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又一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被立案!近期第8家涉刑,多家事关财务造假!
梧桐树下V· 2025-08-06 12:05
ST帕瓦高管涉嫌职务侵占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 - 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4,142万元,占用销售货款4,991.88万元,合计19,133.88万元[2] - 截至2025年7月26日仅归还3,000万元[2] 7月上市公司高管刑事犯罪概况 - 7月以来第8家上市公司高管/实控人因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牵涉刑事犯罪[3] - 涉及公司包括红相股份、力源科技、金通灵等[4][6][7] 红相股份财务造假详情 - 2017-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5] - 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收和利润[5] - 2017年虚增营收10,489.44万元(占14.10%),虚增利润5,972.44万元(占38.03%)[5] - 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和2020年可转债构成欺诈发行[6] 力源科技违规披露 - 实际控制人沈万中被判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6] - 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项目进度虚增营收1.04亿元(占24.71%),虚增利润2,707万元(占68.23%)[6] 金通灵财务造假 - 连续六年提供虚假财务数据[7] - 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7] - 涉及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股票罪[7] ST起步欺诈发行 - 通过虚增利润进行财务造假[8] - 在可转债募集说明书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8] - 涉及欺诈发行证券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8] ST东时操纵证券市场 - 实际控制人徐雄犯操纵证券市场罪[10] - 被判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罚金1.7亿元[10] 瑞斯康达虚假业务 - 开展无业务实质的专网通信虚假业务[11] - 2019年虚增营收3.51亿元(占13.21%),虚增利润6,379万元(占32.82%)[12] 退市锦港财务造假 - 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利润[13] - 2022年虚增利润3,610万元(占22.46%)[13] - 2018-2021年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虚增营收和利润[14]
从财务造假到实控人被立案调查,ST帕瓦风波不断,两年亏损近10亿
证券之星· 2025-08-06 05:28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前董事长张宝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 - 审计机构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 主要涉及与供应商交易价格不公允问题 累计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亿元[2] - 公司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虚增在建工程等问题 导致2023年年报及2024年各期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2] - 张宝通过供应商及销售货款占用公司资金合计1.91亿元 按LPR利率计算本息合计达2.04亿元[3] - 截至2025年7月25日 公司仅收到张宝归还的占用款项3000万元[5] - 公司在2024年年报披露前频繁更换审计机构 先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三个月后又重新聘请天健[2][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9.54亿元(调整后) 同比下滑42.38% 归母净利润为-2.48亿元(调整后) 同比由盈转亏[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49亿元 同比下滑0.6% 归母净利润为-7.27亿元 同比亏损加剧[6] - 公司连续两年亏损金额合计达9.75亿元[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0.8亿元 同比下跌超72% 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 尚未走出亏损[9] 产品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6] - 2024年三元前驱体销量为1.68万吨 同比增长37.94% 但产品单价同比下降24.05% 降至5.54万元/吨[7][8] - 核心产品出现亏本销售 单晶型NCM三元前驱体毛利率为-18.81% 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毛利率为-48.35%[8] -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9.88% 同比减少20.29个百分点[8]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4.2亿元 同比增长68.22%[8] 行业与产能状况 - 三元前驱体行业面临产能普遍扩张 竞争加剧并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9] - 公司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为49.86%[9] - 首发募投项目"年产2.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已于2024年8月建成结项 但在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新增产能消化存疑[9] 管理层变动 - 张宝已于2025年5月23日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5] - 公司董事会选举王宝良接任董事长一职 并聘任其担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9] - 王宝良曾在2016年9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担任公司董事长[9]
TEMPUS DEADLINE ALERT: Bragar Eagel & Squire, P.C. Reminds Investors that a Class Action Lawsuit Has Been Filed Against Tempus AI, Inc. and Encourages Investors to Contact the Firm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8-05 23:02
