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养林

搜索文档
大漠植绿 点沙成金
人民网· 2025-06-16 01:42
生态修复进展 - 艾西曼湖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率达到37.6% [1] - 柯柯牙森林覆盖率达到40.3% [3] - 通过光伏板间种植梭梭苗和无人机飞播等技术提升治沙效率 [1][2] 荒漠化治理历史 - 1985年阿克苏居民近四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沙尘中 沙漠以每年5米速度逼近城区 [2] - 1986年启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 采用开沟压碱和冬灌保墒等方法提高苗木成活率 [2] - 治沙工程累计形成115万亩林海 阻止沙漠北侵并使2.3万牧民重返故土 [3] 经济效益转化 - 梭梭林间套种苹果使果品收购价每公斤高出3元 林下种植肉苁蓉每亩增收1000多元 [3] - 光伏板+种植模式带动1200户边民年均增收3万元 [4] - 沙产业年产1.2万吨肉苁蓉和500万吨沙棘 总产值达5800余万元 [4] 技术应用创新 - 使用智能手环荒漠化监测模式和5G传感器监测土壤墒情 [1][2] - 采用无人机编队飞播草种和智能灌溉系统自动调节水肥配比 [2] - 规划建设风光氢储一体化小镇实现光伏供电和氢能车巡逻 [4] 产业扩展规划 - 建立中药材深加工基地延长林间中草药种植产业链 [4] - 军民共建示范基地发展肉苁蓉等沙生产品加工 [3] - 从防沙治沙到用沙的完整产业闭环形成点沙成金模式 [4]
重庆永川完成全国首单楠木“树票”交易——以林养林有了新模式
人民日报· 2025-05-29 22:14
楠木"树票"机制创新 - 重庆永川区创新推出全国首单楠木"树票"质押贷款1500万元 将林木资源转化为可交易、质押的电子资产凭证[1][3] - "树票"本质为电子版资产凭证 量化楠木所有权、使用权及生态经济价值 支持流转、交易、质押功能[2] 政策背景与资源基础 - 永川区拥有全国最大960亩桢楠天然次生林及200万株人工种植楠木 但受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身份限制 传统融资渠道受阻[3] - 政策突破源于重庆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通过《楠木资产票据管理办法》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3][4] 技术实现与估值体系 - 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 为每株胸径5cm以上楠木生成区块链加密的"数字身份证"[4] - 智能估值系统综合材积增量、碳汇潜力等20余项指标 动态计算林木现值与预期收益[4] - 制度设计明确树票权益涵盖林木现值、预期收益及碳汇权属 存续期与林地经营权证同步[4] 应用场景与经济效益 - 首单贷款资金分配:30%用于智能滴灌系统 50%投入林下中药材种植 剩余扩种500亩楠木 预计保存率达95%以上[5] - "桢楠+茶树"立体种植模式提升茶叶品质两级 200株楠木可生成树票申请组合贷款[5] - 生态金融体系实现林业、金融、规资三部门数据实时同步 推动"楠木+"产业延伸至赤松茸种植、研学活动等[5][6]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开发专属保险产品 完善质押贷款担保机制[6] - 将健全长期管护机制与采伐认证制度 保障所有权人权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