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信网络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热评丨全民反诈:警惕“量身定制”的电诈骗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1 13:09
电信网络诈骗现状 - 受骗者年龄跨度大,最大93岁最小9岁,平均40岁,80后90后占比40% [1] - 诈骗分子利用高考填报志愿等社会热点节点实施精准诈骗,如假冒教育考试院发送违规申诉短信 [3] - 国家反诈中心日均推送66万条诈骗预警指令,反映诈骗套路迭代迅速 [3] 诈骗技术手段升级 - 诈骗团伙采用AI换脸、语音克隆等高科技手段实施精准诈骗 [3] - 在交友场景中根据受害者背景定制"完美恋人"诱导投资,在游戏中利用防沉迷系统漏洞诱导未成年人转账 [3] - 诈骗手法紧跟社会热点设计,部分受骗者因贪图小利或法律意识薄弱沦为帮凶 [3] 反诈宣传措施 - 《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首次提炼20个防诈关键词帮助识别骗局 [5] - 央视推出5小时《全民反诈公开课》直播剖析真实案例,多地通过户外大屏及公共交通开展宣传 [5] - 反诈宣传需下沉至社区最小单元,覆盖社会各角落以提升全民防骗能力 [5] 跨平台协同治理 - 电诈犯罪形成跨平台分工链条,需技术赋能筛选可疑内容并警示用户 [6] - 公安机关采取打击、防范、治理、宣传四位一体策略,网信部门深化跨行业协作 [6] - 个人需增强防范意识,警惕陌生来电与转账要求,遇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6] 行业综合治理方向 - 构建清朗数字空间需多方协作,通过技术拦截、法律打击与公众教育多措并举 [8]
万变不离其宗 牢记防骗“关键词”远离电诈 | 反诈必修课↓
央视网· 2025-06-20 09:57
防骗关键词 - 核心防骗原则为"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 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账汇款多核实 [3] - "八个凡是"诈骗识别标准涵盖兼职刷单垫资 高回报投资理财 无抵押网贷 假冒客服退款 冒充公检法 虚假领导借款 不明链接索要密码 社交平台投资退费等全部主流诈骗类型 [5] 诈骗应急处置 - 遭遇诈骗后需立即执行三步:拨打110紧急止付 完整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前往派出所配合笔录 [7][9] - 96110为反诈专用号码 接听预警电话可有效阻断诈骗进程 [9][12] 诈骗账户特征 - 99%诈骗案例使用非正规收款账户 包括个人账号或与业务无关的对公账户 [11] - 诈骗话术存在标准化套路 需通过预警信息识别异常转账要求 [12] 资金转移警示 - 任何要求将资金转至他人账户的行为均存在诈骗嫌疑 无论对方声称何种身份 [11]
法治在线丨投资股票的钱如何进到骗子口袋里?看完记得转发给身边人
央视新闻· 2025-06-19 08:20
电信诈骗资金转移模式 - 诈骗团伙通过虚假投资平台诱导被害人充值 被害人李女士在"炒股达人"推荐平台累计投入20万元 显示收益25万元但无法提现[5][7] - 资金并未进入投资账户 而是通过电商平台对公账户购买高价值商品 包括手机、黄金等 单笔订单金额约4万元[11][12][14] - 犯罪团伙利用"U码头"平台实现资金流转 用户通过虚拟币交易获取代付服务 每笔交易可获利10%-15%[20][22][25] 电商平台洗钱链条 - 诈骗资金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实物商品变现 形成"高价买入-低价卖出"异常交易模式 商品包括手机、黄金等标准化高价值物品[14][19][24] - 平台注册账号达3万多个 分布全国20余省市 形成规模化洗钱网络[37][38][42] - 电商平台支付机制存在漏洞 被利用进行代付订单洗钱 案发后已完善风控模型[29][45] 虚拟货币交易平台 - "U码头"平台以虚拟货币搬砖为名 实际为诈骗资金提供转移渠道 服务器设在境外规避监管[26][29][33] - 平台通过高额回报吸引用户 提供代付订单匹配服务 将诈骗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22][25][31] - 案件涉及6800余起关联诈骗案 平台已被关停 3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刑拘[42][43]
国家反诈中心去年以来紧急拦截涉案资金超三千亿元
人民日报· 2025-06-18 21:53
电信网络诈骗现状与防范措施 - 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快递短信诱导下载非法APP实施银行卡盗刷 [2] - 不法分子高价购买他人微信号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2] - 公安部刑侦局与国家反诈中心联合发布《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2] 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 手册详细梳理10类高发电诈套路包括刷单返利和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等 [2] - 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和诈骗套路解析揭露作案手法 [2] 反诈工具与成效 - 国家反诈中心2024年以来累计下发资金预警指令183.8万条 [3] - 拦截诈骗电话46.9亿次、短信33.7亿条 [3] - 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51亿元 [3] -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发送预警信息13.88亿条 [3] - 预警劝阻成功率达60%避免约1940万用户受骗 [3]
