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纪录电影《山河为证》首映礼举行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29
电影内容与制作 - 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的纪录电影《山河为证》将于8月15日全国上映 [1] - 影片整合海量珍贵影像资料 运用数字修复与艺术再造相结合方式再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历史进程 [1] - 制作依托党史 军史 抗战史等领域权威学者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队 结合先进视听艺术表现工具与手法 [1] 历史叙事与精神内涵 - 影片讲述国家与民族长达14年救亡图存史 反映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1] - 生动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1] - 坚守真实性原则与创新性表达 通过历史画面重焕生机实现全景式呈现 [1] 首映信息 - 影片于8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全球首映礼 [1] - 相关报道刊登于《人民日报》2025年8月13日第11版 [2]
8月15日上映!纪录电影《山河为证》举行全球首映礼
央视新闻· 2025-08-11 12:26
电影内容与制作 - 纪录电影《山河为证》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5][7] - 影片整合海量珍贵影像资料 运用数字修复与艺术再造相结合方式 真实再现历史进程 [7] - 影片时长104分钟 基于2万字精心打磨文稿 立足全景式呈现与真实性原则 [7][11] - 影片反映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生动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7][8] 制作团队与出品方 - 影片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荣誉出品 [11] - 联合出品方包括湖北长江电影集团 峨眉电影集团 云南金彩视界影业 河北影视集团 [11] - 联合摄制方包括中共湖北 四川 云南 河北省委宣传部 以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11] -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负责影片制作 [11] 首映与上映信息 - 影片于8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全球首映礼 [5] - 定于8月15日全国上映 [5] - 首映礼上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白轶民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长姚永晖发表致辞 [7]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 馆长李宗远在致辞中强调影片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殊时刻的深刻意义 [8]
习言道丨“刘老庄连”,习近平为何多次称赞这支队伍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05:39
★ H 八十二足十起五年1 ★ 中网 狗 网 网 网 网 网 c n 中新网8月11日电题:"刘老庄连",习近平为何多次称赞这支队伍 有一支连队,不止一次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载着100面荣誉战旗驶过天安门。其中,"刘老庄连"荣誉战旗赫然在列。 "刘老庄连",究竟有什么故事? 时间拉回到80多年前。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3月18日,为掩护地方群众和党政领导机关安全转移,新四 军3师7旅19团2营4连的82名勇士在刘老庄与千余名日伪军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战斗。 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双手掐;双手负伤了,就用牙齿咬……82名勇士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 烈牺牲。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提到一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其中包括新四军"刘老庄连"。 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称赞"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这支连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10个地标,见证云岭大地永不妥协的抗争
新华网· 2025-08-11 02:5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云南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中连接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枢纽、更是中缅印抗战的最前沿。 80年过去,曾经的战场硝烟虽散,但英气永存。在国务院公布的前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云南省共有10个, 分别为腾冲国殇墓园、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抗战胜利纪念堂,松山战役旧 址,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施甸县抗日江防遗迹群,滇缅公路惠通桥,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 它们承载着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也为我们学习和传承抗战精神提供了现实条件。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让我们走进这10个抗战地标,踏寻云岭大地上的烽火印记,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 腾冲国殇墓园、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 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1944年5月,滇西大反攻打响。中国远征军于8月2日开 始围攻腾冲城,与日军展开殊死巷战,经过43天的浴血奋战, 于9月14日收复腾冲。 腾冲光复后,当地民众顾不上恢复家园,先收险抗日战士 的尸骨,捐地捐资,于1945年7月7日建成国殇墓园。 ...
