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历史
icon
搜索文档
声音里的抗战故事
杭州日报· 2025-08-06 03:27
近日,第四届"声音里的红色档案"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宣讲赛在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举行,53 名经层层选拔而出的小选手登上决赛的宣讲台,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杭州的抗战历史故 事,带领听众重温那段烽火岁月。 "声音里的红色档案"系列活动自2022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本届活动共吸引了全市60余所 中小学的20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 ...
电影《731》定档9月18日,预告片中提醒:未满18周岁请谨慎选择观看!超380万人标记“想看”,网友:定档时间戳中泪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12:38
电影定档信息 - 8月15日定档影片包括纪录片《山河为证》和《坪石先生》[1] - 8月16日定档影片包括《捕风追影》、美国动画片《坏蛋联盟2》和动画片《非人哉:限时玩家》[1] - 8月23日定档影片为《白衣逆行者》[1] - 8月29日定档影片包括《有朵云像你》和《脱缰者也》[1] - 9月3日定档影片为《营救飞虎》[1] - 9月5日定档挪威影片《爱的暂停键》[1] - 9月13日定档影片为《轻于鸿毛》[1] - 9月18日定档影片《731》[1] 电影《731》详情 - 影片由赵林山执导,主演包括姜武、王志文、李乃文等[1] - 影片包含观影提醒:未满18周岁需谨慎选择观看[1] - 影片讲述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在哈尔滨开展细菌战研究的历史[3] - 影片官博发布定档海报并强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3] - 影片原计划7月31日全球预映但未执行,最终定档9月18日[3] - 导演赵林山为拍摄查阅超百万字文献,包括731部队原始实验报告等[5][6] 市场反应与数据 - 猫眼专业版显示影片"想看人数"超384万,位列近期想看榜第一[6] - 影片定档话题冲上热搜,网友评论显示强烈期待[9][10][11]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已突破67亿元[12] 其他抗战题材影片 - 已上映的《南京照相馆》持续领跑票房榜[12] - 纪录片《山河为证》全景式展现14年抗战历程,运用数字修复技术呈现历史[12][14] - 电影《东极岛》取材于二战期间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事件[14][16]
特写:重温民族记忆 凝聚和平力量
新华社· 2025-08-01 10:55
新华社记者马欣然 艳阳高悬,影珠山抗战遗址公园,绿意掩映中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指向蓝天,碑基正面镌刻着"倭寇 不曾留片甲,英雄驻此障长沙"。 沿途多处迫击炮阵地和布满青苔的石头掩体静静诉说着血与火的抗战历史。80多年前,长沙历经三次保 卫战,中国军队在影珠山奋勇杀敌,重创来犯日寇而享誉世界。英国《泰晤士报》就此刊文称:"际此 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7月31日,"抗战胜 地、三湘新貌——2025年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团来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的影珠山抗战 遗址和史实陈列馆,共忆抗战历史,共话民族复兴。 "绝不让日本人前进一步!"在长沙保卫战影珠山抗战史实陈列馆,97岁的抗战老兵余炳纯精神矍铄,铿 锵有力地讲道,"那时没有空军没有海军,拼的是肉搏。我所在的后卫队,是最后一道防线,人人都抱 定必死的决心,只要前面打完我们就立刻顶上。" 香港中评社记者陈思远将这段珍贵的口述历史保留在镜头中。她认为影珠山见证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 略者的英勇事迹,是一块浸染英雄热血的历史之地。 重温民族记忆 凝聚和平力量 民 ...
重访抗战地标丨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新华网· 2025-07-31 08:07
河北冉庄是个普通的华北小村庄,麦子已经收割,玉米拔节生长,一派祥和之气。可谁能想到,在这看 似平常的村子下面,竟藏着一条"地下长城"。日军纵有千军万马,也只得困入这"地下迷宫",成为瓮中 之鳖! [ 责编:杨煜 ] ...