0元购、代抢演唱会门票,当心遭遇网络诈骗!反诈手册划重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15:56
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与手法 - 《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梳理了10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包括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贷款征信、冒充领导熟人、冒充公检法、婚恋交友、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机票退改签 [1] -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中,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等渠道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声称提供代抢演唱会门票、论文代写等特殊服务,诱导受害者转账后拉黑 [3] -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的典型手法是自称平台客户,以退款、理赔、退换为由索要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 [1] 反诈工具与防诈关键词 - 七大反诈利器包括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预警劝阻专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反诈名片、云闪付App"一键查卡"、跨境提醒服务 [3] - 《手册》首次提炼20个防诈关键词,如屏幕共享、积分清零、修复征信、刷流水、两卡(手机卡、银行卡)、帮信行为、内幕消息等 [3] 典型案例与新型诈骗手法 - 深圳警方通报多起针对学生群体的共享屏幕诈骗案件,受害者年龄12-18岁,诈骗分子通过不明链接诱导下载共享屏幕软件,窃取密码和验证码盗取钱财 [4] - 李女士案例显示,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以代购电脑为名获取信任,提供支付二维码收款后发送空包裹并失联 [3] 反诈宣传行动 - 中央宣传部与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内容包括发布《手册》、举办第三届全国反诈短视频大赛、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定向宣传 [4] - 活动将督促金融机构、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本行业从业人员及服务对象加强反诈宣传 [4]
AI换脸、跨平台引流 反诈防线如何“破壁升级”
环球网资讯· 2025-06-16 22:15
电信诈骗现状与特征 - 电信网络诈骗呈现技术智能化、组织产业化、链条跨境化特征 [1] - 诈骗手法高度多样化 2025年监测到超过100种不同类型案例 并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 夏季以色情诱骗和虚假购物充值类为主 [3] - 诈骗目标人群呈现全年龄段覆盖特点 假冒"平台客服"类骗局使受骗群体从老年人扩展至年轻人 [4] 高发诈骗类型与手段 - 5类主要高发诈骗形式包括刷单返利、虚假网贷、虚假理财、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 [2] - 高考季针对考生家庭的升学类诈骗高发 包括招生录取、查分改分、内部名额等类型 [3] - AI技术被黑灰产滥用 用于批量生成逼真文本图像 实施深度伪造 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涉诈应用 [4] 行业反诈技术措施 - 首创App反诈电子标识认证 试点中涉案量最高降幅达90% [2] - 推广"反诈名片"服务 公安机关反诈电话日均提醒量55万次 [2] - 抖音自研多模态大模型 每日封禁涉诈账号超8万个 拦截异常投稿评论超400万条 发送站内信提醒700万条 [4] 平台治理与用户防护 - 抖音新增客服联系记录、动态验证口令等功能 日均保护潜在受害人超5万名 [5] - 用户可通过拨打官方客服95152或使用"验证助手"进行信息核验 [5] - 平台邀请8位创作者担任反诈大使 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反诈宣传 [5]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形成"打击、防范、治理、宣传"四位一体综合发力模式 [2] - 北京通管局联合公安网信等部门提升全链条打击效能 [5] - 需政府监管、企业履责、行业自律和用户参与同向发力 [5]
堵住反诈漏洞!工信部:从严整治虚拟运营商电话卡等涉诈问题
