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罗季奥诺夫—— “越来越体会到中国文化的伟大和深厚”
人民日报· 2025-07-01 21:54
中俄文化交流与文学译介 -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罗季奥诺夫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和研究,翻译了老舍、贾平凹、韩少功等作家作品26部,策划出版了《边城文集》《白雪乌鸦》《第四十三页文集》等中国现当代文学译文集 [1] - 罗季奥诺夫出生于俄罗斯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与中国黑河隔江相望,少时对中文产生浓厚兴趣,选择中文作为大学专业,曾在复旦大学进修,后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博士并留校任教 [1] - 目前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有大约60个中文学习项目,聚集了许多中国文学翻译人才,有15个老师在积极从事相关翻译工作,包括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 [2] 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 - 俄罗斯书店中许多中国小说摆在显眼位置,王蒙、冯骥才、莫言、刘震云、余华、刘慈欣等中国优秀作家的作品都有相当完整的俄文译本 [2] - 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学作品很感兴趣,中国文化已经作为一种时尚进入俄罗斯年轻人的世界 [2] - 2019年中文正式被纳入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目前俄罗斯公立教育机构至少有5万人学习中文 [2] 个人翻译项目与工作计划 - 罗季奥诺夫正和夫人一起翻译刘震云的中篇小说《温故一九四二》 [2] - 同时也在整理来自伏尔加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家的文集 [2]
多国青年访长春:触摸千年智慧 点赞中国智造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09:00
文化体验活动 - 外国青年在吉林长春体验活字印刷术 学习中国古诗词排版印刷流程 [1] - 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引起印度尼西亚青年肯德里克浓厚兴趣 [1] - 长春中医药大学展示人参 灵芝 鹿茸等东北特色中药材 美国青年莉泽尔称其为"神秘的东方力量" [3] - 外国青年参与制作中药香囊 选用冰片 陈皮 艾草等材料 美国青年计划将香囊带回国内使用 [3] 工业发展展示 - 一汽红旗文化展馆展示新中国最早轿车车型及最新汽车科技 包括60年前手工打造车型和AI系统新车型 [3][4] - 美国青年布兰登通过经典车型解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关注自主设计生产的发动机技术 [4] - 外国青年评价长春工业城市形象"漂亮 井然有序且发展潜力十足" 特别提及展车"闪闪发光充满科技感" [4]
什么是文化?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答案
洞见· 2025-06-20 10:10
文化传承 - 国窖1573的窖池群自1573年建成投粮酿酒至今,从未间断过酿酒生产,具有452年历史传承 [19][20][21] - 酒文化贯穿中国历史,李白、苏轼、唐伯虎等文人墨客均与酒有深厚渊源 [7][9][10][11][13][14][15][16] - 国窖1573通过历史传承连接古今,让现代人与古人"隔空对饮" [18][21][23] 文化审美 - 国窖1573包装以中国红为主色,基座绽开金色牡丹,体现中国传统美学 [35][36] - 瓶身"国窖"二字采用宋体,呈现"古印"风格,细节体现中国式审美 [39] - 产品设计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含蓄典雅的风流浪漫 [33][34][39] 文化态度 - 采用首批国家级非遗技艺——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经多道工序追求高品质 [46] - 外盒红金双体结构演绎传统玉玺造型,彰显"浓香国酒"尊贵地位 [47][49] - 对非遗技艺的坚守体现对文化传承的严谨态度 [46][47][49] 文化愿景 - 瓶身背面96颗五角星象征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疆土 [61] - 瓶身背面一道切面设计寄托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 [64] - 产品设计融入家国情怀,体现"待山河团圆,必以美酒相庆"的愿景 [64]
美归还的中国国宝,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凤凰网财经· 2025-06-17 13:28