《南京照相馆》之后,他们在南京档案馆重新“看见”了祖辈
央视网· 2025-07-31 03:12
央视网消息(记者/卢洋 剪辑/姚抒廷 编辑/阚纯裕):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热映,让一座 城市的历史记忆再次被唤醒。影片中,"罪证照片"被调包成了日军眼中"不重要"的照片,而恰恰是这 些"不重要"的照片记录了无数个像阿昌、老金、毓秀这样活生生的人的成长瞬间和幸福日常。与此同 时,在现实中的南京,由电影引发的一场"寻影"也在悄然展开——有南京市民发现,通过南京市档案 馆,或许可以查到祖辈的户籍信息和照片影像。 一枚小小的照片贴纸、一张薄薄的户籍证明,构成了普通人曾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证据。它们在故 纸堆中默默等待,后人的一次偶然叩问,便能瞬间激起血脉中的回响。央视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从南京档 案馆查阅到祖辈户籍档案的当事人,听他们讲述一张户籍卡带来的心灵震撼。 张梦霞:查到了太爷爷的户籍,发现他曾经舍家参与抗战 受访者提供/曾在马道街小学就读的濮图图祖辈的档案 很多年前,我偶然在新闻上看到一条消息:2006年南京市公安局在浦口区的一个仓库里,发现了一 批民国时期的户籍档案。这批档案来自当时的警察厅,数量多达150万张。由于常年无人问津,部分卡 片已经损坏霉烂或被虫蛀,后来移交给南京市档案馆。经过四年的整理和数字化 ...
半天破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7-26 08:08
电影市场表现 - 7月26日半天票房破亿 单日票房连续9天过亿 [1] - 上周末(7月19日、20日)单日票房超2亿元 [1] - 2025年暑期档(6月-8月)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7亿元 [1] 抗战主题电影动态 - 《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河为证》三部抗战电影将于暑期档上映 均基于真实历史事件 [2] - 其他重磅历史题材影片如《志愿军3》《生还》也将陆续登场 [2] - 今年为抗战胜利80周年 多类型文艺作品集中推出 [1][2] 行业趋势 - 暑期档票房表现强劲 反映电影市场复苏态势 [1] - 历史题材影片密集上映 形成主题性观影热潮 [2]
暑期档必看!这三部抗战电影带我们回望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5 02:38
抗战胜利80周年影视作品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一批以铭记抗战历史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正陆续推出 包括电影《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河为证》等三部暑期档力作 [1] - 这些作品均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 从不同视角展现中国人民抗战历程 彰显伟大抗战精神 [1] - 除上述三部影片外 今年还将推出《志愿军3》《生还》等多部重磅历史题材影片 [20] 《南京照相馆》 - 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 故事围绕"日军罪证照片"展开 展现百姓冒死保存日军屠城证据的抗争 [3] - 通过"百人斩竞赛"合影 城门"胜利"留影 江边屠杀等场景再现日军暴行 [5] - 由刘昊然 王传君 高叶 王骁主演 7月25日全国上映 采用历史照片为依据揭示罪证来源 [7][9] 《东极岛》 - 取材于1942年里斯本丸沉没事件 讲述东极岛渔民冒死营救300余名英军战俘的真实历史 [9] - 影片1:1还原战俘船形态 完成高难度潜水实拍 呈现巨轮倾覆 百船出海等震撼视效 [13] - 由管虎 费振翔执导 朱一龙 吴磊 倪妮主演 8月8日上映 展现渔民"海上有难必救"的信念 [16] 《山河为证》 - 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14年抗战历程的纪录影片 运用数字修复技术重现全民抗战历史 [18] - 注重历史逻辑清晰性与民族精神传承性 基于海量珍贵影像资料进行艺术再造 [18] - 定档8月15日全国上映 以光影铸就抗战精神壮丽画卷 [18] 行业动态 - 多部历史题材影片形成集群效应 承载厚重历史底蕴 凝聚创作者艺术匠心 [20] - 通过光影铭刻历史 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暑期档特色文化盛宴 [2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追忆太原会战烽烟
新华社· 2025-07-23 02:32
追忆太原会战烽烟 新华社记者马晓媛、樊欣阳 暑假来临,位于太原城区的山西烽火抗战博物馆迎来一波又一波年轻的参观者。展厅内,与太原会战相 关的文物、照片、展板不时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 "虽然相隔88年,但这场会战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先辈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走 近这段历史,依然感觉很震撼。"来观展的大学生宋春雨说。 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日军占领平津后,兵分三路进攻华北,其 中一路沿平绥铁路西进,兵锋直指山西。 战斗从晋北开始打响。晋北重镇大同及周边各县先后失守,中日两军在内长城一带展开激战。9月25 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主动设伏,首战大捷,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 "太原会战是由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组成的战略防御体系, 各路兵马在山地间构筑起层层防线,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抗战史研究专家、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研究员杨建中说。 忻口战役中,中国守军奋勇抗击敌军20余天,歼敌2万余人,创抗战初期华北战场最好战果。"日军本来 想一个月拿下华北,但光忻口我们就耗了他们将近一个月。"杨建中说。 忻口酣战之际,晋东战局发生 ...
