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

搜索文档
“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抗战专题展开幕 306件(套)文物再现川渝抗战贡献
四川日报· 2025-08-23 01:32
展览主题与背景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以"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为主题 聚焦川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 [4] - 展览由四川省委宣传部 重庆市委有关单位等联合主办 四川博物院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承办 汇集49家文博及档案机构藏品 [5] - 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网信办 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4] 展览结构与内容 - 展览分为"引领方向" "共赴国难" "稳固后方" "挺起脊梁" "高奏凯歌"五个篇章 系统呈现川渝地区支援抗战的史实 [5] - 展陈306件(套)文物 包含一级文物及日本侵华直接物证 覆盖13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 [6] - 包含川军"死"字旗复制品 冯玉祥隶书"还我河山"真迹 故宫南迁文物如康熙款画珐琅莲花纹盖碗等代表性展品 [6][7] 历史数据与文物亮点 - 展出1945年《新华日报》社论《感谢四川人民》放大喷绘 明确记载"四川成为正面战场政治军事财政经济中心"的历史定位 [9] - 呈现日本投降直接物证 包括《大公报》刊登投降消息的报纸 丰子恺创作于投降后第三天的《胜利之夜》画作 [7] - 通过东北抗日联军简章 赵一曼烈士靰鞡鞋 出川抗日将士家书等文物具象化历史场景 [6] 展览形式与教育意义 - 设置抗战老兵寄语区 多媒体互动区 抗战遗址查询系统及歌曲选听功能 增强参观体验 [8] - 采用互动感应装置 参观者经过时可触发烟花绽放特效 呼应抗战胜利庆祝场景 [8] - 开展馆校合作 联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及中小学校征集"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主题创意作品 [8] 社会反响与参观者反馈 - 展览开幕后参观者络绎不绝 成都市民专程带子女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0] - 初二学生观展后表示被川军奉献精神震撼 将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10]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新作激发爱国热情
新华社· 2025-08-22 22:20
展播活动概况 - 中央宣传部与广电总局于8月至10月开展电视作品展播活动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推出12部新创作电视剧和纪录片 [1] 作品内容与主题 - 电视剧《阵地》艺术再现《义勇军进行曲》首次灌制唱片场景 展现文化抗战精神 [2] - 纪录片《东北抗联》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坚持游击战争 《台湾光复80年》展现台湾同胞支援祖国抗战事迹 [2] - 纪录片《正义之战》通过吉鸿昌 赵一曼 张自忠等英烈事迹展现民族气节 《山河铭记》讲述佟麟阁 赵登禹 "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战斗事迹 [3] - 纪录片《胜利1945》呈现重庆大轰炸 延安抗战文化 高校内迁与文物南迁等历史事件 展现军民坚韧精神 [3] - 纪录片《家书——四万万人的抗战记忆》聚焦战争年代家书题材 通过个人书信展现历史细节 [5] - 纪录片《心安何处》跟踪拍摄日本遗孤群体 反映战争对普通民众的长期伤害 [6] - 电视剧《归队》讲述抗联战士与组织失联后坚持斗争的故事 展现人性微光 [6] - 电视剧《阵地》通过陶行知 张曙 茅盾 田汉等文化界人士事迹 揭示文化抗战对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7] - 多部作品涵盖东北抗联配合苏军反攻 "飞虎队"合作 白求恩事迹 开罗会议 波茨坦会议 东京审判等国际视角内容 [8] 制作技术与史料运用 -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胜利》等纪录片首次公开中国 俄罗斯 美国 英国 日本等多国历史影像 包括毛泽东早期视频 一二·九运动现场画面等 [9] -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通过大面积种植小麦 按年代技术烧制墙砖等方式还原真实场景 [10] - 《归队》严格还原历史细节 包括服装补丁位置 伤痕形状 物品光泽等 [11] - 多部纪录片从国内外权威机构搜集史料 采访抗战老兵 英烈后代 亲历者及专家学者 [11] - 《家书》《东北抗联》等运用AE特效 三维动画 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历史图片 视觉化呈现家书 生成再现宜昌大撤退等场景 [11] 创作理念与社会影响 - 作品通过多元叙事视角将宏大历史与个体命运结合 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统一 [6][8][11] - 展播作品旨在激发爱国热情 弘扬抗战精神 促进民族记忆传承 [1][13]
荧屏上的民族记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新作激发爱国热情
新华社· 2025-08-22 22:14