诉讼事件 - 针对Tempus AI Inc的集体诉讼已提交至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地方法院 代表2024年8月6日至2025年5月27日期间购买公司证券的所有投资者 [1] - 投资者需在2025年8月11日前申请成为首席原告 [1] 指控内容 - 公司被指控夸大与关联方签订的非约束性选择权协议价值 部分收入通过自筹资金实现 [3] - 与软银合资项目存在"资本循环"嫌疑 可能虚增收入 [3] - 收购的Ambry Genetics涉嫌采用激进且可能不道德的计费模式 [3] - 阿斯利康通过Tempus与Pathos AI的三方协议实施"过账支付" 变相减少财务承诺 [3] 做空报告 - Spruce Point资本管理公司2025年5月28日发布报告 质疑公司管理层历史记录显示其有在股东亏损前套现的行为 [4] - 报告指出公司AI技术能力被夸大 董事会成员曾涉及财务重述的问题公司 [4] - 质疑公司与阿斯利康及Pathos AI的交易存在会计处理激进问题 [4] 市场反应 - 做空报告发布次日公司股价单日下跌12.67美元(19.23%) 从65.87美元跌至53.20美元 [5]
证监会正着手加强对资本市场造假第三方的约束力度
搜狐财经· 2025-08-05 13:36
监管立法进展 - 证监会启动《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立法程序 拟从行政法规层面明确对造假第三方的处罚权并赋予监管部门直接立案调查与处罚的权力 [1] - 新条例与《刑法修正案(十一)》形成呼应 将填补行政处罚层面空白 形成行政处罚加刑事追责的双重震慑 [1] 跨部门协同机制 - 证监会建立线索移送机制 按主体性质移交相关部门 涉及银行的移送金融监管总局 涉及央企的移送国资委 地方国企和私企移交地方政府 [2] - 2025年上半年证监会已向相关部门移送第三方造假线索47起 其中12起涉及银行流水异常和函证造假等关键环节 [2] 司法追责实践 - 第三方配合造假首次被司法确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广州高倬信息科技因提供虚假采购合同被法院判定承担3%连带赔偿责任 [2] - 刑事追责方面 2025年公安部公布的5起典型案例中4起涉及第三方配合造假 相关责任人被以操纵证券市场罪等罪名追究刑责 [3] 执法成效与数据 - 2025年前十个月证监会查办财务造假相关案件超600件 罚没款金额超百亿元 其中涉及第三方配合造假案件占比达37% [3] - 在赛为智能案中 深圳昊天等四家第三方公司被法院判定承担3%连带赔偿责任并被移送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处置 [2] 典型案例处罚 - 越博动力案中两名配合造假第三方个人被合计罚款230万元 [1] - ST金洲案中配合方新疆袋鼠证券基金实控人被没收违法所得4808万元并处1.44亿元罚款 [3]
广济药业:财务造假遭处罚引爆经营危机,两年亏损4.35亿陷生存困局
全景网· 2025-08-05 09:48
财务违规事件 - 广济药业全资子公司济康医药在2022年经销业务中采用总额法替代净额法确认收入 导致2022年前三季度财报虚增营收3.21亿元 其中Q1虚增4560.16万元(占当期营收25.49%) Q2虚增1.37亿元(占26.68%) Q3虚增1.38亿元(占20.49%) [2] - 公司于2023年4月发布差错更正公告 2024年10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最终被处以15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阮澍和财务总监胡明峰各被处以80万元罚款 [2] - 财务总监胡明峰在处罚落地前一日(7月21日)辞去副总经理职务 [3] 经营业绩恶化 - 2023年营收小幅下滑至7.38亿元 净利润亏损1.40亿元 毛利率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至27.40%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由正转负 [5] - 2024年营收再跌13.42% 亏损加剧至2.95亿元 两年累计净亏损达4.35亿元 创上市25年来最差纪录 [8] - 2025年上半年预亏6700万元-8350万元 显示下行趋势仍在延续 [8] 财务指标恶化 - 销售毛利率从2023年27.40%进一步降至2024年18.74% [5][8] - 存货周转率从2022年2.60降至2023年2.06和2024年1.67 显示产品滞销和库存积压 [8]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底39.58%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64.19% [8] 业务结构问题 - 原料系列产品(主要为维生素B2系列)收入占比高达82.83% 但毛利率降至17.66%的历史低位 [8] - 制剂系列产品收入大幅下跌65.26% 收入占比不足10% [8] - 公司过度依赖维生素B2业务 该产品周期性明显 价格波动大 [4] 行业环境挑战 - 维生素B2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新进厂家增多导致产能过剩 面临严重供大于求局面 [7]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价格下行震荡 [7] - 维生素B2市场空间天花板有限 公司近20年未能突破7亿元营收规模 [9] 战略发展举措 - 公司实施"内生式拓展+外延式并购"发展战略 构建以维生素B族产品为核心的原料产品集群 [9] - 2023年收购山东百盛资产 新增异VC钠、乳酸及乳酸盐系列产品等新业务线 [4] - 新业务线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产能未完全释放 技术工艺仍在提升 [7]
实控人被立案 ST帕瓦风波再起
经济观察网· 2025-08-04 08:10
公司治理危机 - 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及董事张宝因涉嫌职务侵占于2025年8月1日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1][2] - 张宝通过供应商及销售货款占用公司资金合计1.91亿元 其中2022-2024年分别占用7403.20万元、8538.62万元和3192.07万元 [2] - 公司因内控失效于2025年4月30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帕瓦 [2] 财务违规与审计问题 - 2023年通过调整子公司贸易业务收入确认方式 将营收调减1.36亿元 [4]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2024年财报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指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4] - 2021-2023年在建工程金额从2.01亿元激增至3.37亿元 但同期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 [4] 经营业绩恶化 - 2023年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下降29.26% 净利润亏损9737.0万元同比下降166.79% [3] - 2024年亏损扩大至7.27亿元 同比降幅达193.37% [3] - 上市募资总额17.43亿元 超募8575.21万元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5.95亿元 [3]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5月22日张宝辞去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 仅保留董事及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2] - 5月20日副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程磊辞职 其通过战略配售持有的8.62%股份解禁 [5] - 6月18日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袁建军因个人原因辞职 [5] 行业竞争压力 - 三元前驱体市场出现产能过剩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巩固优势 [6] - 中小厂商面临价格战与客户流失双重压力 高镍化等高端产品未能及时转化为盈利能力 [6] - 前五大客户河南福森新能源注册资本9000万元但实缴资本为零 2021年7月被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 [7] 市场表现 - 股价从上市首日最高45.92元/股跌至2025年8月1日收盘价10.01元/股 [6] - 总市值缩水至15.92亿元 低于IPO募资净额15.95亿元 [3][6] - 截至2025年8月4日收盘价9.95元/股 总市值15.83亿元 [7]
