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搜索文档
垃圾不够烧?变化如何发生的
观察者网· 2025-07-18 14:42
垃圾处理产业发展 - 中国垃圾焚烧产能快速提升 多地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并开展陈腐垃圾开挖二次处理工作[1] - 垃圾分类政策推动焚烧原料热值提升30%-50% 但可焚烧干垃圾量减少20-25%[8][9][10] - 2020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超50% 东部地区达60% 十四五目标提升至65%[13][14] 洋垃圾禁令与资源化转型 - 2017年起中国逐步禁止洋垃圾进口 2021年全面实施 此前中国曾处理全球45%垃圾(1992-2018年累计1.6亿吨)[5][6] - 洋垃圾时代通过进口固体废物获得大量再生资源 2015年再生纸2335万吨 再生塑料749万吨 再生钢铁482万吨[3][4] - 禁令后转向国内垃圾分类体系 2020年重点城市回收利用率目标35% 江苏2024年实际达36.54%[7][16] 垃圾焚烧市场动态 - 地方政府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云南2030年规划32座焚烧厂已提前建成30座 江苏64座厂日处理能力8.89万吨全国第二[15][16] - 产能扩张导致局部"垃圾缺口" 上海3.6万吨日处理能力对应2.67万吨日清运量 企业跨区域收运或开挖填埋场补缺口[19][20][22] - 光大环境2024年入厂垃圾量同比增7.1% 通过政府合作与市场拓展缩小垃圾量缺口[23] 行业技术升级与整合 - 飞灰处理成行业痛点 广州302万立方米填埋库容仅够用至2030年 需开挖腾退空间[22] - 上海环境开发FAST飞灰处理技术 光大环境5项设备获欧盟认证 推动技术出海[28] - 瀚蓝环境并购粤丰环保后日处理能力跃升至9.76万吨 行业集中度提升[27] 政策与市场挑战 - 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调整 生物质发电项目全生命周期补贴小时数限定82500小时 运营15年后取消补贴[25] - 地方财政支付延迟导致现金流紧张 民营焚烧厂运营困难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环保升级双重压力[26] - 二噁英等排放标准趋严 小规模焚烧厂被迫关停 倒逼企业向规模化、技术密集型转型[26][28]
冯志高: 情系社区护环境 垃圾分类映初心
杭州日报· 2025-07-15 02:43
从此,垃圾投放点成了他的"新哨位"。清晨,他守在垃圾桶边,手把手教居民分类;夜晚,他挨家 挨户检查,建立"垃圾分类光荣榜"……"一开始,居民不理解、不支持,抱怨声、闭门羹是家常便 饭。"面对困难,冯志高拿出当兵时的韧劲,一遍遍解释、示范,用最朴实的行动感化邻里,将这项环 保事业进行到底。 1973年,冯志高自愿入伍,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在部队期间,他吃苦耐劳、恪尽职守,虽然身 板不算魁梧,但他军事体能、业务成绩却样样拔尖。"那时队里的板报、宣传稿,我都包揽了。"冯志高 回忆道,只要集体需要,休息时间也毫不犹豫顶上。凭借其优异表现,1975年,20岁的冯志高光荣入 党。 时针拨到2017年,南肖埠社区推行"桶长制",探索垃圾分类"杭州模式"。然而作为建于20世纪90年 代的老社区,老人多、租户多、物业力量薄弱,垃圾分类进度迟缓。彼时刚退休两年的冯志高主动出面 牵头,召集党员志愿者、退役军人成立"绿邻聚落部"垃圾分类社团。 清晨6点半,上城区凯旋街道南肖埠社区西门的垃圾投放点前,70岁的冯志高身着志愿者马甲,已 然忙碌了半小时。塑料袋、牛奶盒、菜叶残渣……在他专注的分拣下,各归各位。 这抹风雨无阻的身影,一站就 ...
上海的垃圾分类,真的失败了吗?
