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垃圾分类
icon
搜索文档
看见美丽中国丨全链条保障“变废为美” 看垃圾分类的“厦门经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8 08:13
垃圾分类政策与实施 -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提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 [1] - 厦门2016年10月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9] - 2017年出台全国首部全链条垃圾分类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9] 前端分类与社区实践 - 厦门将全市小区垃圾投放点从2017年36000个合并至约5000个 [11] - 垃圾主要分类为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 [11] - 金安社区2024年1月将10168吨生活垃圾碳减排量上线交易,成为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项目 [15] - 社区设立垃圾分类公益馆,1公斤可回收物可兑换0.7元环保积分和0.1元公益基金 [16] 中端运输与处理优化 - 实现"桶车直运",社区生活垃圾直运到末端处理基地 [20] - 厨余垃圾处理厂将垃圾变肥料,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焚烧发电或填埋,可回收物发挥剩余价值 [21] - 社区垃圾中转站改造为垃圾分类科普馆、城市记忆展馆等公共空间 [20] 低值可回收物处理创新 - 2022年12月建成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年处理能力3万吨 [23][27] - 分拣中心通过近红外扫描、AI视觉识别等技术实现95%以上分类准确率 [29] - 低值可回收物占厦门其他垃圾20%以上,回收利用率超50%,资源化利用率达90% [29] - 再生制品如1.35个餐盒制无纺布袋、10个牛奶盒做牛皮纸包、10个塑料瓶织再生T恤出口至德国、日本等 [25] 生态效益与社会影响 - 厦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31] - 废弃海蛎壳加工为一次性餐具,旧餐盘铁管改造为座椅靠背,轮胎融入社区成为儿童乐园设施 [33] - 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模式被列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边会优秀案例 [29]
看见美丽中国 垃圾分类新时尚
央视网· 2025-08-17 16:03
垃圾分类政策与法规 - 2016年10月厦门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4] - 2017年出台实施全国首部全链条垃圾分类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4] - 1985年-2000年厦门发展战略已明确提出生活垃圾需分类处理 [4] 前端分类设施与居民参与 - 全市小区垃圾投放点从36000个优化合并至4000多个 [4] - 垃圾主要分为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 [4] - 智能垃圾厢房改善居民投放体验,配备洗手池等设施提升卫生条件 [4][5] - 居民分类意识显著增强,社区形象因垃圾分类设施融入本地元素(如鹭鸟、三角梅)而提升 [5] 中端运输与设施改造 - 分类运输车辆按颜色区分垃圾类别,实现"桶车直运"减少"跑冒滴漏" [9] - 原清洁楼和中转站改造为垃圾分类科普馆、城市记忆展馆等公共空间 [9] 末端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厨余垃圾处理厂将垃圾转化为肥料,有害垃圾由危废企业无害化处理 [11] - 其他垃圾焚烧发电或填埋,可回收物通过特定处理发挥剩余价值 [11] - 2022年12月建成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年处理能力3万吨 [11][13] - 分拣中心采用近红外扫描、AI视觉识别技术,分类准确率达95%以上 [11][14] - 低值可回收物占其他垃圾20%以上,厦门回收率超50%,全国多数城市不足30% [14] 创新模式与经济效益 - 垃圾分类公益馆实现可回收物变现,1公斤可回收物兑换0.7元积分+0.1元公益基金 [7] - 金安社区将10168吨碳减排量上线交易,获7万多元收入,为全国首例 [7] - 再生制品如无纺布袋(1.35个餐盒制成)、牛皮纸包(10个牛奶盒)出口至德国、日本 [12][16] 城乡覆盖与成效 - 厦门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0%,无害化处理率100% [14][16] - 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模式被列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优秀案例 [14] - 废弃海蛎壳加工为餐具,旧轮胎等废弃物改造为社区游乐设施 [16]
三大特色平台让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杭州日报· 2025-08-11 02:12