“铭记二战历史能够指引我们更好前行”(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人民网· 2025-08-10 23:19
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与海伦·福斯特·斯诺通过《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和"红色中国",并如实报道中国抗日战争 [2] - 斯诺夫妇推动中国工合运动,为创建山丹培黎学校发挥重要作用,支持中国抗战 [2] - 国际社会通过斯诺夫妇等国际友人的努力,关注到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精神 [3] 中国抗战的历史意义 - 中国作为亚洲主战场,军民坚韧战斗有效牵制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2] - 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基层抵抗、动员群众力量、鼓舞军民士气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 - 抗战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建设更美好生活,"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在当今中国青年与创新者中延续 [3] 美中二战时期的合作与启示 - 美中医护人员在极端艰苦条件下通力合作救治军民,体现两国团结协作的潜力 [3] - 二战时期同盟国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当今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深度契合 [3] - 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不仅是军事胜利,更是和平与希望的胜利,其合作精神可指引应对全球性挑战 [3] 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的使命 - 基金会致力于保存和延续海伦的遗产,通过教育、文化、商业等平台促进美中交流与理解 [4] - 基金会与中国西北大学等机构合作,将"海伦·斯诺"翻译大赛打造成品牌赛事 [4] - 基金会强调和平、正义、相互尊重等价值观是全球合作、稳定与共同繁荣的基础 [4]
狮脑山上,英雄浩气贯长虹(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2025-08-09 22:11
百团大战历史背景 - 1940年8月八路军为打破日军"囚笼政策"发动百团大战 投入105个团 历时5个多月 是全面抗战以来华北最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2] - 日军1939年冬至1940年在华北实施"铁路为柱 公路为链 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 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扫荡[3] 战役关键数据 - 八路军共作战2174次 拔除据点2900多个 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5] - 4860位烈士姓名镌刻于英烈墙 实际牺牲人数更多[6] 重要战斗场景 - 破袭正太铁路时军民协同作战 不留一根铁轨枕木 使铁路线瘫痪[4] - 狮脑山激战六昼夜 八路军第129师385旅14团和769团靠黑豆苞米菜汤坚守阵地[4] - 桑掌大桥攻坚战由范子侠旅长率部在距敌60米处开炮 经3次攻击攻克[5] 武器装备与后勤 - 武乡县柳沟铁厂研制太行50小炮 总长85厘米手工打制 是首批试制成功的十门掷弹筒之一[8] - 阳泉矿工和民兵在狮脑山战斗中运送粮食弹药抢救伤员[10] - 晋中地区动员民兵超万人 提供蔬菜鸡羊炒面等物资[10] 人道主义精神 - 聂荣臻元帅照顾日本孤女美穗子姐妹并安全送还日方[6][7] - 战士杨仲山营救两名日本遗孤 体现人道主义光辉[7] 当代教育意义 - 百团大战纪念馆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10] - 针对青少年设计情景讲解与趣味问答 为成人举办专家讲座主题展览 为老年群体定制回忆活动[11]
画抗战,是志向也是责任(谈艺录)
人民日报· 2025-08-09 22:11
创作背景与动机 - 艺术家出生于1940年河北省晋县日寇占领区 幼年目睹日军扫荡并接触八路军游击故事 形成深刻抗战记忆 [1] - 20世纪60年代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 每年下乡实习前往革命老区 并接受狼牙山五壮士事迹教育 抗战题材成为创作志向与责任 [1] - 40多年来持续探索以美术作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1] 创作准备过程 - 1985年秋季开始有目的计划地赴太行山革命老区采风 采访老八路 老干部 老民兵 老房东四类人群 参观抗战纪念馆及朱德 彭德怀 聂荣臻指挥部旧址 [2] - 持续数年搜集文字 形象 环境三类抗战资料 并绘制人物肖像与山区风光写生 [2] - 2015年形成成熟思路后开始大型中国画《烽火太行》创作 此前曾创作《三个老八路》《老房东》等探索性作品 [2] 作品结构与艺术特点 - 采用6幅组画形式 分别命名为《鱼水情深》《铜墙铁壁》《共谋抗战》《得道多助》《正义之歌》《普天同庆》 [3] - 作品共包含260多个人物 每个需处理性别 年龄 身份 环境关系及音容笑貌等细节 [3] - 采用写意人物画形式 注重笔精墨妙与人物表现的结合 追求中国画艺术精髓 [3] - 实际创作量达十几幅画作 包含上千个人物 耗时5年完成最终6幅作品 [4] 艺术手法与创新 - 借鉴传统壁画手法整合不同时空事件 如《得道多助》中融合多事件与太行山背景 [4] - 注重色调与冷暖变化着色技术 增强作品艺术效果与生动性 [4] - 采用相对写实艺术风格以提高观众接受度与共鸣感 [4] 创作理念与传承 - 创作时精神高度集中 将人物理解与艺术追求融入笔端 情感投入至热泪盈眶程度 [3] - 认为记录历史与表现民族精神是画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即便耄耋之年仍关注抗战题材创作 [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展览参观人次突破30万
央视网· 2025-08-09 12:57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向公众开放一个多月来, 参观人数已突破30万人次。展厅内,包括左权将军的家书、李天佑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笔记等一百余件(套)一级文物展出,吸引各界人士驻足参观。展览 特别设立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两侧白墙上镌刻着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观众将手轻放于互动装置屏幕上,通过鞠躬、 敬礼完成献花仪式,表达缅怀之情。在抗战家书视听空间,AI技术将10封家书制作成微缩版"纪录片",引领观众走进抗战英烈的精神世界。 CCTV/13) 间 開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您是第 28141 ti 献花者 铭紀历史 缅怀先烈 新闻 联播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展览参观人次突破3 ...
广西作家抗战精神主题采风创作活动在桂林举行
广西日报· 2025-08-09 02:04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描述了一次文学采风活动,不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的信息。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需输出关键要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待观众超30万人次
人民日报· 2025-08-08 22:0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情况 - 纪念馆自7月8日恢复开放至8月7日,累计接待观众超过30万人次 [1] - 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吸引观众驻足参观并引发深思 [1] 主题展览内容与规模 - 展览共分为8个部分,总面积达12200平方米 [1] - 共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 [1] 展览形式与特色 - 运用现代展陈手段,结合实物展品与场景展示 [1] - 采用静态陈列与动态演绎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 [1] - 立体呈现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艺术品及历史场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