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监管

搜索文档
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不处理的后果比你想的还严重!
搜狐财经· 2025-09-12 08:19
如今工商部门对企业信用监管日趋严格,一旦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麻烦可能接踵而至,别等风险 找上门才追悔莫及,赶紧了解经营异常的后果与解决办法,守住企业信用底线! 列入经营异常的四种主要情形 一、未按时公示年度报告 企业需在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示上一年度报告,逾期未报将被列入异常 二、公示信息虚假或隐瞒 包括虚报注册资本、股权变更信息不实等 三、未履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 多企业主可能觉得经营异常只是个简单的提醒,没及时处理也没关系?大错特错! 如未在20个工作日内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 四、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 工商部门核查发现企业注册地址失联 公司为何会被列入"经营异常" 公司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主要原因: 1.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 2.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3.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公示有关企业信息 4.公示企业信息中存在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5.公司提供的联系方式不正确,工商局多次尝试后仍旧无法联系的 6.公司地址变更未向工商局办理公司地址变更申请,随意变更公司地址的 7.公司地址、名称、经营范围等发生 ...
“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搜狐财经· 2025-08-22 09:11
经营主体增长与市场活力 - "十四五"以来企业净增1999.9万户 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2] - 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 建立统一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度128.6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161.61 [2] 法律法规与竞争环境优化 - 推动修订《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 [2] - 查办计量/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价格等领域违法案件483.2万件 [2] -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废除阻碍要素流动政策措施4218件 [3] - 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规范企业间过度低价竞争 [3] 质量提升与创新发展 - 实施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 累计攻关项目4271个 解决质量堵点1.8万个 [3]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 [3]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至85.86 生活性服务满意度81.33 公共服务满意度81.62 [3] 安全监管与产业治理 - 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机制 [4] - 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 [4] - 将6种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 15种产品纳入强制性认证管理 [4] - 发现并处置22万批次不合格工业产品 [4]
企业信用好 就能得“免检金牌” 成都新津这样为企业“松绑”
搜狐财经· 2025-08-04 22:53
营商环境创新 - 成都新津区推出"白、灰、黑"名单信用监管体系 通过企业信用画像和分级分类监管减少行政检查干扰 [1][3] - 信用监管体系依托"智慧蓉城"系统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 涵盖3 8万户经营主体全量数据和8 000余条"四上"企业信用数据 [3] - 2023年1-6月新津区涉企检查总频次降低8 6% 同时实现经济增长6 9% [3] 信用监管机制 - 信用等级分为三级:"白名单"(无行政处罚)、"灰名单"(有行政处罚)、"黑名单"(多次行政处罚) 实行动态管理 [4] - 已建立工业、餐饮、医美等14个行业领域的分类名单 实施"免检、少检、必检"差异化检查机制 [4] - "白名单"企业实行触发式监管 "灰名单"推行柔性执法 "黑名单"实行全覆盖监管 [4] 企业案例成效 - 某食品头部企业因信用良好获"免检金牌" 其明星产品"小酥肉"年销售额达14亿元 已出口至6个国家地区 [5] - 新能源链主企业被纳入"白名单"后 将2023年产值目标定为10亿元 较2022年增长20% [6] - 监管部门向企业提供《"一业一册"合规经营指南》等10余份服务材料 涵盖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 [5] 产业发展数据 - 新津区作为成都绿色食品产业主要承载地 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2亿元 规模居全市第一 [4] - 信用监管改革使企业腾出更多精力投入生产创新 食品企业正拓展新西兰和非洲等新市场 [5][6]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三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04 03:32
延伸阅读: 《企业信用数据项要求》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类别、数据项及描述要求,适用于企业信用管理以及政府 部门与各机构之间的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活动。《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要求》确立了建立企业信用档 案的基本原则,规定了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分类、信息来源以及信息要求,适用于企业、政府部门、社会 组织等建立信用档案并进行信息交换共享。《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指南》提供了企业信用信 息采集、处理和提供等方面的指导,适用于开展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活动。本次修订的三项 标准分别对企业信用数据项类别及构成,信用档案信息分类、来源和信息项,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的 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了修订,将为不同部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之间打通信用信息数据底座提供规 范支撑,是解决标准协同、体系融合、资源共享等问题的有效抓手。 市场监管总局将广泛开展标准解读以及标准宣贯,加强标准与业务场景和业务需求的衔接,积极推进标 准在信用监管业务中的应用,推动标准化成果的转化落地。同时,将对标准规范实施应用情况进行跟 踪,建立标准实施反馈机制,充分收集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并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的调整和更新,确保标准内容与 ...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三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13:06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企业信用管理新标准 -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三项国家标准《企业信用数据项要求》(GB/T 22120—2025)、《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要求》(GB/T 31952—2025)、《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指南》(GB/T 22118—2025) [1] - 新标准为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处理、共享及信用档案建设提供系统指引 [1] 标准实施与推广计划 -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标准与业务场景和需求的衔接,推进标准在信用监管业务中的应用 [1] - 将建立标准实施反馈机制,收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1] - 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调整,确保标准内容与规定一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