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外文化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探访城市体育新名片——沈阳国际泵道公园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3 05:31
项目概况 - 沈阳国际泵道公园是东北地区首个通过国际自行车联盟认证的泵道场地,占地4.58万平方米,设有9种不同类型的赛道,包括平地练习区、初级道、标准道等,满足从入门级到专业级的运动需求 [1] - 项目原址为废弃厂房区,设计师团队保留部分工业遗迹,将锈蚀钢架改造为赛道围栏,形成独特的"工业朋克"风格,并通过工业遗产展示廊将制造业历史转化为体育叙事 [4] 赛事运营 - 已承办2023年UCI泵道世锦赛预选赛、2024中国泵道联赛沈阳站比赛、2025年Velosolutions UCI泵道世锦赛中国区预选赛等多项国际赛事 [3] - 独创"赛事签证快通道"服务,为参赛外籍人员提供48小时过境免签便利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 使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国际品牌酒店入驻率提升37% [3] - 成为极限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并以体育为纽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7] 城市转型意义 - 将体育设施深度嵌入城市发展战略,成为后工业城市转型的参考样本 [3] - 通过改造工业锈带为运动秀场,传递城市开放包容的态度 [7]
“促进中德互相了解的平台”
人民日报· 2025-05-31 21:59
赛事概况 - 第二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吸引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泰国等国的17支龙舟队参赛 [1] - 赛事吸引当地民众近万人现场观赛 [1] - 意大利"华人龙舟队"摘得专业组冠军 [1] 赛事组织与主办方 - 赛事由法兰克福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和中德文化艺术协会联合主办 [1] -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黄昳扬表示赛事初衷是为中德民间交往架起友谊之桥,为中外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 [1] 文化意义与交流 - 龙舟赛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多元文化盛宴,比赛间隙有来自中国陕西、湖北以及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文艺表演 [2] - 柬埔寨驻法兰克福名誉领事查万·穆特称龙舟赛是友谊、团结与合作的象征 [2] - 德国乌尔姆多瑙龙队教练玛丽亚·罗兹认为龙舟赛促进体育竞技和文化交流 [1] - 乌尔姆中文学校校长刘姗姗表示龙舟赛是促进中德互相了解的平台 [1] 参赛队伍与个人经历 - 德国乌尔姆多瑙龙队已连续两年参赛,教练玛丽亚·罗兹有20年龙舟经验,曾到访北京、上海与中国爱好者交流 [1] - 乌尔姆中文学校校长刘姗姗与罗兹因龙舟结缘,携手组织参赛 [1]
法兰克福举办国际龙舟友谊赛
新华社· 2025-05-29 02:41
赛事概况 - 第二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在德国美因河畔举行,吸引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的17支参赛代表队 [1] - 赛事融合体育竞技与文化交流,现场鼓声雷动、观众欢呼声此起彼伏,形成民间盛会氛围 [1] 参赛队伍特点 - 美国"欢乐之船"参赛队由60岁以上选手组成,被称为"银发军团",其参赛热情源于结识新朋友和体验新生活 [2] - 多国队伍语言文化各异,但在鼓点与观众呼声中协同挥桨,展现团结拼搏精神 [1] 文化意义与主办方愿景 - 龙舟赛作为端午节习俗,兼具体育竞技与文化象征意义,体现中华民族团结拼搏精神 [1] - 赛事为中德民间交往搭建友谊桥梁,主办方法兰克福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期待将其发展为年度国际交流品牌 [1][2] -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指出,赛事为中外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促进民心相通 [1]
古城珍宝传千年(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1 22:46
定州博物馆概况 - 定州博物馆新馆为仿汉代高台式建筑,设有6个常设展览,包括"汉家陵阙""北朝佛陀""尘外千年""天下大白"等[11] - 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07件,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堪称翘楚[12] - 特色藏品包括汉代中山王墓珍品、定州白石佛像、定瓷文物、佛塔地宫文物等[12] - 2024年接待观众超60万人次[20] 汉代文物珍品 - 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金器采用掐丝镶嵌、金粒焊缀等工艺,体现汉代金器制作最高水平[13] - 东汉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高30.5厘米,是目前考古出土最大的出廓玉璧[13] - 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由4块和田黄玉片插接而成,是考古发现最早将人物、动物、景物合雕的玉器[14] - 刘畅墓出土银缕玉衣残留1000余片玉衣片及部分银线,博物馆已复原完整玉衣[14] 佛教艺术藏品 - 北齐白石透雕双思惟菩萨像采用透雕龙树背屏,是河北地区北齐石造像流行式样[15] - 白石胁侍菩萨像呈现优雅曲线美,开启隋唐造像"一波三折"身体造型先河[16] - 