垃圾分类宣教创新 - 拱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打造"茶香议事""青苗培育""便民课堂"三大特色宣教平台 通过多元化宣传方式提升垃圾分类理念普及效果 [1] - "茶香议事"结合茶文化分设社区和街道两级议事机制 居民通过品茗共商分类策略 每年两次议政活动使居民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献策" [1] - "青苗培育"针对中小学生设计寒暑假"成长营" 融合趣味实验 知识竞答 志愿实践等形式 培养"环保小卫士"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参与 [1] - "便民课堂"每月在人流密集处设流动科普阵地 通过图文展板 实用资料 咨询专台等方式消除居民分类认知盲区 [1] 宣教网络成效 - 三大平台构建"议事汇智 育苗培根 便民解惑"的立体化宣教网络 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转变为市民日常习惯 [2] - 创新宣传形式与传播渠道的持续拓展 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2]
8月7日华光环能(600475)涨停分析: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热电业务及一带一路驱动
搜狐财经· 2025-08-07 07:2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7日涨停收盘价19.26元,单日涨幅9.99%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319.14万元,占总成交额17.81% [1] - 近三个交易日连续涨停,累计涨幅达35.2%(8月5日15.92元至8月7日19.26元) [1] 业务亮点与增长动力 - 新增"数字孪生"及"智慧城市"概念,引发新兴技术应用预期 [1] - 热电联产装机量达1.3GW,年供热量位列A股前三 [1] - 2024年热力销售同比增长18.76%且回款率达100% [1] 国际化与股东背景 - 在印尼、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取得海外EPC项目 [1] - 无锡国资委控股企业,国资背景强化资源整合预期 [1] 概念板块表现 - 属地热概念股(当日板块上涨0.7%)、江苏国企改革概念股(板块上涨0.23%)、垃圾分类概念股(板块上涨0.22%) [3]
华宏科技股价下跌1.5% 股东拟减持2.33%股份
金融界· 2025-08-05 14:5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5日15时股价报13.79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5% [1] - 当日成交额5.41亿元 换手率7.62% [1]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包括再生资源加工设备 磁性材料及电梯零部件制造 [1] - 2024年再生资源加工设备业务占比62.83% [1] - 所属概念板块涵盖环保行业 汽车拆解及垃圾分类 [1] 股东动态 - 股东周世杰计划减持不超过1338.3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2.33% [1]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47.48%至3721.94% [1] 资金流向 - 8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696.43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3.4亿元 [1]
金发科技上周获融资净买入1404.77万元,居两市第498位
金融界· 2025-08-03 23:39
融资交易数据 - 上周累计获融资净买入额1404.77万元 居两市第498位 [1] - 上周融资买入额11.42亿元 偿还额11.28亿元 [1] 资金流向表现 -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88亿元 区间股价跌幅7.01% [1] - 近1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10亿元 区间股价跌幅5.32%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3年 位于广州市 从事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 - 注册资本263661.2697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263661.2697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陈平绪 [1] 业务概念板块 - 所属概念包括塑料制品 广东板块 富时罗素 沪股通 中证500 [1] - 涉及合成生物 碳纤维 PEEK材料 机器人概念 储能 [1] - 涵盖固态电池 降解塑料 垃圾分类 氢能源 5G概念 [1] - 包含医疗器械概念 特斯拉 参股保险 太阳能 锂电池 新材料 [1] 企业投资与知识产权 - 对外投资35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123次 [1] - 拥有商标信息281条 专利信息3548条 [1] - 获得行政许可312个 [1]
嘉戎技术股价小幅下跌 环保行业公司受关注
金融界· 2025-07-30 18:38
股价表现 - 2025年7月30日收盘价25.03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71% [1] - 当日成交量14131手,成交金额0.35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394.23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例0.41% [1] 估值指标 - 市盈率56.55倍,市净率1.70倍 [1] 公司业务 - 专注于环保行业,主营业务包括膜分离装备、高性能膜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具有专精特新、核污染防治、垃圾分类等概念属性 [1] 地域板块 - 公司属于福建板块 [1]
