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校企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携手江西农业大学,“三下乡”助力中香企业创新发展
中国食品网· 2025-07-04 09:41
活动安排概述 - 江西农业大学组织16名师生于2025年7月3日至7月4日赴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三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 - 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实验室与工厂生产情况、产品介绍、调查龙脑樟生长情况、施肥设计、取样等环节 [1] 助力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 通过PPT讲解和现场指导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持 包括产品研发和生产流程优化建议 [3] - 结合专业知识指导龙脑樟种植和施肥技术 帮助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和提高质量 [5] - 通过合影留念和撰写稿件等方式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知名度 [6] - 与企业员工共同工作培养专业人才 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7] 未来发展建议 -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长期关系 提供持续技术支持 [8] -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素质 为企业储备力量 [9] - 发挥企业优势参与乡村振兴 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10] - 持续创新提升产品品质 打造知名品牌走向世界 [11]
“入学即入职、毕业就上岗” 三所高校这样实现精准就业
央视网· 2025-06-27 02:50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立48个订单班,定向输送近1500名高技能人才,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6] - 该校构建"实习岗位前置、技能培训嵌入、职业发展贯通"的全链条就业实习体系,与海康威视等企业共建6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掌握70%以上岗位技能[4][6] - 毕业生陈永胜通过订单班学习智能传感、智慧物联等实用技术,实现工作内容与所学无缝对接[1][2] 行业需求融入教学 -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2.0"计划,与25家船员管理公司合作,前3年由企业导师讲授实践课程,第4年安排顶岗实习[10] - 企业导师张成桥将船东用人要求搬进课堂,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8] -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推出"优才工程",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将金融产品设计、风控模型开发等实战项目融入教学[11]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通过专业需求调研报告,精准匹配企业岗位与学生职业规划[15] - 合作企业导师提供实践指导与就业指导,提前储备潜力人才[13] -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规划讲座,帮助学生提升求职能力[13]
运动品牌,扎堆赞助高校比赛
36氪· 2025-06-27 01:24
高校体育赛事热度提升 - 高校体育赛事从校内关注发展为全网热点,如北体大校运会抖音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清华"马约翰杯"成为校园内外热议话题 [2] - 跑步类赛事规模显著扩大:ASICS亚瑟士×北大高校接力赛参赛人数从500人增至近1000人,阿迪达斯大学生路跑联赛吸引40所学校参与,开展活动9565场,累计42万人次参与 [4] - 高校赛事通过社媒传播实现线上线下"破圈",形成体育文化狂欢 [2] 运动品牌校企合作布局 - 国际品牌如耐克与清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阿迪达斯与清华围绕体育/科技/人才/文化四领域合作 [8] - 国产品牌安踏与北体大成立运动科技研发中心,特步与北京化工大学在新材料/环保领域合作,李宁与多所体育院校开展人才培养项目 [8] - 高校成立专门对接部门如北大体育合作与发展中心,优化校企合作机制 [8] 品牌合作模式创新 - ASICS亚瑟士与北大基于"健全精神寓于强健体魄"理念共创接力赛IP,强调团队协作与身心发展 [10] - 阿迪达斯为清华多支运动队提供装备支持,并推出联名服饰引发抢购热潮 [12] - 品牌从单一赛事赞助转向深度融入校园生态,包括训练营/社群互动/装备研发等多维度合作 [14] 年轻消费市场战略价值 - 2025年中国大学生人数达2080万,是未来10-20年核心消费群体,品牌通过高校合作提前建立认知与情感联结 [15] - 顶尖学府合作可塑造品牌"精英/活力"形象,如ASICS认为高校赛事是触达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关键场景 [15][16] - 高校成为产品测试场,阿迪达斯通过赛事收集年轻用户反馈以优化装备研发 [18] 行业生态发展影响 - 校企合作形成良性循环:学生获得专业装备/服务,高校提升赛事水平,品牌实现精准渗透 [20] - 长期可能产生"长尾效应",促进体育消费/人才培养/行业发展,但需警惕资源向顶尖高校过度倾斜的问题 [20]
高校多措并举促就业 为青春梦想保驾护航
环球网· 2025-06-26 09:41
