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

搜索文档
南非侨界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26 03:02
座谈会背景 - 南非华侨华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在约翰内斯堡举行 [1] - 中国驻南非使馆公使覃展鹏及南非各界侨领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 [1] 历史意义与精神传承 - 非洲(上海)总商会会长朱怡苑强调铭记历史启迪未来 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力量和历史记忆化为促进中南合作行动 [4] -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教育与文化传播 - 非洲华文教育基金会中文学校校长韩芳主张中文学校需在语言教学基础上向年轻一代讲述抗战事迹 强调中非共同经历殖民苦难的背景 [4] - 旅南侨胞应发挥深耕当地优势 向南非各界介绍中国人民抗战英雄事迹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4] 侨胞角色与中南合作 - 南非贵州商会会长袁瑛指出海外侨胞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 需为中南交流架桥并为民族复兴助力 [4] - 旅非侨胞应成为和平使者 基于中国与非洲共同经历殖民压迫苦难的背景增进相互理解 [4]
港澳台简讯:香港特区政府优化跨境私家车过境措施
新华网· 2025-08-26 03:02
跨境交通优化措施 - 香港运输署宣布自26日起持有香园围管制站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的跨境私家车可在每日午夜12时至上午6时30分经落马洲管制站过境 [1] - 该安排旨在促进粤港进一步融合并提升旅客通关效率 [1] 文化展览活动 - 香港入境事务处举办为期六周的山河永固·口岸峥嵘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国门油画展展出28幅内地画家杨永智创作的油画作品 [2] - 展览旨在向社会传递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和先烈的家国情怀 [2] 科技创新成就 - 香港代表团在硅谷国际发明节荣获27面金牌及8个特别大奖包括全场最高荣誉大奖IFIA大奖及WIPO大奖 [3] - 代表团成员来自香港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不同单位 [3] -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社交平台发文祝贺获奖团队 [3]
再现东北人民誓死抗战的壮阔历史
辽宁日报· 2025-08-26 01:04
作为国内首部以杂技剧形式深度呈现东北人民誓死抗战历史的作品,《先声》实现了传统杂技技艺 与现代艺术表达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性发展。 8月23日至24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 电视局联合出品,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杂技剧《先声》,在国家大剧院震撼上演。 《先声》的突破,首先在于打破了传统杂技"重技轻叙"的局限,构建起"技艺为骨、叙事为魂"的艺 术体系。剧中汇集了软钢丝、舞狮、爬杆、车技等30余项高难度杂技节目,更创新编排了"摩托飞 车""集体网吊"等定制化表演,让每一项技艺都成为叙事的语言。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中唯一的杂技 剧,这部融合高难度杂技与沉浸式叙事的作品,以独特艺术视角再现东北人民誓死抗战的壮烈史诗,让 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超技艺承载厚重历史。演员们以身体为笔,用"飞杠"象征浴血冲锋,"爬杆"演绎不屈抗争,"网 吊"诉说家园破碎与信仰升腾,将战火硝烟与民族气节具象为极具张力的视听语言。 此次演出是《先声》历经打磨后的第三次进京展演,也是沈阳杂技演艺集团作品首次登上国家大剧 院 ...