虎嗅APP· 2025-06-24 14:31
垃圾分类政策效果 - 上海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可回收物回收量从4000吨/日增长至7973吨/日,湿垃圾分出量从9000吨/日增至1.2万吨/日,干垃圾清运量从2.15万吨/日降至1.72万吨/日 [9] - 焚烧厂"吃不饱"现象源于分类成功导致末端垃圾减量,而非政策失败,焚烧产能从1.33万吨/日提升至2.8万吨/日是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 [10][11] - 废塑料回收行业反馈上海垃圾分类后原材料质量显著提升,PET塑料杂质少且供应稳定 [4] 垃圾处理技术逻辑 - 现代化焚烧炉依赖燃料热值与稳定性,湿垃圾混烧会降低热值并增加助燃剂消耗,分类可提升发电效率并减少污染物 [14] - 有害垃圾如电池和含氯塑料若不分类直接焚烧,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和二噁英等剧毒物质 [14] - AI分拣机器人和可降解材料(如PLA)是未来技术方向,但现阶段仍需依赖人工分类作为过渡方案 [22][23] 产业链影响 - 垃圾分类使回收企业获得稳定优质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并优化供应链 [4] - 湿垃圾单独处理后可用于制造肥料或沼气,实现资源化利用 [10] - 专用运输车辆和处理设施已建立分类全链条体系,后端混装现象非常规 [15][17] 社会管理视角 - 垃圾分类初期存在执行问题,但长期数据证明其改变了垃圾流向并提升资源回收率 [19] - 基层执行依赖社区志愿者(如本地居民)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监督机制 [25][26] - 政策设计考虑技术迭代周期,在终极解决方案成熟前需维持分类体系 [24]
上海的垃圾分类,真的失败了吗?
虎嗅· 2025-06-24 09:00
垃圾分类争议 - 社交媒体流传观点认为上海垃圾分类失败 主要论点为技术万能论 前端无用论和产能过剩论[3][4][5] - 反对观点来自回收行业从业者反馈 上海强制分类后废塑料等可回收物质量显著提升 供应链稳定性增强[8] - 两种对立叙事需要从系统性视角分析 需结合技术政策和数据判断[10] 焚烧厂产能分析 - 上海焚烧厂"吃不饱"现象确实存在 但原因是分类成功导致末端处理垃圾减少而非政策失败[11][12] - 官方数据显示2019-2024年干垃圾清运量从2.15万吨/日降至1.72万吨/日 可回收物从4000吨/日增至7973吨/日[16] - 焚烧能力同期从1.33万吨/日提升至2.8万吨/日 产能规划超前是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20][21][23] 技术处理效能 - 现代焚烧炉需"合格燃料" 湿垃圾混烧会降低热值并增加助燃剂消耗[27] - 未分类垃圾焚烧可能产生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污染物 增加处理成本[28][29] - 分类实质是燃料预处理工序 能提升焚烧经济性和环保性[31][32] 分类体系实施 - 上海已建立全链条分类体系 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环节[34] - 居民监督机制有效 大规模混装情况会被举报[36] - 当前体系虽不完美但显著改变垃圾流向和回收率[37] 技术替代前景 - AI分拣机器人和新型可降解材料可能改变现有分类模式[43][44] - PLA等材料技术进步已改善可降解产品使用体验[45] - 当前分类体系是技术空白期的过渡方案 但技术普及时间不确定[46][49]
邗江区:“力量下沉”助力垃圾分类治理
新华日报· 2025-06-17 07:02
垃圾分类推进体系 - 西湖街道形成"职能部门牵引、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体系 [1] - 党员志愿者化身"分类导师",通过趣味游戏、入户宣传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1] - 针对安置小区推行"党员包楼栋、网格管片区"包干制,制定"简易分类指南"降低老年居民认知门槛 [1] 居民参与激励机制 - 金槐村打造"绿动金槐·低碳市集"特色活动,开展"旧物置换绿植"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吸引超百名居民参与 [2] - 设立"美丽金槐积分超市",村民可通过垃圾分类打卡、参与志愿活动兑换生活用品 [2] - 积分制实施后全村垃圾分类准确率和群众参与率均大幅提升 [2] 分类闭环管理措施 - 组织城管、社区、物业等联合开展"分类攻坚日"行动,完善投放设施 [2] - 配足配齐城市生活垃圾"四分类"收运车辆,加快提升收集转运能力 [2] - 对餐饮店、快递站等重点区域实施"定点监管+定时清运",确保分类全链条闭环运行 [2] 基础设施建设与宣传 - 邗江区232个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标准化配建"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站 [3] - 部分站点已配备智能感应设备 [3] - 结合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常态化举办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居民积极参与互动养成良好习惯 [3]