静志寺塔地宫出土隋代七重宝函,包括石函、铜函、银碗、银塔、玻璃瓶等[16] - 鎏金铜天王像为晚唐五代金铜造像精品,彩绘木雕力士体现五代北宋精湛木雕技艺[17] 定窑瓷器珍品 -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高60.9厘米,是现存北宋早期最大的定瓷器物[18] - 北宋定窑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口配鎏金银花盖,圈足镶鎏金银片[18] - 北宋定窑黑白釉瓷轿采用黑釉和白釉对比,人物刻画简洁生动[19] - 北宋定窑绿釉莲荷游鸭纹枕施翠绿釉,是少见的定窑绿釉珍品[19] 文化交流与教育活动 - 浅蓝色刻花玻璃瓶为10世纪伊斯兰玻璃器样式,体现中外文化交流[17] - 北宋琉璃葡萄为国产铅钡玻璃制品,以金属丝缀连成串[17] - 近年来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中山故事会"等品牌教育活动[20] -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推出古钱币拓印、舞台剧表演等互动活动[20]
在中国长大的中东欧青年:帮助更多外国人找到“归属感”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14:05
文化交流与融合 - 约努特-奥克塔维安·奥普雷亚从罗马尼亚移居中国,现为宁波诺丁汉大学经济学专业大三学生,其成长经历体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交流的深化 [1] - 通过与中国朋友的日常交流学习中文,掌握点餐、购票等生活技能,并帮助其他外籍人士沟通 [4] - 欣赏中国礼仪文化如"叩手礼",认为其核心是尊重他人尤其是长辈 [4] 体育发展与跨文化合作 - 约努特以体育为媒介组织赛事和宣传活动,协助国际学生融入校园生活,组建跨文化足球队参加校内联赛 [4] - 体育经历明确其职业方向为体育发展与管理,计划赴海外攻读硕士后回中国推动体育事业 [5][6] - 认为体育能缓解压力并带来快乐,致力于在体育发展不充分地区推广运动 [5] 城市发展与个人成长 - 宁波作为世界级港口城市为约努特家庭提供定居机会,其父亲为造船工程师 [2] - 对比初到中国时打车软件稀缺、英语普及率低的情况,宁波现已成为其第二故乡 [2]
徽州古村邂逅荷兰风情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01:12
国际文旅合作项目 -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与荷兰羊角村签署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 成为安徽省首对国际友好村镇关系 [3] - 石桥村以中荷"双村记"为主题建设"向云端·西西里秘境"项目 引入羊角村元素打造"徽州的欧洲生活"新场景 [3] - 该项目"五一"试运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量超8000人次 [3] - 项目带动村民长期就业 每月平均工资超3500元人民币 并计划通过分红形式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3] 乡村旅游创新业态 - 石桥村建成全国首个全景天窗观光轨道火车项目 将堨坝古水系打造成亲水景观线 滩涂地变为"数字游民"新空间 [4] - 西溪南村依托枫杨林湿地 网红木桥等生态IP打造"中国版绿野仙踪" 2024年接待游客195万人次 较上一年增长2倍 [6] - 台胞在西溪南村开设文创乡村咖啡馆 开发融合中西的创新美食产品 [6] 国际化发展举措 - 西溪南镇举行国际"村BA" 引进多语种讲解人才 邀请大提琴演奏家举办音乐会 营造国际化氛围 [8] - 未来计划升级业态 引入VR技术 对标国际标准提升村庄环境和农产品质量 [8] - 计划打造"欧洲的徽州时光"项目 加强双向文化交流 [8]
西部机场博物馆留学生中文导游实践架起中外交流桥梁
中国民航网· 2025-05-17 04:56
文化交流活动 - 西部机场集团联合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组织多国留学生在T5航站楼开展中文导游主题实训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1] - 活动围绕"机场博物馆建立过程""丝绸之路古今发展""西安地标"等中国文化特色主题,留学生分组进行中文讲解展示 [1] - 留学生从博物馆文物展品出发,结合自身理解讲述中国文化故事,传递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1] 活动意义 - 实现留学生从课堂上"听中国文化"到实地中"讲中国故事"的转换,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生动缩影 [2] - 对留学生而言是中文能力锻炼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的宝贵机会 [2] - 中方人员通过留学生讲解从全新视角重新认识中国文化,感受文化交流多元魅力 [2] 公司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依托西部机场博物馆文化资源,搭建更广阔文化实践平台 [2] - 通过丰富"只此长安"文化品牌内涵,在机场这一重要窗口搭建连接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 [2] - 计划开展更多形式多样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国际友人参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世界文化汇聚交融 [2] 活动影响 - 在留学生心中埋下传播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种子,有望成长为中外文化交流繁茂大树 [3] - 通过文化纽带连接不同国家民族,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3]