展播活动概况 - 中央宣传部和广电总局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于8月至10月开展电视作品展播活动 包含12部新创作的电视剧和纪录片 [4] 作品主题与精神诠释 - 作品通过多元叙事视角和求真的艺术表达 生动诠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淬炼出的伟大抗战精神 包括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爱国情怀 [6] - 《东北抗联》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在残酷环境中坚持游击战争的重大事件 《台湾光复80年》讲述台湾同胞秉持"欲救台湾 先救祖国"信念支援祖国抗战 [8] - 《正义之战》展现吉鸿昌 赵一曼 张自忠 狼牙山五壮士 赵尚志 戴安澜等抗日英烈的悲壮史诗 体现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10] - 《山河铭记》讲述佟麟阁 赵登禹 "八百壮士" 东北抗联八女投江 陈怀民 杨靖宇 刘老庄八十二勇士等志士仁人的英勇事迹 展现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2] - 《胜利1945》通过重庆大轰炸 延安抗战文化 高校内迁与故宫文物南迁等事件 展现中国军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2] 叙事视角创新 - 多部作品从个体命运和内心世界入手 如《家书——四万万人的抗战记忆》全片聚焦战争岁月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家书 展现真实历史细节 [13] - 《心安何处》以跟踪拍摄方式记录日本遗孤在中日两国的生活现状 通过个体命运悲剧反映侵华战争对普通民众的伤害 [16] - 《归队》讲述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抗联战士和东北百姓在绝境中完成精神与行动"归队"的故事 展现血与火中的人性微光 [18] - 《阵地》讲述桂林"文化抗战"故事 包括陶行知"岩洞教育" 张曙抗战歌曲 茅盾小说 田汉话剧等 揭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对凝聚民族精神的关键作用 [19] 国际视野与贡献 - 《山河铭记》《正义之战》《胜利》等作品记录东北抗联配合苏军反攻 中国军人与"飞虎队"并肩作战 白求恩等国际友人献身中国医疗事业等合作事例 [20] - 聚焦开罗会议 波茨坦会议 东京审判等重大事件 展现中国战场的世界性贡献和国际社会对华支援 彰显人类共同捍卫正义与和平的力量 [20] 制作技术与历史真实 -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胜利》等纪录片首次公开披露来自中国 俄罗斯 美国 英国 日本等国家的历史影像 包括毛泽东在延安最早视频 一二·九运动现场画面等 [24] - 电视剧注重真实人物塑造和场景还原 如《我们的河山》大面积种植小麦精准呈现季节变化 用当年技术烧制墙砖模拟城墙质感 [25] - 《归队》严格还原历史细节 包括战士啃树皮 与狼搏斗 冰雪生存等场景 要求服装补丁位置 伤痕形状 旧物光泽贴合角色经历 [25] - 纪录片加强史料挖掘 《台湾光复80年》《正义之战》从国内外权威档案馆搜集史料 《胜利》等采访抗战老兵 英烈后代 亲历者和专家学者 [27] - 运用AE特效 三维动画 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历史图片进行效果强化 对家书进行视觉化呈现 对宜昌大撤退 "纸片轰炸"等历史场景生成再现 [29] 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 作品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 使历史成为可感可知的生命体验 实现艺术化的历史表达 [21] - 纪实影像作为历史的保管箱和精神的播种机 帮助观众在触摸过往温度的同时转化赤诚为前行力量 [24] - 通过鲜活人物和感人故事将伟大抗战精神形象化生动化 唤起对历史的铭记 对先烈的缅怀 对和平的珍爱 [31]
这支八十年历史的龙狮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
新华网· 2025-08-22 20:38
文化传承与历史沿革 - 北山胜利醒狮队成立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以"胜利"命名并持续80年未更名 [2] - 醒狮队承载"以武止戈"的武术精神与爱国情怀,同时传承抗战精神与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精神 [2] - 1948年醒狮队受邀赴澳门表演,现存百人规模黑白合照记录历史 [2] - 80周年庆典上23名舞动50米长金龙的队员均为1948年合照成员后代 [2] - 94岁的杨耀全与88岁的杨平光为新狮点睛,延续传统仪式 [1] 经济发展与区域联动 - 改革开放后珠海成为经济特区,北山村建成工业区并吸引外资及港澳台资,实现农工商贸多元发展 [4] - 1993年北山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珠海市香洲区首批"亿元村" [4] - 港珠澳大桥开通及"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使北山村作为桥头堡迎来蝶变 [4] - 村民赴港澳工作、与港澳投资商合作建厂,形成紧密联动关系 [4] - 20世纪80年代香港乡亲鲍金浩每年捐资添置新狮头与新衣 [4] 文化创新与青年聚集 - 北山村开展古建活化保育,修复超100栋历史建筑并孵化本土原创品牌100余家 [5] - 现有各类商户230余家,成为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青年聚集地 [5] - 吸引港澳青年创业,形成国际音乐、世界美食等多元文化融合生态 [5] - 2018年狮队总教头伍建威赴澳门学习蔡李佛拳,2019年更名为"北山蔡李佛胜利龙狮团" [5] - 新生代队员加入龙狮团,实现百年传统的血脉延续 [8]
香港举行“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大型巡回展览
新华社· 2025-08-22 13:01
