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治理结构

搜索文档
娃哈哈大股东,不忍了
商业洞察· 2025-07-24 09:27
娃哈哈股权与治理结构演变 - 娃哈哈集团46%股份为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旗下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有,属于国有资产[7] - 宗庆后时代形成"强人主导+国资托底"模式,国资长期不参与经营仅作为财务投资者[8] - 2024年宗庆后去世后,继承人宗馥莉与"影子夫人"子女的遗产争夺导致股权结构动荡[34] 国资态度转变关键事件 - 2024年7月网传宗馥莉辞职信引发舆论风波,国资首次打破沉默回应"正在核实"[10][11] - 2025年2月娃哈哈集团公告将387件商标转让至宗馥莉控股公司,5月谈判升级为46%股权转让计划[12][13] - 2024年7月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成立专班介入遗产纠纷,标志国资从旁观者转为直接干预方[3][5] 娃哈哈经营与财务矛盾 - 2024年公司销售额预估达700亿元,同比增加200亿元[17] - 国资参股的娃哈哈集团2022年净利润仅1871万元,而宗家控制的体外公司净利润达47.67亿元,相差254倍[19][20] - 2008-2022年间管理层通过"资金往来"形式分红,国有股东未获应得年分红约2亿元[22] 治理危机影响 - 家族纠纷导致电商平台日销量从1-1.2万件腰斩至5000-7500件,关联直播数从317场锐减至91场[25] - 宗馥莉推动"宏胜系"整合,关停18家工厂引发代工门事件,加剧经营波动[35] - 员工持股会部分成员组建维权委员会,要求推翻2018年干股回购协议[33] 国资潜在行动方向 - 专班可能推动股权重组,通过回收员工持股会5%股份实现国资绝对控股[35] - 重点观察专班是否公开表态、介入股权协调及推动治理结构重塑[37] - 核心矛盾在于体外公司规模远超主体公司,需解决利益分配与控制权错配问题[20][35]
大众CEO,该放弃大众集团还是保时捷?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03 16:40
核心观点 - 大众集团CEO奥博穆同时担任保时捷CEO的双职身份引发持续争议,投资者和保时捷-皮耶希家族内部对其治理结构提出质疑 [3][9][36] - 保时捷业绩下滑加剧争议:2025年一季度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8%,中国市场暴跌42%,股价较IPO发行价腰斩 [27][28][30] - 奥博穆坚持双职位的战略协同价值,强调资源整合与决策效率,但承诺该模式"非永久性" [56][60][61] 治理争议 - 投资者Deka投资公开指责双职结构损害公司声誉并造成财务损失,形成股东大会对抗态势 [9][48] - 大众集团历史上所有CEO在升任集团职位后均卸任原品牌职务,奥博穆为首例例外 [10][11][13] - 保时捷-皮耶希家族内部对双职结构存在分歧:部分成员担忧品牌独立性,另一些支持其稳定集团过渡期 [36][40][53] 业绩表现 - 保时捷2023年全球交付量32万辆(+3.3%),但中国市场下滑15%至7.93万辆 [25] - 2024年业绩恶化:全球交付量降至31万辆(-3%),中国市场暴跌28%,营业利润率从18%跌至14.1% [2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8.6亿欧元(-2%),营业利润7.6亿欧元(-41%),美国取代中国成为最大单一市场 [28][29] 战略举措 - 奥博穆主导保时捷电动化转型:推出Taycan、Macan EV等车型,确立高端电动路线 [42][43][45] -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计划2027年将经销商网点从150家缩减至100家,聚焦高需求区域 [69] - 大众集团计划未来两年在中国推出30款新车,测试本地化研发与放权策略成效 [63][64] 资本市场反应 - 保时捷2022年IPO市值达750亿欧元,接近大众集团市值,但当前股价较发行价82.5欧元跌至43.46欧元 [22][23][30] - 投资机构认为双职结构违反现代企业治理准则,导致问责机制弱化 [48][49] - 部分分析师指出管理层更换可能是"危机信号"而非能力问题,保时捷尚未证明对集团利润的显著贡献 [32][33]
职场新人慎挂“董监高”
经济日报· 2025-06-03 22:14
公司治理乱象 - 新入职员工挂名担任董监高情形逐年增多 成为公司内部管理失控后的责任承担者 [1] - 部分经营不佳公司以流程需要等说辞诱导职场新人签署文件 形成代持高管等灰色产业链 [1] - 挂名员工面临民事赔偿风险和征信影响 即使企业正常运营时解除职务也困难重重 [1] 行业监管缺陷 - 企业利用年轻人挂名董监高暴露出投机取巧问题 本质上破坏社会信用体系 [2] - 相关部门应严把登记审查关 对虚假登记冒名登记行为及时查处 [2] - 需完善冒名登记纠错机制 发布典型案例形成挂名必担责导向 [2] 风险防范措施 - 职场新人应提高法律意识 了解企业治理结构和公司章程内容 [2] - 需谨慎提供个人信息 不随意进行授权或签署相关文件 [2] - 要认识到董监高名头背后意味着的实际责任 不被头衔诱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