有一种胜利,叫历经苦难依然胸怀大爱(新作速评)
人民日报· 2025-08-25 22:40
纪录片内容与主题 - 纪录片《心安何处》以日本战争遗孤个体叙事切入宏大历史 兼具情感温度与历史厚度 为传承抗战精神提供生动影像[1] - 通过平行蒙太奇手法穿梭中日两国 将遗孤个体命运转化为珍视和平的鲜活教材[1] - 揭露侵略战争对普通人的无差别伤害 使抗战历史从宏观战场下沉至家庭场景[3] 人物案例与情感表达 - 庄山纮宇1987年带全家回熊本 两年后独自返回牡丹江生活 因在中国才有家的感觉[1] - 郜凤琴持收养立据寻生母 1982年重逢后生母为维护新家庭拒绝相认 称"怪这场不该发生的战争"[1] - 池田澄江81岁冒雨祭拜牡丹江养父母墓 称"天都哭了" 代表4000多名日本遗孤从历史符号还原为血肉之躯[2] - 木村成彦80岁筹备遗孤书画展致敬中华民族 提及养母用"嚼奶布"喂养出生7天的他[2] 社会影响与文化价值 - 遗孤二代佐佐木弘志开设"一笑苑"养老院 以汉语照护遗孤老人 提供中国氛围的暮年慰藉[1] - 摄制组寻访中日10余座城市 留存超200小时超高清纪实影像 凸显纪录片作为活历史档案的文化抢救功能[3] - 4K超高清镜头捕捉泪花、褶皱、笔颤等细节 将历史创伤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视听体验[3] 历史意义与时代呼应 - 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主题形成深层呼应[3] - 警示侵略战争对人的摧残远未随硝烟散去 胜利不仅是战场凯歌 更是民族以博大胸怀面向未来的选择[3]
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8-25 22:27
百团大战相关历史图片 图为百团大战中攻破河北涞源东团堡后欢呼胜利的八路军 战士。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百团大战相关历史图片 图为百团大战中围坐学习的八路军战士。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解员 张 婕: 百团大战相关历史图片 图为八路军战士在爆破新矿大烟囱。 百团大战纪念馆供图 百团大战相关历史图片 图为狮脑山战斗中八路军的机枪阵地。 百团大战纪念馆供图 百团大战纪念馆。 张 瑶摄 我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也是一名有15年 党龄的党员。 我出生在红色家庭。在抗战时期,我的太姥姥巧妙利用土 炕,成功掩护了八路军战士;我的舅公参加过平型关大 捷、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并且在抗战中立下了两次 二等功。在家庭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崇尚英雄,对革命英 雄充满景仰之情。 后来,我从事讲解工作,对抗战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 会。有一次,我讲解到左权将军的母亲最终等来儿子为国 捐躯的消息时,许多观众都落泪了。游客中,有不少人专 程从云南、香港等地赶来参观。一位从农村来的老党员 说:"一定要去左权将军烈士陵园祭拜瞻仰。" 作为一名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党员,我会真情实意对待 每一次讲解,讲好红 ...
“人民必胜”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人民日报· 2025-08-25 22:27
展览概况 - 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文联联合主办"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 于2025年8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1] - 展览展出馆藏及新作共300余件艺术品 涵盖中国画 油画 版画 雕塑 水彩等品类 [1] - 展期从2025年8月25日持续至9月18日 [1] 展览内容结构 - 展览分为序篇 国难当头 浴血奋战 伟大胜利 走向复兴5个篇章 [1] - 序篇通过《怒吼吧!中国》等经典作品展现中国人民爱国情怀与必胜信念 [1] - 后4个篇章全面呈现14年抗战历程及新时代发展 突出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 [1] 配套活动 - 展览期间推出《黄河大合唱》数字化互动体验 [1] - 同步开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 [1]
澳门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新华社· 2025-08-25 15:28
纪念活动 - 澳门特区政府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并向吴丰宇烈士家属吴清华女士、蔡俊烈士家属梁凤文女士颁发纪念章 [1] -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澳门中联办主任郑新聪、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刘显法、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副司令员戴劲松等出席仪式 [1] 历史意义 - 抗战期间澳门同胞虽身处特殊环境但始终心系祖国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支援抗战 [1] - 澳门同胞用实际行动展现澳门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紧密关系并体现强烈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1] 政府举措 - 特区政府专门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筹备系列活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1] - 活动旨在深入挖掘澳门本地抗战历史资源赓续爱国团结奋斗传统并激发澳门同胞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1]