达华智能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年内5家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
证券日报· 2025-08-02 00:09
资本市场严监管趋势 - 今年以来已有66家上市公司发布被立案调查公告 [1] - 其中5家公司明确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 [1] - 监管部门对退市公司持续严监管 强调不能"一退了之" [2] 立案调查原因分布 - 50家公司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 占比75.76% [1] - 5家公司股东高管因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 其中4家已收到行政处罚 [1] - 5家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 包括元成环境等 [1] - 3家公司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 [1] - 3家公司因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被立案 [1] 立案调查新特点 - 部分立案告知书开始明确调查指向 如元成环境被指"年报财务数据虚假披露" [1] - 退市后仍被追责 已有5家退市公司或其相关方被立案 [2] 市场影响 - 明确调查指向有助于投资者更具体评估风险 [2] - 提升执法透明度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 [2]
年内5家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
证券日报· 2025-08-01 16:05
上市公司监管动态 - 福州达华智能科技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截至8月1日年内共有66家上市公司发布立案调查公告 其中50家涉及信披违规占比75 76% [1] - 5家公司明确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 包括元成环境涉嫌年报财务数据虚假披露 [1] 立案调查原因分类 - 信披违规为主要原因共50家 短线交易涉及5家 财务造假涉及5家 内幕交易涉及3家 未按期披露报告涉及3家 [1] - 5家退市公司后续被立案 其中4家涉及信披违规 1家未按时披露年报 [2] 监管趋势与市场影响 - 证监会立案告知书调查指向更明确 有助于投资者评估风险并调整决策 [2] - 监管部门提升执法透明度 强化退市后持续监管 强调不能"一退了之" [2]
*ST太和股东何文辉724.27万股份被冻结或标记,或还面临股民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8-01 04:37
股东股份冻结 - 公司股东何文辉持有11,963,918股,占公司股份数量的10.56% [2] - 本次被冻结股份5,169,094股,被标记股份6,794,824股,合计占公司股份数量的10.56% [2] - 公司表示本次股份冻结事项不会对生产经营、控制权、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产生影响 [2] 行政处罚事项 - 公司因未审慎考虑凤岗河项目治理争议对收入确认的影响,虚增2018年收入798.96万元 [3] - 虚增收入形成的应收账款导致2018-2022年年度财务报表中坏账准备、利润总额不准确 [3] - 上海证监局决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 [3] - 对何文辉给予警告并处以75万元罚款,对徐小娜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3] 投资者索赔 - 2021年1月28日至2023年7月11日期间买入且持有太和水股票的受损股民可依法索赔 [4] - 索赔可通过公号"雷助吧"报名,获赔前无任何费用 [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7日,注册资本11324.7072万人民币 [4] - 主营业务为水环境生态建设和维护业务、饮用水业务 [4] - 公司董事长为吴靖,董秘为何凡(代),员工人数388人 [4] - 实际控制人为董津、何凡、蒋利顺 [4] - 公司参股26家企业,包括崇仁县巴和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5亿元、1.83亿元、1.0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5.37%、10.89%、43.53% [5]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2.87亿元、-3.3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73.56%、79.31%、16.37% [5] - 同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6.45%、22.04%、36.27% [5] 风险信息 - 公司自身天眼风险78条,周边天眼风险708条 [6] - 历史天眼风险0条,预警提醒天眼风险492条 [6]
7月6家财务造假公司被判刑
搜狐财经· 2025-08-01 03:19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力源科技实控人沈万中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1][2] - 公司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0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0.27亿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24.71%和68.23%[2] - 造假手段为通过提前确认11个水处理项目进度虚增业绩涉及2021年半年报三季报和年报[2][6] 监管处理过程 - 浙江证监局2022年9月对力源科技出具警示函2023年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2023年6月作出行政处罚[1][5] - 公司被罚款300万元6名责任人合计被罚700万元其中沈万中被罚300万元[2] - 上海市公安局2024年3月对沈万中取保候审2024年7月完成刑事判决[3] 行业监管趋势 - 2024年7月有6家上市公司涉及刑事处罚包括金通灵ST起步ST东时瑞斯康达锦州港等[7][8] - 监管部门强化行刑衔接机制对财务造假行为同步采取行政处罚和刑事移送[9] - 行政处罚到刑事处罚间隔时间缩短体现监管力度与效率提升[1][9] 财务造假特征 - 力源科技造假仅持续一年因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调查效率高[1][4][5] - 提前确认收入是常见造假手段当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时易暴露[6] - 公司2021年5月上市2022年4月披露造假年报上市后短期内即出现造假行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