资产配置策略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后市场通常经历10%-15%震荡整理 需警惕杠杆资金顺周期放大效应 [5] - 采用哑铃型策略在科技成长与高股息间保持动态平衡 跟踪政策信号与外资动向 [5] - 同时关注A股港股市场 A股供应链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港股科技互联网属性突出聚集大量互联网巨头 [5]
时隔10年,A股出现重大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5:33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 A股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年内单月增长近1300亿元 [1][2] - 杠杆资金集中流入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六大行业,净买入额均超120亿元,其中电子和医药生物超200亿元 [2] - 半导体、小金属、通信设备等二级行业成为融资净买入主力,反映资金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 [2][3] 个股与行业表现 - 北方稀土、新易盛等个股获杠杆资金大幅流入,单只个股净流入最高达30.75亿元 [3] - 融资资金偏好成长股及趋势强劲板块,如医药生物、AI、半导体及电力、有色金属等 [3] - 两融维保比例上升至280.56%,近三年分位数达92.46%,显示杠杆空间扩大且平仓风险降低 [4] 行情分析与对比 - 当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仅2%,融资买入额占比10.55%,远低于2015年峰值19.47%,显示市场杠杆水平仍合理 [6] - 本轮行情资金结构更均衡,66%融资资金流向信息技术、工业、材料领域,硬科技赛道占比超45%,与2015年金融消费主导的泡沫不同 [7] - 市场处于"资金驱动"向"盈利驱动"过渡阶段,政策引导下慢牛趋势有望形成 [7][8] 投资策略与逻辑变化 - 行业轮动或转向"低强度低速度",个股α逻辑重要性提升,建议关注AI、算力链、创新药等科技成长板块 [11][12] - "哑铃型"策略受推崇,需在科技成长与高股息间动态平衡,警惕杠杆资金顺周期放大效应 [12] - 中长期需关注企业盈利兑现能力,A股供应链企业与港股科技互联网公司或形成互补机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