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文明倡议
icon
搜索文档
刘宁会见马耳他副总理兼外交和旅游部部长伊恩·博奇
河南日报· 2025-07-15 10:36
河南与马耳他合作 - 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强调河南在人口、经济、农业、历史文化、物产资源、区位交通和工业门类方面的优势 [1] - 河南正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和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1] - 河南与马耳他在职业教育、文化旅游、绿色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促进经贸活动和文化交流 [1] - 马耳他副总理伊恩·博奇赞赏河南的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认为双方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上具有互补性 [2] - 马耳他愿与河南在贸易、投资、文旅、科教等领域深化合作,欢迎河南游客和企业赴马耳他观光旅游和投资 [2] 教育合作项目 -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与马耳他旅游学院启动教育合作项目,作为双方合作的新起点 [1] 基础设施与产业体系 - 河南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健全的产业体系,为与马耳他的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2]
以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全球文明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7-14 22:0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全球文明倡议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1] - 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回应,彰显推动全球文明对话的战略思考 [1] -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报告,再到全球文明倡议,体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连续性 [1] 讲好中国故事 - 讲故事是具有全球共识的文明对话方式,中西方都具有悠远的叙事传统 [2]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求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 - 通过故事媒介向世界传播中国与中华文明,让新时代中国大国形象更加鲜明 [2] 叙事规律与内容优化 - 讲故事应避免直白抒情说理,要通过具象元素和空间营造催生现场感 [3] - 需贯通中国历史和现实,融合中国和世界元素,激活历史文脉同时讲好现代化故事 [3] - 习近平主席通过具体人物故事呈现国际友好关系,如中哈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3] 文明交流原则 - 文明对话不是独白,应尊重彼此文明价值,加强双向沟通 [4] - 通过故事讲述唤醒历史记忆,激发共同情怀,提炼价值公约数 [4] -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外交中运用共享文明记忆和文化符号,创造认知共鸣 [4] 文明多样性倡导 - 应呈现中华文明气象和世界文明图谱,诠释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 [5] - 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文明和合共生 [6] -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是最终目标 [6]
新华时评丨以文明对话共绘人类文明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7-13 10:57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核心观点 - 加强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正汇聚起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合力 [1] -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1] - 文明交流互鉴是和平的纽带、发展的动力和友谊的桥梁,能消弭隔阂、应对共同挑战并促进民心相通 [2][3][4] - 中国始终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通过全球文明倡议、国际活动平台及人文合作项目推动实践 [4][5] 文明交流互鉴的三大作用 和平纽带 - 历史证明强制解决文明差异只会引发冲突,包容精神能实现文明和谐 [2] - 国际社会需反对"文明隔阂""文明优越"等论调,通过平等对话筑牢互信之基 [2] - 柬埔寨学者指出全球文明倡议的包容精神是各国实现和平的关键路径 [2] 发展动力 - 不同文明平等交流可为破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等难题提供精神指引 [3] - 文明互鉴能汇聚智慧提升人类应对挑战的能力,促进技术共享与共同发展 [3] - 克罗地亚前总统强调唯有文明团结携手才能解决全球性危机 [3] 友谊桥梁 - 历史表明开放交流能深化互信,当前全球2500多个民族的文明使地球村充满活力 [4] - 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可拉近民心,俄罗斯学者认为文明互鉴为和平共处创造条件 [4] - 中国通过旅游年、文化节、孔子学院等项目架设民心相通桥梁 [5] 中国的实践与贡献 - 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推动联合国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提供中国方案 [4] - 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政党高层对话会等活动搭建多边平台 [5] - 扩大免签政策、开展文化节与教育合作项目,希腊前总统评价为全球范例 [5] 未来展望 - 国际社会需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 [5] - 应拓展多层次交流内容与合作渠道,激发文明进步动力 [5]
专访丨文明对话助推科技共同发展——访马来西亚科技与创新部长郑立慷
新华网· 2025-07-13 02:20