南方都市报· 2025-06-14 05:21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信部召开会议部署信息通信行业反诈工作 强调从严整治虚拟运营商电话卡 中间号 短信端口等涉诈问题 坚决堵塞管理漏洞 [1] - 会议要求强化系统思维 坚持综合施策 在业务管理 技术防控 宣传预警三方面下功夫 [1] - 行业需健全反诈工作体系 强化考核监督问责 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1] 电信诈骗现状 - 2024年法院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万件8.2万人 同比增长26.7% 检察机关起诉7.8万人 同比上升53.9% [2] - 刷单返利 虚假投资理财等10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达88.4% [2] - 诈骗形式持续迭代升级 例如高考后出现假冒教育考试院的AI作弊诈骗短信 [2] 黑灰产关联问题 - 电信网络诈骗依赖黑灰产从业者提供电话卡 银行账户 个人信息贩卖 推广引流 洗钱等支持 [2] - 公安部将"卡农" "号商"等黑灰产从业者列为联合惩戒对象 以铲除犯罪土壤 [3] 技术防控措施 - 行业需加强反诈技术创新 深化数据共享 提升新型诈骗手法技术反制能力 [1] - 利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提高涉诈监测预警精准性和时效性 [1] 政策法规进展 - 2024年9月四部门联合发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 强化源头治理 [3]
潜伏半月窃密“学习” 假老板群聊骗走270万元
央视新闻· 2025-06-14 01:29
诈骗事件概述 - 某外贸公司财务主管遭遇冒充领导的网络诈骗 导致270万元资金被转出 [1] - 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微信群聊 冒充公司领导和同事 以紧急货款支付为由诱导转账 [1][4] - 转账过程分为两笔:第一笔90万元于下午3点左右支付 第二笔180万元于下午4点左右支付 [4]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分子通过远程控制软件潜伏公司电脑近半个月 窃取组织架构、业务流水及沟通习惯等信息 [9][11] - 软件通过伪装成正规发票网站的钓鱼邮件植入 财务人员点击附件链接后自动下载木马病毒 [15] - 诈骗时机选择精准:利用领导出差期间 伪造紧急业务场景降低财务人员警惕性 [11] 资金追回与风险应对 - 公司出纳人员在第三笔350万元转账要求时察觉异常 通过电话核实发现诈骗并立即报警 [6][8] - 警方启动银行应急机制 成功止付并冻结涉案账户 270万元资金全部追回并返还公司 [9] - 警方提示企业需完善财务审批流程 大额转账需多人参与并当面或电话核实 [16]
工信部加强新型诈骗手法技术反制,推动形成全民反诈防骗浓厚氛围
环球网· 2025-06-14 00:44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推进会 强调从严整治虚拟运营商电话卡 中间号 短信端口等涉诈问题 坚决堵塞管理漏洞 [1] - 会议要求深入开展反诈技术创新 加强新型诈骗手法技术反制 深化数据共享和能力联动 [1] - 工信部反诈专班微信公众号曾公布一批仿冒银行类诈骗App 利用App进行诈骗案件约占整体案发量六成 [1] 诈骗手段分析 - 仿冒银行App成为主要犯罪手段之一 通过获取借款人信任实施诈骗 包括提前收取费用 提交认证金等花样 [1] - 仿冒金融平台不仅导致消费者财产和个人信息受损 还对被仿冒平台造成负面影响 危害正常金融秩序 [1] 技术防控措施 - 工信部强调利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涉诈监测预警精准性和时效性 [2] - 推动形成全民反诈防骗氛围 打好群防群治持久战 [2]
打防并举 筑牢全民反诈防线
人民网· 2025-06-12 01:33
电信网络诈骗现状与危害 - 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之一,利用网络、电话、短信及人工智能、区块链、共享屏幕等技术手段实施[1] - 电诈犯罪直接侵害公民财产,影响社会稳定与群众安全感,常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买卖"两卡"、网络黑灰产等犯罪交织形成黑色产业链[1] - 跨境电诈犯罪特点突出,需通过国际执法合作捣毁境外窝点、遣返犯罪嫌疑人以维护国家形象与公民权益[1] 打击治理策略 - 需坚持打防结合、全民反诈,既要强化"严打"震慑,更须筑牢"严防"的社会治理防线[1] - 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普及96110预警专线,发动群众参与反诈,增强公众法治与防范意识[2] - 构建"精准滴灌+全域覆盖"全媒体宣传矩阵,通过短视频、微电影等载体传播实用反诈知识[2] 全民反诈参与 - 宣传防范是压降发案的关键手段,需提高全民反诈意识,形成全社会反诈氛围[2] -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引导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推广官方反诈工具以识别AI换脸等新型诈骗手法[2] - 公民增强防范意识与防骗本领可减少诈骗得逞机会,需共同守护个人与社会财产安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