抗战题材剧《归队》讲述东北抗联战士精神成长
新华社· 2025-08-25 15:28
电视剧制作与播出 -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视作品展播活动重点新作 [1] - 25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电视剧频道开播 [1] - 由高满堂、李立、汝盛、李洲编剧,臧溪川、赵阳导演,胡军、李乃文、陈靖可、袁姗姗、任彬、宋家腾领衔主演 [1] 剧情内容与主题 - 讲述一群与组织失去联系的东北抗联战士在绝境中挣扎、寻找、牺牲、觉醒,最终完成精神与行动"归队"的故事 [1] - 通过讲述东北抗联战士精神成长,以小见大体现抗日战争中的人性情感,彰显伟大抗战精神 [1] 制作细节与历史还原 - 剧组在东北抗联战斗过的土地上搭建实景拍摄 [1] - 服装补丁的位置、人物身体伤痕的形状、道具旧物的光泽等细节均贴合角色身份经历、所处具体环境和战争摧残下的状态 [1] - 展现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中艰难生存、顽强战斗等场景 [1]
香港,不曾忘却的抗战记忆
新华社· 2025-08-25 11:55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抵抗仅持续18天,驻港英军投降,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岁月里,是谁在坚持抗日?书写了怎样的 英雄史诗?如今,这段历史又是如何被悉心守护的?新华社四集微纪录片《香港,不曾忘却的抗战记忆》,带你跨越时空,重温那些动人心魄 的香江传奇。 第一集《烽火长歌》 1941年12月,日寇踏过深圳河。几乎同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派出武工队秘密潜入港九。之后,这支队伍被命名为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 队,它由香港同胞为主体的中华儿女组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港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终坚持抵抗的抗日武装力量。 第三集《秘密营救》 1940年,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大批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从内地转移到香港后,积极开展抗日活动。香港沦陷后,他们的处境万分危 急。1941年12月至翌年春,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领导下,香港、广东的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对被困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等800余人展 开了"秘密大营救"。 近年来,多名东江纵队老战士后人组成寻踪小组,走访长洲等与"秘密大营救"有关的地点,挖掘更为全面丰富的历史记忆,让先辈们的抗战印 记被更多人看见。"我希望更多年轻人知道,课本上一句很平 ...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丨与妻书,予家国
新华社· 2025-08-25 11:13
抗战英烈家书的历史价值 - 文章核心观点为通过抗战英烈家书展现民族存亡关头中华儿女舍家为国的赤诚精神与家国情怀 [1][3][5] - 家书记录将士对家人的牵挂与诀别 如余子武1944年夏末在前线寄给妻子的平安家书[3] 戴安澜1942年赴缅作战前信中嘱托妻子"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3] - 家书体现"国将不保 家亦焉能存在"的辩证关系 如蔡炳炎1937年淞沪会战前致信妻子[5] 吉鸿昌1934年就义前写道"夫今死矣 是为时代而牺牲"[8] 具体人物与事件 - 余子武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2军151师副师长 在1944年衡阳会战中牺牲[3] - 戴安澜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200师师长 1942年赴缅作战[3] - 蔡炳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旅长 1937年淞沪会战中于罗店战役牺牲 年仅35岁[5] - 肖永智任冀南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 1943年抗击日寇时身负重伤 1944年遭遇日军突袭牺牲 年仅28岁[5][6] - 吉鸿昌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 1934年11月24日就义 年仅39岁[8] - 彭雪枫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1944年9月11日牺牲于河南夏邑县八里庄战斗 年仅37岁[10] 精神传承与当代意义 - 蔡炳炎孙女胡清向后代讲述"国将不保 家亦焉能存在"是用鲜血印证的真理[5] - 肖永智烈士安葬于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现成为少先队员敬献白菊的纪念地[7] - 彭雪枫1942年末家书中分享战斗胜利喜悦"这一仗给敌人打击最大"并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局[10] - 吉鸿昌就义诗"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体现浩然正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