据了解,此次展览活动在为期8天的主展结束后,将深入全港十八区及部分大中小学校进行巡展,让抗 战精神融入市民的生活场景和青少年的学习课堂,引导港人增强国家认同感,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 中国人。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驻港国家安全公署署长董经纬、外交部驻港 公署特派员崔建春、解放军驻港部队副司令员谭志伟等出席开幕礼。 李家超致辞表示,期望香港市民通过此次展览,以及特区政府与各民间团体举办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 活动,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这段中华民族不能磨灭的共同记忆。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致欢迎辞表示,期待与香港社会各界一道,以此次 展览为崭新契机,把历史伤痛转化为勇毅前行的磅礴动力,将先烈精神熔铸成不懈奋斗的滚烫热情, 在"一国两制"的康庄大道上,共同书写香港与祖国同频共振的时代新章。 新华社香港8月22日电(记者曹霁阳)"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2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逾两百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开幕礼。 本次展览活动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旨在传承抗战精神、凝聚和平共识,从历史中 ...
演员刘烨在《人民日报》撰文
新华日报· 2025-08-22 12:37
电影行业历史与作品 - 长春电影制片厂自上世纪40年代末推出多部经典国产抗战电影 包括《中华女儿》《平原游击队》《赵一曼》《两个小八路》等作品 深刻影响中国观众[3] - 反法西斯题材译制电影同样具有广泛影响力 例如1966年法国影片《虎口脱险》以惊险紧张与诙谐幽默结合的方式获得观众认可[4] - 全球反法西斯题材电影产量持续增长 1940年至1945年间约300部问世 迄今总数超过1300部 IMDb统计标注该标签的影视作品已超4900部[7] 重要电影作品与成就 - 2009年上映电影《南京!南京!》由陆川执导 以南京大屠杀惨案为主题 通过高度还原的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等细节营造真实感[5] - 该片在国际影展获得多项荣誉 2023年被美国《综艺》杂志评选为全球影史30部最佳战争电影之一[6] - 电影通过记录历史事实引发全球共鸣 美国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收到影片光盘后表示愿意更多了解中国历史[6] 行业合作与文化影响 - 中外电影合作深化 美国演员布鲁斯·威利斯参与中国抗战题材电影拍摄 认为该题材属于全世界且每个人都应参与[7] - 国际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台儿庄战役等珍贵抗战史料 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抗战的重要窗口[8] - 电影作为文化载体促进国际交流 伊文思遗孀玛瑟林女士家中陈列中国瓷器刺绣画作 并强调记录记忆与互爱的重要性[8]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航天系统离退休人员书画作品展在京开幕
新浪财经· 2025-08-22 02:21
活动概况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庞锦出席并致辞,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李洋主持开幕式 [1] - 展览展出了航天系统离退休人员创作的书法作品160幅和绘画作品40幅 [1] 精神内涵 - 庞锦强调需从展览中汲取历史智慧、感悟精神伟力、激发爱国热情,将抗战精神和航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 李洋指出作品勾勒山河破碎的悲壮与抗争,书写英雄先辈的誓言与担当,描绘航天报国的成就与辉煌 [1] - 书画作品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并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1]
文化之约丨回溯烽火岁月 见证不朽功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2 02:11
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 - 展览于北京开幕 展示2012年以来"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实施后的部分整理成果 涵盖中国共产党宣言 战士家书 战斗纪实及文艺作品等 [5] 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献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七七事变后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 [6] - 展览文献来自江苏省档案局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机构 包含红色期刊 报纸 地图 日记 家书等类型 [6] - 《八一宣言》明确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对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6] 八路军与抗日根据地文献 - 《八路军抗战期刊汇编》首次影印出版近百种珍稀期刊 包括《战场画报》《冀南群众》等 以晋冀鲁豫 晋察冀根据地文献为主 [7] - 《中华抗战期刊丛编》系首次以抗战为主题的大型红色期刊影印 系统整理八路军新四军期刊 绝大部分首次公布 [7] - 《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期刊汇编》收录111种750余期期刊 覆盖战事通报 生产建设 文艺创作等方面 绝大部分首次整理出版 [7] 全民族抗战记忆 - 国立北平图书馆副馆长袁同礼南迁后联合学者成立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 