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交叉

搜索文档
火热报名中!2025全球眼科大会 | 医工交叉、共话创新
思宇MedTech· 2025-04-03 16:44
活动概况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GOC2025)将于2025年4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旨在加强全球眼科医疗器械行业交流合作并推动技术创新 [2] - 活动由眼未来联合思宇MedTech、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等多家机构共同主办,预计现场参会嘉宾500人 [4] 活动亮点 - 包含眼科创新主题演讲、圆桌论坛、颁奖典礼及创新产品展览,覆盖眼科器械全产业链话题 [5] - 发布《2025全球眼科创新年度白皮书》,展示全球眼科产业前沿技术动态 [5] 大会议程 上午议程 - 开幕环节包括白皮书发布、全球眼科器械创新大奖颁布及北京市/海淀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解读 [6] - 主题演讲涵盖万语大模型医疗应用、眼科手术机器人医工转化、眼部长效药物研发等方向,演讲方包括鹰瞳Airdoc、衔微医疗、瑞瞳生物等企业高管及北航教授 [6] - 圆桌论坛参与者涵盖爱尔康、启明创投、东北证券等产业链多方代表 [6] 下午议程 - 聚焦眼科临床技术创新,议题包括眼内微创介入技术、眼科新器械临床前研究、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等,演讲嘉宾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等顶级医疗机构 [6][7] - 专题讨论涉及脑机接口视觉重建、动态视力训练设备等前沿领域,参与方包括中科院自动化所等科研机构 [7] - 另一场圆桌论坛汇集医院、高校、政府及投资人等多方视角 [7] 参展信息 - 展会尚有空余展位,面向眼科医疗器械企业开放报名 [3]
血管外科医生的跨界探索:亓明教授谈医工交叉与器械创新
思宇MedTech· 2025-02-28 03:56
医疗器械创新与医工交叉 - 70%的医疗器械创新想法来自临床医生的实际经验和需求 [1] - 东北地区医工交叉处于萌芽阶段,探索机会与挑战并存 [1] - 亓明教授作为血管外科专家,代表医工交叉领域的探索者 [1] 医工交叉的驱动因素 - 头部专家已开展创新理念的科技成果转化,启发更多医生参与 [3] - 24年血管外科经验使亓教授对器械创新需求敏感 [3] - 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加深对医工交叉潜力的理解 [3] 医工交叉实践路径 - 器械研发需从临床需求出发,涉及传感器/AI/3D打印等技术 [5] - 必须考虑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实用性 [5] - 临床反馈与工程研发需密切配合形成持续改进循环 [6] - 跨学科团队合作是必要条件,需整合医生/工程师/材料专家等资源 [6] 区域医工交叉发展 - 东北地区学术氛围和资源整合相对薄弱 [7] - 计划成立医工交叉分会搭建临床与工程对接平台 [7] - 平台将促进本地医院/企业/政府间合作,对接外部资源 [7] 行业发展趋势 - 医疗器械创新需结合临床需求/患者体验/治疗效果 [7] - 不同地区/科室的多样化需求为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7] - 期待更多创新者深耕本地市场推动全国医工交叉发展 [8]
罗森博特完成C轮融资,全球首创的智能化骨科解决方案向商业化落地迈进
IPO早知道· 2025-01-20 03:35
公司融资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完成C轮融资 由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和美敦力中国基金共同领投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和高特佳投资跟投 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智能化骨科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推广及后续产品研发迭代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专注于智能医疗领域原始创新 确立了"以临床刚需为驱动 以深度医工交叉原始创新为基础"的发展路径 推动骨科手术向智能化、微创化、标准化发展 [2] - 公司选择以国际公认最难的骨盆骨折闭合复位作为切入点 开发出全球首个可以完成复杂骨折微创复位操作的手术机器人系统 构建了足够深的技术护城河 [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产品罗森万相®️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术中骨折实时3D导航、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操作、智能手术规划等先进技术 [3] - 该系统已在14省市自治区20多家医院完成300余例手术 闭合复位成功率大于98% 优良率大于95% 远超专家徒手复位治疗水平 显著降低医生术中的辐射损伤 [3] - 2024年2月21日 罗森灯塔®智能化小型手术机器人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主要适用于创伤和脊柱手术的定位导航 具有精准定位、小巧稳定、灵活便捷等特点 [3] - 2024年9月 罗森擎天®电控弹性牵引取得北京市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成为从医工交叉理念创新到产品创新的典型案例 [3]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骨盆骨折闭合复位一直是临床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迟迟未能攻下的堡垒 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均围绕该问题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 但一直未有成型的系统进入临床应用 [3] - 公司产品有效弥补了现有骨科手术机器人复位功能的缺失 提高了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手术的治疗水平 提升了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 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空白 [5] - 全球骨科手术正在经历数智化变革 AI、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对骨科手术有较强的赋能机会 [5] - 手术机器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在同步提升 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公司实现了"将最困难的环节交由机器人完成" 这是手术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