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一体化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港澳平:李家超施政报告展现香港昂扬奋发气象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4:10
政府治理改革 - 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2] - 完善公务员评核机制 [2] - 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并制定专属法律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2] 产业发展政策 - 通过灵活批地 税务优惠 资金补助和人才培育促推先进制造业 [2] - 重点发展生命健康科技 新能源 AI与数据科学等新兴产业 [2] - 推进经济转型体现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相结合 [2] 区域定位与发展 - 持续巩固香港国际金融 航运 贸易中心地位 [2] - 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 [2] - 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协同发展 [2] 民生改善措施 - 用最大篇幅阐明土地房屋政策 [2] - 覆盖交通运输 医疗护理 社会福利 保障劳工 关爱共融等领域政策 [2] - 着力提速提质增进民生福祉践行更好住房 更高收入 更好长者照顾 青年发展愿景 [2]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新华社· 2025-07-11 02:52
自然科学院的创办与历史意义 -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院于1940年在延安诞生,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也是党历史上首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1] - 2023年7月10日,自然科学院的旧址展馆在延安对外开放,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和北理工建校85周年 [1] - 展馆分为三个单元,展示自然科学院的创办、创建者生平和党在延安时期领导科技事业的情况 [1] 自然科学院在抗战时期的科技贡献 - 副院长陈康白带领专家改进制盐技术,使边区盐产量提高五到六倍,解决了军民食盐问题并成为边区支柱产业 [1] - 生物系师生发现南泥湾适合屯兵农垦,为开发陕北"好江南"奠定基础 [1] - 发明"马兰草纸"缓解纸张短缺,保障了根据地的报刊、书籍和钞票印刷发行 [2] - 数学专家制定延安日晷标准,促进边区的"时间统一",解决了政府工作、工农业生产和前线作战的计时问题 [2] - 科技工作者在无线通讯、医学、气象、化学等领域均有贡献,并研制出符合要求的钢材和炸药等化工产品 [2] 自然科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影响 - 大批进步人士和一流科学人才汇聚在自然科学院,学院成为培养科技专家的摇篮 [2] - 一大批师生后来成为新中国科学和工业方面的领军人物,如核潜艇事业奠基人彭士禄 [2] - 自然科学院为新中国一批重要理工院校的诞生奠定基础 [2] 延安科技发展的外部支持与合作 - 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等组织为自然科学院提供资金和设备 [3] - 边区政府与美国开展了气象、通讯、航空等技术合作 [3] 延安科技事业的历史启示 - 自然科学院的建设发展标志着党在延安时期已开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实践 [3] - 党领导军民克服封锁和困难创办科技事业,对今天有重要启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