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战战略

搜索文档
新华全媒头条丨砥柱中流领航复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启示录(六)
新华社· 2025-09-15 22:23
历史意义与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6]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 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 后期抗击约60%侵华日军[13] - 抗战期间八路军从4万多人发展到132万正规军和260余万民兵 建立近100万平方公里抗日根据地[20] 战略方针与军事行动 - 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为抗战指明正确方向[11] -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进行1824次战斗 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13] - 游击战牵制大部分日本军队 被英国陆军部评价为制胜关键[12] 民族动员与统一战线 -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战[10] - 通过《对日战争宣言》等系列文件 吹响挽救民族危亡的号角[10] - 团结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 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20][23] 精神传承与现代发展 - 伟大抗战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29][30] - 革命老区实现快速发展 高速铁路通达各地 新兴产业集群加速隆起[27] - 在脱贫攻坚 生态治理 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33][35]
学习手记 | 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新华社· 2025-08-30 08:41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 党旗、国旗、军旗引领受阅方队接受检阅 体现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1] -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 遏止妥协投降暗流 展现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 - 中国共产党最先提出抗战主张并率先开展抗日斗争 杨靖宇等英雄事迹震撼人心 [2] 战略思想与军事部署 - 提出并实施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拨开"亡国论""速胜论"迷雾 [2] - 开辟敌后战场使游击战争成为重要战争手段 战略相持阶段后逐步上升为主要战场 [2] - 敌后战场在战略反攻阶段成为全面反攻的前沿阵地和战略基地 [2] 群众基础与政治认同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反映群众心声 共产党被视为胜利希望和民族脊梁 [3] - 党的七大明确党已成为抗日救国、解放人民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心 [3] 历史结论与当代意义 - 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这是实事求是的历史结论和时代宣言 [4] - 党的建设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工程"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 [4] - 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获得历史主动和战胜风险的最大保证 [4]
学习新语·抗战|不灭的“灯塔” 不屈的脊梁
新华社· 2025-08-19 02:59
历史意义 - 延安时期(1935-1948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作为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总后方,谱写了14年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 [1][9] - 延安革命旧址见证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参观都温故而知新 [4][5] 重要会议与决策 -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并作出红军东征决定 [10][11] - 洛川会议(1937年8月)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标志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正式形成,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并宣布红军改名为八路军 [13][14][16][17] 战略指导与文献 - 《论持久战》(1938年5-6月)系统阐明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对夺取抗战胜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8][19] 教育与人才培养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936年成立)连同12所分校共培养10万多名德才兼备干部,成为抗日将才摇篮 [22][23] - 抗战期间延安共有30余所干部学校,培养数以十万计抗日军政干部 [25] 文艺宣传与抗战动员 - 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4月成立)作为首所抗战文艺干部高等学府,汇聚冼星海、吕骥等音乐大家,诞生《黄河大合唱》《南泥湾》等经典抗战歌曲,文艺作品成为抗战重要武器 [26][28] 抗战艰苦历程 - 日军飞机轰炸延安17次,投弹1690枚,死伤近400人,1938年延安城经多次轰炸渐成废墟 [28] - 陕晋交界500多公里黄河沿线,八路军守军打退日军23次进攻,河防保卫战气壮山河 [28] 精神传承与当代启示 - 总书记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29] - 勉励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党的故事,激励人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9]
【文化中国行】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光辉历程 回望峥嵘岁月 感悟延安精神力量
央视网· 2025-08-12 02:41
延安革命纪念馆历史地位 - 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 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1] -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1935年至1948年中共中央所在地 是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总后方 [5] 抗日战争历史贡献 -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第一次重要胜利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3] - 毛泽东在延安撰写《论持久战》 经过8天9夜完成初稿 科学预见抗日战争三个阶段 [7] - 《论持久战》明确抗日战争是持久的 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成为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9] 延安抗战时期建设成就 - 实行民主政治 发展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创办干部学校为前线输送人才 [11] - 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财政困难 创作《黄河大合唱》等优秀文艺作品 [11] - 延安是当时中国最革命最进步的地方 吸引大量爱国青年奔赴 [11] 中国共产党抗战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旗对日作战 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13] - 提出持久战战略和根据地建设方针 奠定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 [13] - 毛泽东1945年8月9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标志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1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武汉会战:中国抗战的战略转折
新华网· 2025-07-30 08:01
武汉会战历史地位 - 武汉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战略转折的关键节点 粉碎日军速战速决战略企图 使中国战场转入战略相持阶段[1] - 会战历时4个半月 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战略性战役 战场涉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大片区域[2] - 毛泽东《论持久战》提出的战略总方针在武汉会战得到实践验证 为全民族抗战制定切实可行的路线图[3] 军事部署与作战情况 - 日军动用军队35万沿长江两岸及大别山北麓合围武汉 中国集结百万大军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1] - 万家岭大捷歼敌一万余人 几乎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主力[2] - 田家镇保卫战有效牵制大批日军向武汉推进 该地位于武汉下游150公里处 是以山锁江的拱卫要地[2] 国际支援与军事协作 - 苏联先后派遣2000多名飞行员支援 中苏空军在武汉上空并肩作战瓦解日军多次空袭[2] - 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全面密切合作 将第二次国共合作发展到高峰[3] 全民抗战与文化动员 - 武汉三镇发起献金运动 各界人士捐款捐物 文艺界用诗文电影曲谱画作激励军民[3] -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借艺术表达爱国情怀[3] - 成功将华中地区设备与人员迁移至西南 为持久战奠定基础[3] 历史纪念与精神传承 - 多地建立武汉抗战纪念园、马当要塞遗址、万家岭大捷纪念园等教育基地[4] - 中山舰博物馆展示1938年10月24日遭6架敌机轰炸沉没的历史 舰体弹孔清晰可见 25名官兵殉国[4] - 1997年打捞出水 2011年博物馆开放 成为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场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