以"无禁区无边界"原则构建全球史料采集网络 形成数万件档案 [8] - 征辑会获周恩来支持 1939年接收林伯渠转交书籍50册及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提供的《毛泽东救国言论选集》等数十种书报 [8] 抗战文艺作品 - 文艺工作者创作大量诗歌 话剧 版画等作品 在鼓舞士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9][10]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珍稀抗战文献汇刊》收录400余件套珍稀文献 包括图书 日记 信件 歌本乐谱等 多数首次公开出版 [10] 文献保护计划 - 2012年启动"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针对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文献进行抢救性保护 [11] - 该计划2016年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7年写入文化发展改革规划 2021年纳入文旅部"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 [11] - 计划实施10余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包括完善工作机制 开展文献普查 显著征集成果 推进数字资源建设等 [12] - 期间举办系列主题展览 如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文献展 2016年建党95周年文献展 2017年建军90周年文献展等 [12]
共迎9月3日!受阅部队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央视网· 2025-08-22 01:16
阅兵规模与组成 - 阅兵由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组成,展示数百台地面装备和上百架飞机 [3] - 受阅力量涵盖各战略方向、各军兵种和各类型部队,体现联合体制建设发展 [3] - 徒步方队包括仪仗方队和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军种,新域新质力量首次亮相参阅序列 [1] 武器装备展示 - 集中亮相一批智能技术集成高、科技创新成果多的新型武器装备 [1] - 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大多采取混合编组,一个方队多型装备、一个梯队多个机种 [5] - 展示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和战略威慑实力,体现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5] 训练方法与技术创新 - 利用智能训练辅助系统实时捕捉单兵、单排面训练姿态,通过视频截取编辑和逐帧回放精准定位问题 [10] - 科学运用北斗定位系统、智能评估系统和模拟仿真手段辅助基础训练和编队训练 [14] - 采用科学组训方法节省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效,不打"疲劳战"保持高水平训练质量 [12][14] 阅兵设计特点 - 在全军范围遴选抗战英模单位参加受阅,彰显抗战精神弘扬和红色基因传承 [5] - 整体设计注重历史血脉传承与新时代强军成就结合,提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 - 编组样式体现军事力量最新布局,综合训练场集部队驻训和院校教学等多功能于一体 [1][8]
林武走访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并发放纪念章
大众日报· 2025-08-22 01:00
核心观点 - 省委书记林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走访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并发放纪念章 体现党中央对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关心爱护 强调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和抗战精神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1] 走访慰问活动 - 林武于8月21日走访张友三 徐迅 泽萍同志家中 关切询问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 为三人佩戴纪念章 [1] - 老战士老同志们佩戴纪念章后感到十分光荣 衷心感谢党的关怀 祝愿党和国家事业蒸蒸日上 [1] 纪念章发放背景 -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发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作出部署 [1] - 发放纪念章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关心爱护 [1] 工作指示要求 - 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革命先辈英雄事迹 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1] - 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1] - 要锚定"走在前 挑大梁"目标 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1] - 要带着感情责任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让老战士老同志感受党和政府温暖 安享幸福晚年 [1] 参加人员 - 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 山东大学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