高校就业促进措施 -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600余场专场招聘宣讲会和60余场大中型双选会,吸引5000余家单位参与,提供27万余个岗位 [2] - 中国人民大学与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400余个高质量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打造"人才供需共同体"模式 [3] - 北京体育大学与安踏集团合作成立"北体-安踏运动科技研发中心",3年来联合开展多个运动装备研发项目,10余名毕业生入职留企 [4][6] - 北京体育大学与李宁、乔丹、京东等企业签订战略协议,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并畅通就业渠道 [6] 校企合作案例 -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邓成通过参与安踏集团运动鞋研发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成功入职 [4] - 安踏集团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研发奥运举重战靴,项目涉及数十个科研团队和百余名学生 [4][6] - 校企合作涵盖奥运科技保障、赛事举办、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及博士后联合培养等多个领域 [6] 师范生就业支持 - 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近5年累计支持近2000名毕业生投身基础教育 [7] - 北师大开展600余次教育类招聘活动,提供超万个岗位,精准搭建基础教育就业平台 [8] - 学校通过职后培训、专项奖励金等十大举措支持毕业生职业发展,如设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 [9] 定向就业项目 - 北师大"优师计划"定向师范生刘显涛通过4次支教经历后赴贵州遵义任教 [7] - 该校优师计划规模稳定增长,为中西部基础教育输送人才 [7]
熟悉的城市热爱的行业,未来的一切值得期待
南京日报· 2025-06-26 00:25
科技行业人才发展 - 南京林业大学与小米集团合作开设工程师训练营 面向本科三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讲解 课后作业及作品答辩 最终200名学生参与培训[4] - 小米集团招聘标准严格 要求培训生完成所有环节并通过考核 录用标准包括竞赛经历 实习经历 专业匹配项目及学生个人品质[6] - 南京高新技术企业聚集 为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等企业吸纳本地高校毕业生[5] 运动康复行业 - 南京维宝运动康复中心提供运动损伤诊疗服务 业务涵盖运动损伤修复 体能保障及慢性疼痛康复 服务对象包括专业运动员和大众健身人群[7] - 运动康复技术包含有氧训练 肌力训练 悬吊训练等多种方式 功能性动作筛查可定位身体薄弱环节 通过科学训练降低运动损伤风险[8] - 行业人才需掌握《运动治疗技术》《运动防护》等理论课程 并考取康复治疗师资格证书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健康管理专业毕业生直接对口就业[7][8] 航空维修行业 -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招聘飞机维修工程师 工作内容包括飞机全面检查 排故及参数监测 确保飞行安全[9] - 飞机维修涉及发动机拆装 故障诊断等核心技术 需掌握低压电工证书 飞行器维修技术职业鉴定证书等资质[10]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飞行器维修工程技术专业开展航空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 学生通过实操熟悉涡轮 压气机等核心部件结构[9][10]
海天股份: 关于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4 16:20
合作背景 - 公司与四川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合作方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拥有37个学院、4所附属医院、13个学科门类,教学科研岗教师6682人,院士11人,国家级科研基地22个[1] - 协议签署时间为2025年6月23日,在公司总部以书面方式签署,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2] 合作内容 - 双方共建"四川大学-海天集团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为非独立法人研究机构,财务独立核算[2] - 研究中心主要任务包括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程项目技术支持、技术发展规划、科研项目申请等9项内容[2] - 合作领域涵盖水处理、固废资源化、氢能、储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及双碳发展需求[2] - 合作模式采用"企业出题,联合答题"和"揭榜挂帅"机制[2] 合作机制 - 每个项目单独签订技术合同,明确经费支付方式、研发进度、技术指标等[3] - 第一年支付50万元运行经费,第二至第五年每年50万元运行经费包含在项目技术合同中[4] - 知识产权归属按项目合同约定,无约定则双方各占50%[4] 财务影响 - 协议对公司2025年度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1] - 未来经营业绩影响取决于具体项目推进和实施情况[1][5] - 不会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或经营范围发生变化[5]
深圳市长江连接器有限公司与广东科技学院达成校企合作,开启发展新篇章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01:03
校企合作签约 - 深圳市长江连接器有限公司与广东科技学院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共建"长江—广东科技学院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1] - 合作主题为"校企互融·共创双赢" 双方就合作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科研项目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1] - 合作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1] 公司背景 - 深圳市长江连接器有限公司专注于连接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在行业内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1] - 公司凭借先进技术水平、卓越产品品质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1] 高校背景 - 广东科技学院教学实力雄厚、科研氛围浓厚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 高校在相关学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 致力于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1] 合作意义 - 学生将获得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 提升专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 [2] - 企业可借助高校科研力量与人才资源 为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注入新活力 [2] - 合作对推动连接器产业发展、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具有示范作用 [2] 未来展望 - 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1][2] - 合作将为双方发展带来新机遇 共创更美好明天 [2]