以医道为枪 护山河无恙——来自八路军老战士孙思明的抗战故事
新华社· 2025-07-20 10:05
抗战时期医疗行业 - 八路军野战医疗所面临严重物资短缺,缺乏基础医疗设备如体温表、血压计,敷料需手工制作并用蒸笼消毒[7] - 医疗物资匮乏导致伤员死亡率上升,部分伤员因无法获得药品治疗而牺牲[8] - 除战伤外,野战所还需处理因恶劣卫生条件引发的疾病,如疥疮、夜盲症及高致死率的伤寒并发症[9][10] 医疗人员工作模式 - 看护员需夜间秘密巡诊,最远往返6里山路,换药过程需严格处理医疗垃圾以防暴露[5][6][7] - 医疗团队由民兵、妇救会成员协同组成,3人小组负责3个隐蔽点的伤员护理[5] - 违反医疗垃圾处理纪律曾导致医务人员与伤员遭日军杀害[7] 战后医疗行业发展 - 战地救护经验推动从业者系统学习医学理论,技术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2] - 资深从业者持续一线工作至80岁,并编著养生手册传递临床经验[14] - 行业传承注重培养新人,通过实战案例教育后代提升专业使命感[14] 行业历史影响 - 抗战时期缺医少药的困境成为从业者精进技术的核心动力[13] - 亲历者通过勋章、证书等实物资料向年轻一代传递行业历史责任[14]
又见丨一家12人 11条枪 一棵枣树上的抗战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7:20
历史照片分析 - 照片名为《一树的八路军》拍摄于1944年春天 画面中11人为八路军成员 左下角为一名小女孩 [1] - 树下最右侧人物为王正南 时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八分区七团参谋长 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毕业 曾为国民党营长 1939年脱离国民党组建抗日游击队后加入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 [1] - 其余10人包括王正南的叔父、四位亲兄弟、两位堂弟和两位表弟 均追随其参加八路军 [1] - 1944年家族成员在河南范县休整期间于住所门口枣树上拍摄此合影 照片捕捉了战时难得的团聚时刻 [1] 照片象征意义 - 照片虽已泛黄破损 但仍能感受到画面中人物在黑暗年代以自身为火种照亮土地的精神力量 [2] - 枣树被赋予"家国树"的象征意义 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 人物被喻为"枝头不肯凋零的春" [2] - 2016年王正南妹妹王雨平将保存72年的照片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使其成为民族记忆载体 [1][2] 人物背景细节 - 王正南从国民党军官转型为八路军指挥官的历程 反映了抗战时期的人才流动特征 [1] - 照片中人物关系显示抗战时期存在家族集体参军现象 王正南家族共有11人加入八路军 [1] - 拍摄背景揭示1944年八路军在河南范县的休整情况 为研究部队调动提供影像佐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