我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结下不解之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4 22:31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 外籍专家刘正曦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分享学习中文的故事,展示中国学习生活体验 [9] - 刘正曦深入中国城乡,记录湖南十八洞村脱贫、河北玉狗梁村乡村振兴等案例,制作短视频在海外传播 [11] - 刘正曦见证中国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 [11] 深圳大学国际合唱团 - 韩国留学生申文燮组建深圳大学国际合唱团和留学中国"云"合唱团,录制多首与中国发展相关的音乐作品 [12] - 作品包括《国家》庆祝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献礼建党百年、《冰雪之望》祝福北京冬奥会、《东方之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12] -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合唱团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2][13]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中国留学生 - 博士研究生陈榆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分享跨文化交流经验,帮助其他留学生 [14] - 陈榆动员更多留学生投稿,展示中国留学生精神风貌 [14] - 留学生通过文字和行动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青年自信 [16] 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传承3000多年历史的藏毯技艺,推动青海特色产业发展 [17] - 将手工编织与机织融合,创新割绒、绻绒、剪花等工艺 [18] - 产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包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18][19]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创刊40周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13][15] - 关注外国留学生和海外学子的真实生活,促进中国故事传播 [12][14] - 记录中国企业发展历程,如青海圣源地毯集团的成长 [19]
“00后”海归创业: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5-02 06:50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郑楠为"00后",16岁后大部分时间在国外,2021年创立"微巴士"品牌,2024年2月成为亚洲最年轻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创始人[1]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2个国家、200多个城市,海外市场业务占比达80%[1] - 团队30多人,主要由"Z世代"组成,注重将深度文化体验融入旅行产品[1] 商业模式与市场定位 - 定位为服务全球华人的海外旅行品牌,主打"舒适私密出行"和"深度游"个性化体验[1] - 公司口号"不做游客,做临时居民",强调稳定品质和个性化设计[2] - 区别于传统旅行社信息差模式,注重用母语服务中国出境游客[2]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抓住2024年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容机遇,观察到"China Travel"全球社交媒体热度[2] - 计划从服务海外华人扩展到全球用户,同时反哺中国市场[3] - 推出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结合的深度体验产品,与杭州余杭政府合作孵化小语种入境游向导[3] 产品与服务特色 - 产品设计融入逛市集、与当地人做饭等深度文化体验[1] - 注重高品质服务而非宣传营销,靠口碑赢得市场[1] - 中国境内游产品突出高铁、移动支付、智慧机器人等现代化体验[2]
听,这是留学生心中的安徽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9 00:59
活动概况 - 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安徽选区吸引来自21个国家的80余名留学生参与 [1] - 安徽现有来自120个国家的3000多名留学生 省政府通过奖学金及社会实践项目推动留学生成为中外友好实践者 [1] - 五届大会累计吸引全球近137万青少年报名参与 [3] 活动设计亮点 - 从三个维度着力:城市情感联结(探索本地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非遗市集 中医药体验) 青年国际传播(社交媒体分享) [1] - 留学生通过艺术形式演绎中华文化:黄梅戏 京剧 中国功夫 古琴 古典舞 舞狮舞剑等 [2] 留学生案例 - 越南留学生武氏香分享在合肥机场受助经历 理解"远亲不如近邻"的中国文化 [1] - 马来西亚留学生茹欣怡关注安徽泾县医养中心 展现对中国养老产业的观察 [2] - 柬埔寨留学生绍速荣以科研故事阐述"科技改变生活"的合肥体验 [2] - 蒙古国留学生李向阳表示活动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希望更好融入中国社会 [3] 主办方观点 - 安徽省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秘书长强调留学生应了解中国发展并爱上传统文化 [3] - 活动组委会主任俞航表示将持续搭建中外学生交流平台 促进文化互鉴 [3] - 活动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等机构联合主办 合肥市政府部门指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