文物回归与文化复兴 - 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向中国移交流失79年的战国帛书《五行令》与《攻守占》[2] - 回归仪式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举行 这批文物1946年被非法带离中国[3] - 自1840年以来中国流失海外文物超过1000万件 包括大英博物馆等镇馆之宝[4] 博物馆热潮与文化认同 - 节假日博物馆成为最火爆打卡地 小长假超7000万人次参观[7][8] - 秦始皇陵兵马俑单日接待42万人 故宫博物院65万人 成都博物馆206万人[9] - 剑桥教授评价中国文物完整串联上万年文明 每件藏品都在诉说历史[11] 国宝文物历史价值 - 贾湖骨笛展现9000年前七声音阶 西周何尊铭文首次出现"中国"一词[13][15] - 秦兵马俑还原古代军队风貌 三星堆隐藏未解之谜[17][20] -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被誉为文物界颜值巅峰[21] 《中国国宝全书》核心卖点 - 收录50家博物馆1000+件镇馆之宝 覆盖1万年文明史[28][31] - 10斤重巨幕开本 含禁止出境文物如红山玉龙 陈仓石鼓等[33][36][37] - 高清细节展示孝端皇后凤冠九龙九凤 大理国金翅鸟等珍品[44][46][49] 内容特色与工艺 - 360°无死角鉴宝 含考古学家手绘纹饰与功能解析[63][127] - 27轮专业校色还原文物本色 艺术纸呈现视网膜级画质[68][117] - 附历史年表与海外遗珍章节 完整串联文明脉络[59][153][154] 营销策略与定价 - 原价998元限时369元 相当于特价机票成本[80][81] - 预售赠4重礼包含藏书票 纹样画册 时间轴拉页[84][86][88] - 姊妹篇《绘画全书》《书法全书》同价发售 三套组合价1098元[210][241] 文化价值延伸 - 文物见证王朝兴衰 如越王勾践剑 晋公盘 唐三彩等[99][102][104] - 西方大师毕加索评价"谈艺术还得是中国人"[41] - 唯一未中断的文明通过文物展现5000年文化自信[110][111]
旺旺副董说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9 10:14
两岸媒体人峰会 - 旺旺集团副董事长周锡玮在第六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开幕式致辞中表达对两岸统一和中华文化的强大信心 [1] - 周锡玮强调媒体人应利用多种平台和工具讲真话,破除人为障碍,让民众了解真相 [1] 两岸关系与民进党当局 - 周锡玮指出民进党当局因害怕真相而限制和破坏两岸交流 [1] - 他认为民进党利用侧翼、绿色网军传播谎言的做法难以持续,正确资讯传播将使其谎言不攻自破 [1] 中华文化自信 - 周锡玮的自信源于中国人的强大、公平正义立场、优秀制度和正确观念 [1] - 他强调台湾同胞也是中国人,中华文化传统值得骄傲,教育应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 -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文明和文化应发挥更积极作用 [1] 媒体责任与传播 - 周锡玮建议媒体人多学习并传播正确道理,通过真实资讯感动人心 [1] - 他认为只要敢讲真话,资讯会像水流一样难以阻挡,最终破除民进党当局的障碍 [1]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品味“中国味道”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8 03:11
活动概况 - 中国味道活动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 聚焦人间烟火和讲述中国故事 吸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 各国常驻代表团和法国文化界等千余位嘉宾参与 [1] - 活动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支持 多个中外文化机构联合承办 [1]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阿索莫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大使杨新育等出席活动 [1] 活动内容 - 活动设置乐享美食 名茶品鉴 非遗互动 VR体验四个区域 [2] - 风雅宋韵主题宴以仿南宋官窑青瓷餐具盛装东坡肉 蟹酿橙等宋代经典菜式 营造简素清雅的美学氛围 [2] - 孔府家宴展示孔府六艺冷拼牡丹花食雕技艺 诠释儒家礼食合一的哲学内核 [2] - 径山茶宴携宋韵点茶演绎东方美学 展示十二道点茶仪轨和潮州工夫茶 [2] - 潮绣传承人运用垫高绣技法现场创作牡丹纹样 糖画艺人制作十二生肖造型 [2] 文化传播效果 - 各国嘉宾对中国茶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国际友人慕名而来 对福鼎白茶中的白毫银针 白牡丹 寿眉等种类区别感到好奇 [4] - 国家一级茶艺师表示茶叶走出国门备受欢迎 坚定了文化自信 希望更多机会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茶文化 [4] - 《遇见东坡》VR体验项目成为亮点 各国来宾通过VR设备穿越至北宋汴京 沉浸式感受东坡笔下的诗意生活 [4] 嘉宾互动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现场品鉴中国味道 [3] - 法国嘉宾与身着民族服饰的国家一级茶艺师吴小钦合影 [5]
“中国味”吸引更多新友故交(文旅棱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1:52