坪地街道“校企联谊”活动促成24项合作协议
搜狐财经· 2025-06-22 16:43
校企合作活动概况 -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举办2025年"校企联谊"人才培养引进合作交流活动,旨在深化企业与院校的长期合作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 活动邀请了湖南理工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等13家院校代表,以及深圳市建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杰科数码有限公司等24家坪地重点企业参与 [1] 活动主要内容 -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薛荣喜强调坪地街道对实用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并介绍街道为人才营造优质生活与发展环境的举措 [3] - 重庆邮电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3所院校负责人介绍专业特色及学生就业情况,表达与坪地企业加强合作的意愿 [3] - 国显科技、通产丽星等3家企业代表分享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期待与院校探索合作新模式 [3] - 院校代表参观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 [4] 合作成果与后续计划 - 自由洽谈环节中,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现场签订合作协议24份 [6] - 部分院校代表邀请坪地企业赴校开展招聘宣讲等活动 [6] - 龙岗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伟球介绍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活力及人才引进政策,希望校企加强深层次合作 [8] - 活动以"政府搭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方针,精准匹配院校与企业需求,获得与会各方高度认可 [9] - 坪地街道后续将继续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聚焦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9]
清华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就业率因何逐年增加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10:58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杨洁 今年毕业季,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2022级硕士生徐博文收到了来自重庆长安汽车集团的 offer。 数据显示,近5年,清华大学超过2300名毕业生赴国防科工领域、制造业、能源行业就业,且逐年增 加。 随着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正在加快,清华大学是如何通过深化校企协同合作,让毕业生的个人发展 与国家重点产业人才缺口的"匹配率"逐年增加的? 在近几年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过程中,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发现,大多 数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在外部业界的生态了解不够充分,导致自己在做职业选择时出现盲目性和趋同 性,简历"扎堆"投递到热门行业和单位,并错过一些知名度不高但更有发展前景的新兴战略产业。 该负责人提到,以往的招聘宣讲会形式相对单一,只是把用人单位请来,让学生投简历,"这种模式不 利于学生真正了解行业和单位,让学生在求职选择上受限"。 为了解决求职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差"、人岗匹配度不高等痛点,清华大学打造了"1+N"招聘服务模式, 即在一场招聘双选会的基础上增加校友沙龙、行业讲座、企业开放日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行业认知,并进 一步通过"应聘行"等 ...
沪港同心 校企共建丨香港青年大学生走进嘉银科技(JFIN.US)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03:35
公司参访活动 - 沪港青年创新创业"分享荟"暨沪港青年大学生交流营活动在嘉银科技举办,60余名大学生及导师参与[1] - "沪港同心普陀优才实习计划2025"由33名香港高校学生组成,来自金融、传媒、计算机工程等专业[3] - 嘉银科技提供4个实习岗位支持香港大学生来沪实习[3]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以AI和大数据为双轮驱动,坚持科技路线赋能业务升级和行业发展[4] - 公司布局全球化业务,展示数字科技成果和创新业务模式[4] - 探索高质量数字化发展路径,为上海"五大中心"建设贡献力量[5] 人才与文化 - 公司实施"LED"人才标准(学习能力、敬业度和成就欲望),打造多元包容文化[4] - 通过改善"软硬件"环境和薪酬福利体系提升员工幸福感[4] - 注重校企合作,为多样化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创新沃土[5] 企业社会责任 - 品牌与社会责任总监展示公司在公益助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领域的10年持续行动[4] - 公司被评价为"有爱心",持续践行公益并履责担当[5] 青年交流与互动 - 管培生与香港大学生就职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帮助了解数字科技行业趋势[5] - 公司表示将继续搭建平台促进沪港青年合作交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