全球科技合作与文明对话 - 科技发展应服务全人类,不受地理界限、意识形态或制度背景限制 [1] - 文明多样性为科技创新提供灵感,促进全球科技合作的包容与信任 [1] - 当前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需各国加强协作,科技合作不应成为政治博弈工具 [1]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文化与科技相互依存,文化包容性决定科技创新潜力与活力 [1] - 马来西亚多民族、多语言文明生态为科技跨界融合创造良好土壤 [1] - 中国通过数字博物馆、虚拟文旅等形式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增强公众对数字化认同感 [1] 中国科技发展案例 -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DeepSeek模型体现低门槛和开放架构 [1] - 中国文明气度影响人工智能语料库构建和算法逻辑,反映科技为公理念 [1] 马中科技合作潜力 - 马中可在数字文旅、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 [1] - 借助彼此文化底蕴和技术优势,推动建立更紧密合作机制 [1] 文明交流与科技进步 - 文明交流互鉴是全球科技进步重要推动力,激发跨文化灵感 [1] - 不同文明智慧是构建未来科技的重要资源,拓展研发广度与深度 [1]
专访|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文明未来照亮方向——访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政治局委员穆罕默德·阿卢什
新华社· 2025-07-13 01:50
全球文明倡议核心观点 - 全球文明倡议重新定义21世纪文明概念 以对世界贡献为标尺而非占有 在不公面前代表正义 在战火四起时代表对话 [1] - 倡议矛头指向傲慢主义 核心在于呼吁所有文明和文化享有平等尊严 任何文明都不应被贬低 [1] - 为未来全球治理勾勒清晰路径 以信任替代恐惧 以尊重化解暴力 以深度倾听消融傲慢偏见 是恢复和平共处的黄金法则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良药 [1] 文明交流互鉴与历史纽带 - 文明间交流互鉴是推动进步与繁荣的动力 历史纽带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紧密联系 [2] - 从古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再到全球文明倡议 巴勒斯坦方面表示将与中国一道交流互鉴并拓宽合作前景 [2] 倡议本质属性 - 全球文明倡议是对理性 良知和正义的真诚呼吁 旨在提醒地球不是相互冲突的战场而是共同栖息的家园 [2] - 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是首批对全球文明倡议表示欢迎和赞赏的政党之一 [1]
国际纵横谈丨搭建文明互鉴之桥 凝聚发展进步合力
新华网· 2025-07-12 14:19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总结: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概况 - 会议在北京举行,为期两天,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嘉宾参与[1] -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中国愿与各国共同推动全球文明倡议,构建对话合作网络[1] - 会议发布《全球文明宣言》及包含110项内容的行动计划清单[3] 中国推动文明互鉴的具体举措 - 宣布成立"全球文明研究院"并设立文明交流互鉴基金[3] - 未来5年计划实施50个文化领域合作项目,举办200期文明互鉴研修项目[3] - 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与莱索托等国在农业、教育、技术领域达成合作成果[5] 多边合作机制成果 - 上海合作组织被作为成功案例,体现不同文明国家间通过对话建立信任的有效性[7] - 中国-哈萨克斯坦联合实验室推动新能源技术在中亚的应用[6] - 中柬共建"鱼米走廊"项目促进柬埔寨农业可持续发展[6] 国际社会反响 - 纳米比亚前总统姆本巴认为会议为探索宽容与尊重的对话路径提供平台[2] - 埃及前总理沙拉夫称赞全球文明倡议体现对世界格局的深刻洞察[2] - 阿尔及利亚-中国友协主席德贝什支持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促进文明多样性[8] 实地考察与现代化实践 - 与会嘉宾参观上海新能源汽车工厂、陕西智慧农业园等中国现代化示范项目[6] - 中国式现代化经验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如中亚绿色产业链构建[6] (注:根据注意事项要求,已过滤非行业/公司相关内容,未包含风险提示等无关信息)
专访丨在文明对话中携手走向未来——访法国国民议会前第一副议长博纳尔
新华网· 2025-07-12 07:20
全球文明对话与中国方案 - 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案为全球和平发展注入动力,架起不同文明间对话的桥梁 [1] - 中国倡议设立的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在联合国大会上获一致通过,反映国际社会对加强文明交流的认同 [1] - 中方致力于搭建促进文明相通的平台,推动各国和平共处 [1] 中法文明交流与合作 - 法国和中国作为东西方文明重要代表,共同为人类进步带来启迪,两国拥有深厚的哲学思辨传统 [2] - 中国科技发展迅速,在风力与太阳能发电、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领域取得进展,为法国产业生态转型提供参考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激发活力,现代都市与传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 [2] 青年与文明演进 - 青年人在文明演进中扮演重要角色,应鼓励世界各地青年互动,为全球文明发展提供新灵感 [2] - 青年志愿者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展现了文明持续演进的活力 [2] 媒体与文明互动 - 社交媒体成为主要信息渠道,媒体需通过新传播形式和途径讲好不同文明故事,拉近距离 [3] 中欧关系与合作 - 欧盟和中国在经贸、环保、人文等领域联系紧密,互为重要合作伙伴 [3] - 双方应通过对话增强互信,造福民众,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 [3]
陈文清出席中非合作论坛-法治论坛(2025)开幕式并在湖南调研
新华网· 2025-07-12 07:20