文化符号与旅游吸引力 - 茶、陶瓷、丝绸、长城等文化符号是外国游客来华旅行的核心吸引力,六成以上入境游客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主要目的 [1] - 这些文化符号既是外国游客对中国的美好想象,也是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1] - 如何让经典文化符号生动可感,让游客在短暂旅程中深度体验文化内涵,是行业盘活历史特色文化资源的关键 [1] 创新文旅产品与体验 - 浙江杭州推出茶主题研学课程、茶村民宿等产品,游客可参与采茶、炒茶农事体验并居住于茶园 [2] - 江西景德镇的陶艺工坊提供陶泥捏制、拉坯上釉等体验,让游客见证陶瓷制作过程 [2] - 广东广州的香云纱制作工艺体验让游客触摸"软黄金"织物的独特魅力 [2] - 创新的文化表达方式使"中国味"更加意蕴丰厚,推动文旅产品多元化发展 [2] 文化驱动的旅游趋势 - 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已成为外国游客入境游的核心吸引力 [1] - 行业通过深度文化体验产品吸引游客,如农事参与、手工艺制作等互动形式 [2] - 多元化的文旅产品有助于将更多外国游客"请进来",增强文化认同感 [2]
当外国人穿上汉服(体验“中国味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21:17
汉服文化兴起 - 外国人对汉服兴趣显著提升 通过旅拍、日常穿搭和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接触汉服文化 [5][6][8] - 汉服消费场景多元化 包括景区旅拍店铺、线上购物平台(如淘宝)及海外汉服社团活动 [6][8][9] - 汉服设计融合东西方元素 例如马面裙搭配西式衬衫的混搭风格受到中外消费者欢迎 [3][8][9] 汉服产业规模 - 西安大唐不夜城等景区形成汉服旅拍产业集群 周边店铺密集且提供多样化服饰选择 [6] - 社交媒体推动汉服影响力 美国博主瑞秋通过短视频积累超10万粉丝并衍生插画创作等商业机会 [9] - 海外汉服社群活跃 如波士顿汉服社组织秋游、手工艺制作等活动促进文化传播 [9] 文化融合与消费行为 - 汉服成为中外文化交流载体 例如德国家庭通过拍摄明制婚服全家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10][11][12] - 年轻群体成为汉服消费主力 中国博士留学生日常穿着改良汉服(唐褙子、比甲等)体现文化自信 [7] - 汉服消费带动相关产业链 包括化妆造型、摄影服务及纪念品制作(如相册印刷) [6][10][12]
第五届 “汉语桥” 世界小学生中文秀肯尼亚赛区决赛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2 06:41
赛事概况 - 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肯尼亚赛区决赛暨肯尼亚第三届小学生"S集团闪耀杯·汉语桥"中文比赛在首都内罗毕举行 [1] - 活动由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主办,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等四家机构联合承办 [1] - 参赛选手来自15个单位的20位代表 [1] 比赛内容 - 赛事设置汉语主题演讲、中国国情文化知识问答及才艺表演两大环节 [2] - 演讲环节选手展示流利中文能力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 - 才艺表演包含武术、歌曲、舞蹈、绘画、杂技、钢琴演奏等多元形式 [2] 赛事结果 - 奇里木小学夏琳・切普凯莫伊获得冠军 [10] - 埃格顿小学梅西·乔伊·阿蒂诺与帕希思埃利姆女王学校莎内尔·恩乔基获二等奖 [10] - 内罗毕小学格图德·姆维卡利・穆图马等5人获三等奖 [10] 行业影响 - 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指出赛事显著提升肯尼亚青少年中文学习兴趣 [10] - 活动推动中文教育在肯尼亚基础教育阶段的渗透率提升 [10]
记者手记丨在白俄罗斯博物馆邂逅《茉莉花》
新华社· 2025-05-18 12:33
文化合作与交流 - 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展示了80多件中国手工艺术作品,包括漆器、瓷品、木雕、刺绣、书法、年画等 [2] - 美术馆在中国手工艺术展区开设了汉字书法、剪纸艺术、汉服文化大师课,吸引众多参观者参与互动 [2] - 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教师叶连娜·舒利戈夫斯卡娅带领学生用白俄罗斯传统乐器"钦巴龙"演奏中国名曲《茉莉花》 [1] 市场需求与趋势 - 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馆长助理达里娅·马尔琴科表示,白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有强烈了解需求,因此活动中特意增加中国元素 [2] - 近年来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与中国方面的合作日益增多,中国游客参观人数显著增长 [2] - 《茉莉花》成为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学生使用"钦巴龙"演奏的必练曲目,源于中国研究生的文化传播 [1] 艺术表现形式 - 白俄罗斯传统乐器"钦巴龙"与中国扬琴结构相似,适合演奏《茉莉花》等东方曲目 [1] - 美术馆通过"人民的肖像"主题展系统展示中国民间艺术,涵盖多种工艺门类 [2] - 文化互动环节设计注重体验性,包括书法、剪纸等可参与性强的活动形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