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央银行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好书推荐·赠书|《货币之手》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12 11:09
书籍核心观点 - 深度解析中央银行在当代经济中的角色与影响 聚焦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期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3][4] - 剖析量化宽松 负利率等政策的实施背景 具体措施及成效与不足 [3][4] - 指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带来债务积累 贫富差距加剧 金融市场不稳定等意外负面后果 [4] - 反思央行长期以2%通胀率为目标的政策框架的过时性和局限性 建议将金融稳定纳入政策框架 [4] 目录内容总结 中央银行历史与理论基础 - 分析大萧条遗赠 包括弗里德曼革命 货币祸害及央行危机管理蓝图 [8] - 探讨杠杆毒药 包括史上最大金融危机的5个驱动因素 美国房地产泡沫3大推手 证券化风险传染 超常杠杆及流动性枯竭 [8]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 - 描述金融危机全球蔓延过程 包括货币市场与华尔街巨头生死博弈 欧洲金融系统瓦解 [8] - 详述打破常规政策 包括零利率 影子银行监管缺失 量化宽松押注 欧洲央行困境及日本极致货币刺激 [8][9] 政策后果与反思 - 列举非常规政策高昂代价 包括布奇·卡西迪综合征 迈克尔·杰克逊综合征等9大综合征 [9] - 提出变革前夜思考 包括条件反射式救市 进退两难货币政策 权力失衡 通胀新常态及思维范式转变需求 [9]
好书推荐·赠书|《货币之手》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4 10:16
书籍内容与主题 - 聚焦中央银行在当代经济中的角色与影响 探究其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塑造作用 重点分析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期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 负利率政策等 [3] - 深入剖析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 具体措施 以及在稳定金融市场 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成效与不足 同时探讨其带来的负面后果如债务积累 贫富差距加剧 金融市场不稳定等 [3] - 对央行长期以2%通胀率为目标的政策框架进行反思 指出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过时性和局限性 并提出应将金融稳定纳入政策框架的建议 [3] 作者背景 - 约翰·范·奥弗特维德是比利时财政部前部长 欧洲议会预算委员会主席 拥有安特卫普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 长期担任哈瑟尔特大学兼职宏观经济学教授 并有10年以上银行 制造业 建筑业和服装业管理经验 [4] - 斯汀·罗切是比利时弗兰德财政部长政策顾问 安特卫普大学博士 [5] - 译者何平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清华大学全球贸易与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6] 推荐序核心观点 - 央行决策者如同中世纪的炼金术士 运用"无中生有"的魔法 在危机时期扮演救世主角色 现代央行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演进过程中的必然 [8][9] - 央行的神秘性来源于其伟大力量 专业性和政策表述的模糊性 央行行长在关键时刻需显得信心满满 [10][12][13] - 货币的本质在于信用 央行核心工作围绕货币展开 信用是头等大事 需遵循"孔子的教诲"守护信任 [14] - 央行货币政策滥用可能引发诸多"综合征"如布奇·卡西迪综合征 迈克尔·杰克逊综合征 大卫·科波菲尔综合征等 警示债务攀升和财富侵蚀等问题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