长沙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清洁电力资源进入千家万户
中国新闻网· 2025-06-09 01:03
公司运营情况 -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长沙黑麋峰固废处理场是全国唯一获得两个鲁班奖的环保园区 [2] - 公司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近20000吨 污泥1000余吨 日上网电量约500万度 可满足137万城镇居民用电需求 每年实现碳减排超100万吨 [2] - 全厂自动化率达99.8% 基于5G云平台的堆场垃圾视觉检测与溯源技术构建了焚烧垃圾池数字孪生和智慧管理系统 [4] - 各项排放指标远优于国家最新和欧盟标准 [4] 技术工艺特点 - 厂房内保持负压状态 监测数据直通环保 城管等部门 [2] - 中央控制室对主要设备性能参数 对外排放物的环保指标等进行监控 [4] - 自动化的大型"抓娃娃机"一次能抓取10吨至12吨生活垃圾投入焚烧炉 一抓垃圾发电量能满足一家三口一年用电 [4] - 分类后的垃圾焚烧热值更高 有利于提高垃圾焚烧炉燃烧稳定性和降低烟气中污染物的产生量 [6] 行业发展现状 - 长沙2024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1.47% 资源化利用率达86.60% 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6] - 长沙将重点聚焦源头减量 回收利用 小区宣传 校园教育和设施开放等关键环节 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6]
变天了,中国居然缺垃圾了
36氪· 2025-06-06 00:02
垃圾处理行业现状 - 全国焚烧厂平均负荷率仅60%,超40%产能闲置[1] - 多地焚烧厂因垃圾不足被迫减产或停运:江苏30%焚烧厂开工三个月停一个月,上海部分焚烧炉停运率达50%[8] - 部分焚烧厂从填埋场挖出已填埋垃圾进行二次焚烧[4] 历史背景与产能扩张 - 2011-2015年全国城市垃圾年产量从1.5亿吨飙升至2.6亿吨[10] - 2018年起禁止洋垃圾进口并推进垃圾分类,7年内建成超1000座焚烧厂(2172台焚烧炉,日处理能力111万吨)[14] - 当前年焚烧能力达4.05亿吨,远超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66亿吨[17] 产能过剩原因 - 超前建设:2020年实际日焚烧能力111万吨超过十四五规划目标80万吨,部分县城焚烧厂设计产能远超实际需求(如浙江磐安县设计300吨/日,实际仅170吨)[17] - 垃圾分类政策:厨余分离使可焚烧物减少30%,上海湿垃圾分出量翻4倍导致入炉干垃圾减少20%[19] - 源头减量:快递电子面单年省700万棵树,农夫山泉茶π瓶年省3200吨塑料[27] 行业经济模型 - 2021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量778亿度(占可再生能源3.2%),卖电收入超400亿元[21] - 焚烧厂收入来源:每吨垃圾政府补贴65-150元,发电享受0.52元/度补贴电价(上海老港焚烧厂年发电收入3亿元)[22] - 副产品利用:炉渣可造砖(1吨产315块标准砖),灰渣可提取稀有金属[22][24] 区域差异与未来挑战 - 东部"垃圾荒"与西部"垃圾山"并存,小城市及农村仍存在垃圾堆积问题[31] - 外卖包装和快递塑料等一次性用品增长带来二次污染风险[32] - 技术输出:中国垃圾焚烧技术开始向东南亚市场拓展[37]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五周年成效展落幕
苏州日报· 2025-05-31 23:50