上海推动垃圾分类系统化、精细化—— 从理念倡导到全民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7-18 21:34
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 - 上海徐汇区试点智能化垃圾箱房 配备自动投放口和洗手池 提升居民投放便利性 [1] - 垃圾分类综合监管平台实时监控投放和处理环节 通过物联网探头检测垃圾满载状态并推送预警信息 [1] - 2023年上海将建成至少25条智慧收运线路 湿垃圾运输处置实现智能品质监控 [2] 垃圾分类成效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上海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947吨 有害垃圾1.9吨 湿垃圾8811吨 干垃圾日清运量17387吨 [1] - 相比2019年条例实施前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日分出量分别增长196%和1340% 湿垃圾增长60.8% 干垃圾减少15% [1]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3.6% 居全国前列 [1] 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 - 上海已建成15座垃圾焚烧设施 日处理能力2.8万吨 可转化为清洁电力 [3] - 2023年底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将提升至1.1万吨/日 焚烧与湿垃圾资源化总能力达3.9万吨/日 [3] 绿色低碳生活体系 - 全市布局1.5万个"沪尚回收"服务点 198个中转站和14个集散场形成便民回收网络 [4] - 约3000家绿色餐厅践行"光盘行动" 电商企业快递包装减量超96% [4] - 专家指出上海垃圾分类成功得益于法律制度保障 全程闭环管控和市民自觉参与 [4]
北京常抓不懈推动垃圾分类—— 让关键小事成便民好事
人民日报· 2025-07-18 21:32
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成效 - 垃圾分类关系群众生活环境和资源节约 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1] - 北京作为超大城市通过科学管理改善投放环境 包括改造厨余处理设施和推广智能垃圾桶 [2] -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0年实施 建立市级指挥部调度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3] 智能化与回收体系升级 - 智能回收箱实现可回收物称重计价 塑料瓶等物品可即时变现激励居民参与 [4] - 外卖餐盒回收价达0.6元/公斤 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从3000吨增至7450吨 [4] - 全市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8.3% 较5年前提升25.3个百分点 [4] 监督与执行机制 - 每月对6732个收运节点全覆盖检查 12345热线专项督办整改问题 [3] - 通过"文明家园行动"持续培养市民习惯 形成长效治理模式 [4]
垃圾不够烧?变化如何发生的
观察者网· 2025-07-18 14:42
垃圾处理产业发展 - 中国垃圾焚烧产能快速提升 多地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并开展陈腐垃圾开挖二次处理工作[1] - 垃圾分类政策推动焚烧原料热值提升30%-50% 但可焚烧干垃圾量减少20-25%[8][9][10] - 2020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超50% 东部地区达60% 十四五目标提升至65%[13][14] 洋垃圾禁令与资源化转型 - 2017年起中国逐步禁止洋垃圾进口 2021年全面实施 此前中国曾处理全球45%垃圾(1992-2018年累计1.6亿吨)[5][6] - 洋垃圾时代通过进口固体废物获得大量再生资源 2015年再生纸2335万吨 再生塑料749万吨 再生钢铁482万吨[3][4] - 禁令后转向国内垃圾分类体系 2020年重点城市回收利用率目标35% 江苏2024年实际达36.54%[7][16] 垃圾焚烧市场动态 - 地方政府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云南2030年规划32座焚烧厂已提前建成30座 江苏64座厂日处理能力8.89万吨全国第二[15][16] - 产能扩张导致局部"垃圾缺口" 上海3.6万吨日处理能力对应2.67万吨日清运量 企业跨区域收运或开挖填埋场补缺口[19][20][22] - 光大环境2024年入厂垃圾量同比增7.1% 通过政府合作与市场拓展缩小垃圾量缺口[23] 行业技术升级与整合 - 飞灰处理成行业痛点 广州302万立方米填埋库容仅够用至2030年 需开挖腾退空间[22] - 上海环境开发FAST飞灰处理技术 光大环境5项设备获欧盟认证 推动技术出海[28] - 瀚蓝环境并购粤丰环保后日处理能力跃升至9.76万吨 行业集中度提升[27] 政策与市场挑战 - 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调整 生物质发电项目全生命周期补贴小时数限定82500小时 运营15年后取消补贴[25] - 地方财政支付延迟导致现金流紧张 民营焚烧厂运营困难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环保升级双重压力[26] - 二噁英等排放标准趋严 小规模焚烧厂被迫关停 倒逼企业向规模化、技术密集型转型[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