中非合作论坛-法治论坛(2025) - 论坛主题为"深化经贸法治合作,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旨在通过法治合作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发展 [1] -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十大伙伴行动",为深化中非合作指明方向 [1] - 中非法学法律界已开展务实高效的交流合作,为增进互信和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1] - 中方计划与非洲各国落实北京峰会成果,开展多层次法治交流,凝聚法治共识 [1] - 将推动法律、规则、标准对接,完善法治体系以保障高质量经贸合作 [1] - 坚持共同安全观,加强执法司法合作维护共同利益 [1] 长沙基层政法机关调研 - 政法机关需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2] - 重点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统一维权与维稳 [2] - 依法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提升群众安全感 [2] - 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2] -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按"五化""四到位"要求解决信访事项 [2] - 精细化服务管理相关人群,预防重大恶性案件 [2] - 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以铁纪律锻造过硬政法队伍 [2]
外媒关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共商文明互鉴之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05:51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 - 会议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吸引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出席开幕式 [1] - 会议旨在推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促进跨文明交流,为不同文明对话提供重要平台 [1][2] 国际媒体与专家评价 -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称会议是对建立文明公正世界秩序人士的"道德召唤" [2] - 巴基斯坦专家认为会议为深化巴中文化交流提供机遇,可通过历史联系和务实项目巩固战略伙伴关系 [2] - 巴基斯坦新闻部长表示全球文明倡议是拉近各国关系的"重要一步",将加强巴中关系并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联系 [2] - 非洲新闻网报道与会专家指出中国产品在各国市场的广泛存在体现了国家间友好合作,深化交流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关键 [2] 合作方向与战略意义 -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强调会议倡导的文明交流互鉴与巴方合作方向高度契合 [2] - 会议成果被视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发展的潜在典范 [2]
“为当下和未来的和平与繁荣筑牢根基”——来自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平行分论坛的声音
新华社· 2025-07-12 00:50
文明交流互鉴与建设包容世界 - 哈萨克斯坦人民党主席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树立了文明典范,创造了经济价值和新的合作范式,推动了古丝绸之路的复兴 [1] - 塞尔维亚外交部国务秘书强调缺乏理解和信任的外交是脆弱有限的,没有友谊的和平是短暂不稳的,需通过真诚交流促成合作 [1] - 斯里兰卡佛教、宗教和文化事务部部长指出斯中关系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活典范,文明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基础上 [1] 文明交流互鉴与全球发展繁荣 - 科摩罗促进性别平等、团结及新闻部长表示实现发展与繁荣关键在于相互学习、借鉴与分享,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的"繁荣"不符合现代文明趋势 [3] -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认为文明多样性是互鉴之源而非争执之由,文明对话能筑牢信任、深耕合作,为共同繁荣铺路 [3] - 与会嘉宾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三大倡议为文明交流与和平发展指明方向,维护文明多样性、深化交流互鉴才能破解全球发展难题 [3] 文明交流互鉴与文化传承创新 - 敦煌研究院院长介绍了敦煌30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成果 [3] - 北京画院院长分享了用5G技术呈现齐白石艺术、通过互动装置让观众参与书法创作的创新实践 [3] - 腾讯公司副总编辑讲述了数字技术让历史文化实现"数字重生"的经典案例 [3] - 伊斯兰世界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干事表示青年参与是让传统活在当下的关键,需通过大学合作、创新实践让文化遗产"可触摸、可感知" [3] 文明交流互鉴与人民相知相亲 - 南非前资深外交官表示将持续推动双方教育、民间领域合作,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促进包容性发展与可持续和平 [5] - 美国武术运动员李资根现场表演太极,展现民间文化交流互鉴成果,愿意以武术为桥梁促进各国友好交流 [6] -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介绍"东方之韵"项目17年来将中国非遗技艺带向世界,让文化遗产成为民众对话的活态纽带 [6] 文明交流互鉴与科技创新发展 - 马来西亚科技与创新部长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助力构建更加互联互通、有韧性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体系 [6] - 联合国经社部助理秘书长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文化创新活力,更好阐释文化遗产和历史符号,为考古研究注入新生命力 [6] - 与会嘉宾表示科技发展需扎根文明多样性,应构建包容创新生态,加强国际合作,弥合数字鸿沟,让发展中国家共享技术红利 [6] 文明交流互鉴与学术对话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教育部长表示该国与中国的教育合作、奖学金项目意义深远,中国助力保护本土知识同时拥抱科技创新 [7]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联合民族大会党国际关系书记表示双方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合作前景广阔,特多民族乐器钢鼓在长城演奏成为网络热点 [7] - 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常委表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启示世界,唯有相互尊重、同向同行才能抵达共同目的地 [7]