垃圾分类推广活动成效 - 苏州市举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五周年广场普法暨成效展活动 吸引超10000人次参与 [1] - 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和"黑科技"展示 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互动体验中 [1] - 智能化饮料瓶回收机已在苏州投放102台 分布在地铁站、火车站等重点区域 [1] 垃圾分类文创产品 - 垃圾分类主题盲盒由苏州日报社与苏州市城管局联合开发 设计融入四类垃圾元素 [2] - 盲盒角色设计对应四类垃圾:苏小可(可回收物)、苏小海(有害垃圾)、苏小鱼(厨余垃圾)、苏小琪(其他垃圾) [2] - 盲盒首发时一盒难求 活动现场通过游戏奖励机制吸引大量参与者排队获取 [2] 垃圾分类互动教育 - 垃圾分类大灌篮游戏结合体育竞技与分类知识 要求参与者将贴有垃圾图片的球投入对应垃圾桶 [1] - 活动通过轻松欢快的氛围 有效传播垃圾分类理念 参与者表示会将知识传播给更多人 [3]
垃圾分类概念涨1.39%,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08:39
垃圾分类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5月28日收盘,垃圾分类概念上涨1.39%,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6,板块内56股上涨,博世科、玉禾田等20%涨停,启迪环境、悦达投资、南都物业等涨停 [1] - 涨幅居前的个股包括新安洁(+12.42%)、宇通重工(+5.92%)、机科股份(+5.86%),跌幅居前的有农尚环境(-4.22%)、九洲集团(-3.86%)、博盈特焊(-3.18%) [1] - 在今日涨跌幅居前的概念板块中,垃圾分类概念排名第6,表现优于啤酒概念(+1.14%)和黄金概念(+0.95%) [2] 资金流动情况 - 垃圾分类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97亿元,47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7股净流入超3000万元 [2] - 玉禾田主力资金净流入9035.01万元居首,博世科(7917.92万元)、悦达投资(5824.53万元)、侨银股份(4954.13万元)紧随其后 [2] - 资金流入比率方面,侨银股份(57.01%)、劲旅环境(55.35%)、启迪环境(39.09%)位列前三 [3] 个股资金流向明细 - 主力资金净流入榜显示,天海防务(3309.45万元)、龙洲股份(3287.85万元)、南都物业(2322.18万元)等个股资金流入显著 [3][4] - 劲旅环境(2103.33万元)、金圆股份(1985.67万元)、北化股份(1859.20万元)等个股也获得较大资金流入 [4] - 资金流出方面,农尚环境(-1680.29万元)、三维化学(-1853.72万元)、金智科技(-1887.99万元)等个股资金流出较多 [7]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 - 部分个股如伟明环保(+2.11%)、瀚蓝环境(+1.15%)虽获上涨,但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分别流出207.78万元和642.93万元 [6][7] - 资金流出较大的个股还包括九洲集团(-3989.43万元)、漳州发展(-3564.33万元)、川润股份(-3003.35万元) [8] - 换手率较高的个股包括福龙马(28.14%)、圣元环保(19.68%)、龙洲股份(19.64%),显示交易活跃度差异明显 [4][5]
兵装重组概念下跌1.73%,5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千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08:29
兵装重组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5月28日收盘,兵装重组概念下跌1.73%,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湖南天雁下跌4.41%,长城军工下跌2.20%,建设工业下跌1.61% [1][2] - 该板块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77亿元 [2] 概念板块涨跌幅排名 - 医疗废物处理概念涨幅居首达2.66%,可燃冰概念涨2.50%,乳业概念涨2.02% [2] - 跌幅最大的是环氧丙烷概念下跌1.90%,转基因概念下跌1.75%,兵装重组概念下跌1.73% [2] 兵装重组概念资金流向 - 长安汽车主力资金净流出1.10亿元,占板块总流出额的62.1% [2] - 长城军工主力资金净流出1648.73万元,湖南天雁净流出1558.92万元,建设工业净流出1502.83万元 [2] - 板块内7只个股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其中5只净流出超千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