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强区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百万“教育发展基金”启动
新华日报· 2025-09-11 21:54
教育发展基金 -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启动教育发展基金 主要用于支持学校建设 奖励优秀师生 帮扶困难学生和推动教学创新 [1] - 爱心企业累计捐赠善款达100万元 [1] 心理健康支持计划 - 开展"阳光心灵"医校共建行动 由浒墅关经开区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 [1] - 行动内容包括面向教师 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讲座 建立师生心理监测与预警机制 加强心育师资队伍建设 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1] 区域教育发展战略 - 浒墅关经开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 人才强区"战略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 [1] - 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1] 教师表彰与捐赠活动 - 活动现场进行35年教龄教师表彰 [1] - 同步开展校园助学捐赠和爱心企业捐赠仪式 [1]
“十四五”拼经济闯改革 市场主体逐步繁荣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浦东五个经济指标突破“万亿”
解放日报· 2025-08-21 01:49
经济指标突破 - 地区生产总值达1.78万亿元 为2020年的1.34倍 占全市32.9% [2] - 规上工业总产值1.32万亿元 为2020年的1.27倍 占全市33.6% [2] - 规上服务业营收1.25万亿元 为2020年的1.61倍 占全市21.2% [2] - 货物进出口总额2.61万亿元 为2020年的1.25倍 占全市61.1% [2] - 线上商品销售总额5.88万亿元 为2020年的1.34倍 占全市37.3% [2] 产业发展与创新 - 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规模达8323亿元 占全市46% 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1.7%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从48.4%提升至53.6% [2] - 累计新设市场主体21.9万户(2021年至2024年6月底) [2] - 联仁健康自主研发"五仁"科技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 - 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检疫改革突破大批量进出境难题 [3] 制度创新与开放 - 三项国家战略任务(引领区意见/综改试点/制度型开放)落地率达93% [4] - 《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80条任务基本落地 77条试点经验获推广 [4] - 全国首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落地 [4] - 实施进口医疗器械中文标签本土化管理 月贴标量超60万件 [4] - 国内首单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交易结算落地 [4] - 上海数交所挂牌数据产品近5500个 上线数据交易国际板 [4] 人才与营商环境 - 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惠及企业19万户 [5] - "一业一证"累计核发行业综合许可证1.7万余张 [5] - 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核发许可证超5000张 [5] - 顶尖人才及团队最高获700万元资助 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5] - 出台23部浦东新区法规及35部管理措施 [5] 民生与生态建设 - 财政民生投入占比持续超46% "十四五"累计投入3742.2亿元 [6] - 新建林地3.06万亩 绿地1370公顷 新增公园150座(总量203座) [6]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4平方米 中心城区实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 [6] - "五环"水脉覆盖199.4平方公里 辐射230万人口 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可达率≥95% [6] - 完成"两旧一村"改造惠及3.86万户居民 建成3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7]
安徽马鞍山以人才之“风”鼓科创之“帆”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06:22
科技创新成果 - 马鞍山经开区5家企业参与的9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包括一等奖1项 二等奖4项 三等奖4项 [1] - 中钢矿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全等级奖项 [1] - 园区两家企业核心产品入选安徽省首批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名单 [1] 企业培育体系 - 经开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2] - 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2家 孵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2家 [2] - 建成96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其中国家级平台达13个 [2] 人才引进措施 - 园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超过2000名 [2] - 通过产才融合创新大会 荐才专家机制 高校对接活动深度融入长三角人才链 [2] - 实施一对一企业用工管家服务制度 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校政企合作 [2]
南通开发区全周期服务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
新华日报· 2025-06-21 23:17
人才引进政策 - 南通开发区3个月内举办4场人才科创路演,签约20个人才科创项目,吸引超万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关注[1] - 人才政策从1.0版更新到4.0版,覆盖从大专生到博士生各学历层次,今年新增"海外引进类"和"高层次人才举荐直通车"免评直通制[1] - 博士毕业生可享受每月6000元补贴、45万元购房补贴,应届毕业生最高可获超70万元补贴[2] 产业生态 - 南通开发区已形成涵盖光伏、储能、动力电池等多个板块的完整新能源产业链,未来3-5年规模将突破800亿元[1]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通过直播带岗成功入职瑞祥新材料[2] - 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开设Y·our coffee日售500多杯,深受开发区青年喜爱[2] 人才服务体系 - 构建全周期青年人才服务体系,每周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2] - 开通"能达人才专线"覆盖主要人才出行集聚点,解决"最后一公里"接驳难题[3] - 提供人才公寓、就医绿色通道、新市民服务中心、人才夜课堂等全方位服务[3] 人才集聚效果 - 南通开发区常住人口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长,增幅全市第一[3] - 年均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近万人,增长率近1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 - 00后青年带动"宿舍六兄弟"集体进入开发区工作[3] 城市环境建设 - 能达生态长廊和沿江生态景观带成为青年休闲活动场所[3] - 举办彩虹跑等青年活动,100名民营企业青年参与5.4公里跑步[3] - 实施青年安居保障、城市活力提升等工程,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